航天相機包括航天偵察相機、航天測繪相機、航天多光譜相機及成像光譜儀.航天相機是航天遙感器中最重要的遙感器。在民用方面,它們可用於採礦、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資源管理、農業調查、環境監測、新聞報導和地理信息服務等諸多領域;在軍事上,它們可用於情報蒐集、國防監測、變化檢測、精確測圖和目標指引等方面,以跟蹤機場跑道、飛彈發射井、武器試驗場和防禦設施等目標的施工進展情況以及部隊集結和武器部署等軍事活動準備情況。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製航天相機,進行航天遙感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天相機
- 包括:航天偵察相機、航天測繪相機
- 地位:是航天遙感器中最重要的遙感器
- 主要用於:各種太空飛行器遙感系統上
簡介,分類,相關機型,特點,發展史,對比,共同點,不同點,發展趨勢,
簡介
航天相機,是裝在太空飛行器上對地球、天體和各種宇宙現象攝影的精密光學儀器。狹義上指對地球攝影的相機。1960年不載人的“水星”號飛船用航天相機攝取了大量地球彩色照片。此後,多種類型的航天相機相繼用於人造衛星和載人飛船。
航天相機按圖像傳輸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回收型和傳輸型兩類。回收型航天畫幅式相機主要優點是圖像幾何關係嚴密,影像解析度高,圖像畸變小,測圖容易;缺點是感測器在空間工作壽命太短,難以獲取目標區覆蓋的理想像片。歐洲空間局(ESA)空間實驗室上使用的MC(RMK)相機和Atlas計畫中使用的相機以及美國大幅面相機(LFC)都是畫幅式相機,地面解析度分別為20米、5米和15米。歐洲空間局RMKA30/23型相機曾在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第九次飛行時裝載,從250公里高度拍攝了比例尺為1:80萬的黑白片和彩色紅外像片,所攝像片能夠測繪3500幅1:10萬或1.4萬幅1:5萬比例尺地形圖。像幅大小為23厘米×46厘米的LFC相機裝載在美國太空梭上,在1984年10月的飛行中,9天共獲得2140張像片。在放大後的影像圖上,機場、港口碼頭,甚至船舶都清晰可見。1987年我國首次發射的返回型大幅面框幅式相機的攝影測量也獲得成功。
傳輸型航天相機主要是以線陣CCD為感光元件的固態感測器,主要可分為單線陣、雙線陣、三線陣數字相機,這些類型相機在國內外航天領域已經得到套用。單線陣數字相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國的SPOT1-4系列衛星。
分類
航天相機按成像方式分為畫幅式、全景式和航線式。
畫幅式航天相機攝影時光軸指向不變,利用啟閉快門將鏡頭視場內的地物影像聚焦在感光膠片上。畫幅相機攝得的照片的幾何關係較為嚴格,常用於目標定位和建立地形控制網。
全景式航天相機攝影時只套用鏡頭視場中心具有較高解析度的部分,在垂直於飛行方向(軌道)上掃描,實現寬攝影覆蓋要求,但因攝得的照片存在全景畸變,故常用於偵察、發現和識別目標,並可為地形測繪完成大比例尺地圖平面測量和高程測量。航線式航天相機的光軸指向不變,膠片以掠過焦面的地物影像速度向前運行,通過相機焦面處的一個狹縫實現連續曝光,從而獲得與狹縫寬度相對應的地面窄條覆蓋的照片。
相關機型
多年來,中國航空攝影生產中,使用的膠片型系列航空攝影測量相機主要是由國外引進的,主要產品類型有RC型攝影儀、RMK型航攝儀、以及AΦA型測圖航攝儀等。它的特點是滿足精度要求,氣象保障條件要求嚴格,成圖獲取周期較長。
在2000年ISPRS阿姆斯特丹大會上,航空數字相機開始出現;到2004年的ISPRS伊斯坦堡大會上,航空數字相機已成為受人關注的熱點領域。在航空數字相機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三線陣相機是徠卡公司的ADS40。它是在成像面安置前視、下視和後視三個CCD線陣,在攝影時構成三條航帶實現攝影測量。由於技術的原因,目前生產像幅為23厘米×23厘米的大幅面的面陣CCD相機還有困難。國外正在大力發展利用拼接技術將中規模CCD拼接出滿足套用的大規模面陣CCD。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採取軟硬體結合的方法研製大規模面陣CCD航空攝影相機,代表性相機包括德、美聯合研製的DMC以及奧地利Vexcel公司推出的大面陣相機系統UltraCamD。其中DMC全色波段是由4台解析度為4K×4K面陣的CCD相機組成,像元大小為12um;UltraCamD是由8個鏡頭組成,其中4個鏡頭沿航線方向線性排列,為全色通道;4個鏡頭分布在四角,為多光譜通道。
中國很重視航空數字相機的研發工作,現已取得很大突破,研製出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甚至在某些方面優於國外同類產品。
研製大面陣航空數字相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它的優點很多,一是環境適應能力強。數字相機的感光度高、光源適應性強,能在不同氣象條件甚至能實現雲層下航空攝影,降低了對攝影天氣條件的要求,可以大大縮短攝影周期。二是效率高,實時性強。用膠片相機拍攝的圖像要進行數位化處理,須經過拍照、沖洗、掃描三個步驟,獲取周期相對較長;而用數字相機攝影則無需膠捲,無需暗室,無需掃瞄器,拍攝的圖像可以實現實時傳輸,並直接輸入到計算機中處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測繪套用處理簡便快捷。面陣相機在資料套用處理方面與當前測繪生產體系兼容,現有裝備完全能夠滿足面陣相機資料處理的要求。四是性能價格比高。使用數字面陣相機能夠比使用膠片相機節省50%至75%的成本,而獲取的數字影像輻射精度和幾何精度都將大大提高
特點
①能承受發射和返回過程的衝擊、振動和過載;
②具有較長的焦距和較高的解析度;
③能適應空間的惡劣環境。現代航天相機在160 公里高度上解析度已達到1米以內,可識別車輛、艦船、坦克和其他10米以下的目標。用電荷耦合器件作感測元件的航天相機具有使用壽命長、工作可靠性高、能實時傳輸圖像信息的特點,已在偵察、測繪和地球資源勘查等方面獲得套用。
發展史
1960年不載人的“水星”號飛船用航天相機攝取了大量地球彩色照片。
1986年2月22日,具有立體觀測功能的法國SPOT衛星搭載線陣CCD感測器,獲取地面10米解析度的全色波段影像,為中小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提供了新的數據源,為攝影測量提供了新的研究內容。另外,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例如美國的Ikonos、Quickbird和OrbView衛星,以色列的EROS-B衛星以及韓國的Kompsat衛星等,均採用單線陣相機作前、後或左、右搖擺來獲取立體影像。採用雙線陣數字相機典型的如SPOT-5衛星,提高了立體影像獲取效率,可沿軌實時獲取立體影像,地面解析度為5米,地面覆蓋寬度達到120公里,其測圖的相對平面精度為10至15米,高程精度10米。在三線陣相機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效載荷或衛星主要包括:德國在太空梭、空間站和火星探測中採用的MOMS系列三線陣測繪相機。
1987年中國首次發射的返回型大幅面框幅式相機的攝影測量也獲得成功。
1993年德國發射的MOMS-2衛星搭載三線陣CCD相機,從理論上解決了攝站外方位元素的重構問題,大大提高了線陣掃描攝影測量的精度。日本為繪製1:2.5萬比例尺地圖,研製並發射了先進陸地觀測衛星(ALOS),該衛星配備了目前世界上公開報導的最先進的三線陣CCD立體測繪相機(PRISM),可以實現全球無控制測圖。
對比
美俄航天偵查相機對比
共同點
(1)美俄膠片型相機均以1條線/毫米對應地面距離表示,相當傳輸型相機的像元解析度。
(2)普查相機多採用全景相機,幅寬較大,大於180km,解析度1.8m~2m。
(3)1顆偵察衛星裝有多種相機:偵察相機2台~3台,索引相機1台,星相機1台~2台,有的還裝載測繪相機。
(4)採用膠片型的詳查相機焦距長、視場角小、攝影高度低。美國第1代詳查衛星KH-6的相機焦距1.676m,“大鳥”衛星相機的焦距大於2.4m;前蘇聯第1代詳查相機焦距3m,有的相機焦距大於6.5m,膠片型相機攝影高度160km~170km,傳輸型相機攝影高度為200km~250km。
(5)膠片型相機採用多體回收技術:美國回收艙達4個,俄羅斯多達10餘個。
不同點
(3)俄羅斯詳查以膠片型相機為主,美國以傳輸型相機為主。
發展趨勢
1、普查與詳查相結合
浪斬是在發展普查衛星的基礎上發展詳查衛星。詳查相機的特點是解析度高,但照相覆蓋面
積小,適合於戰術偵察,多採用畫幅式或航線式相機,焦距3m~8m,攝影解析度為60條線/毫米~88條線/毫米。攝影高度150km~180km時,其地面解析度最高可達到0.15m~0.3m,幅寬只有幾千米或十幾千米。普查相機解析度適中,覆蓋面積大,適用於戰略偵察和監視,多採用全景式相機,攝影解析度為30條線/毫米,幅寬幾十千米至幾百千米。詳查和普查可互相取長補短,配合使用。1顆偵察衛星通常裝有普查和詳查相機,有時裝有測繪和多光譜相機等多種遙感
儀器。
2、膠片型偵察相機和傳輸型偵察相機相結合
隨著CCD器件的問世,促進了傳輸偵察相機的發展。傳輸型偵察相機具有壽命長、近實時的獲取信息、可靠性高等特點,因此美俄都大力研製傳輸型偵察相機。美國以傳輸型相機為主,輔助太空梭攜帶膠片型相機為輔;而俄羅斯卻是兩種相機配合使用,各發揮其特長,並採用衛星多體回收技術彌補攝影偵察實時性差的缺點,例如俄羅斯CA-119膠片型普查相機仍在服役,解析度為2m,所拍膠片已向美國空軍出售。由此可見膠片型偵察相機在航天偵察中繼續發揮作用,返回式衛星並沒有過時。 航天相機圖像的地面解析度
地面解析度是航天相機的重要設計指標之一。航天相機圖像的地面解析度是人為定義的地面尺度,隨相機工作方式和成像原理的不同,有不同的定義和衡量(評定)標準。
膠片型相機的解析度常用感光材料每毫米範圍內最多可分辨的黑、白線對(黑線和白線寬度相等,相間分布)的數目來表示,其數值是通過相機對一塊具有各種不同寬窄、疏密的黑、白線條標板攝影成像來測定的。標板上黑線和白線的亮度對比(即反差)越大,相機的解析度越優。當膠片型相機從太空軌道高度對準地面作垂直攝影時,與相機解析度相對應的地面景物的尺度(即與標板線條有相同反差的地面上一組寬度相等、相間分布的黑、白線條內一對線條的寬度)稱為圖像的空間解析度。
CCD相機的解析度常用CCD元件所對應的空間視場來表示;也可以用每平方毫米範圍內的CCD元件數或每毫米範圍內的CCD元件數來表示。當CCD相機從太空軌道高度對準地面作垂直攝影時,與相機解析度相對應的地面景物的尺度稱為圖像的像元解析度。
從上面所述可見,通常所言的航天相機圖像的地面解析度,並不是對一般地物而言的實際圖像的分辨能力,而是對特定的地物(黑、白線條,膠片型相機)或者不考慮地物的類別(CCD相機)人為定義的一種尺度。這就是說,航天相機圖像的地面解析度只是與圖像細部特徵尺度相對應的地面尺度。
上面論述了航天相機圖像地面解析度的實質,下面對有關它的幾個問題作一定的研討。
①對膠片型相機,不存在圖像像元解析度的概念。膠片型相機是使用感光材料(膠片乳膠層上分布的鹵化銀晶體)來記錄景物的影像(圖像),而且乳膠中的鹵化銀晶體直徑極小(一般不超過3μm)、形狀各異、分布隨機。
②對CCD相機可以仿照膠片型相機定義圖像的空間解析度,而且這樣定義的圖像空間解析度為圖像像元解析度(取一維線尺度)的偶數倍。
膠片型相機圖像的空間解析度指與標板線條有相同反差的地面上一組寬度相等、相間分布的黑、白線條內一對線條的寬度。如果CCD相機對準這種地物作垂直攝影時,其圖像的像元解析度恰等於線條的寬度。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黑、白線條的反差足夠高,圖像上就可顯示出可分辨的黑、白線條,即CCD相機圖像的空間解析度為像元解析度的2倍。反之,若黑、白線條的反差過低,圖像上就顯示不出可分辨的黑、白線條。由於CCD元件接收到的是來自與它相對應的景物的電磁輻射能量,圖像是各像元的拼接,因此,在黑、白線條反差過低情況下,只有當相鄰幾個CCD元件組成的元件組均感測同一種顏色的線條(黑色或白色)時,圖像上才會有可分辨的線條。就是說,在黑、白線條反差低的情況下,CCD相機圖像的空間解析度與像元解析度之比值K為不小於4的偶數。上述關係參見圖1。
③相機圖像的地面解析度可以不作靜態與動態之分。按相機與地物是否存在相對運動,其圖像
可作靜態和動態之分。如果把參照地物取為如前所述的黑、白線條,而且黑、白線條的方向與相機相對地物的運動方向平行,相機的靜態圖像和動態圖像就沒有差異,即相機圖像的動態地面解析度就等於靜態地面解析度。④據報導,法國航天局對正在研製的Spot-5地球資源衛星提出了一種用2幅圖像重疊來提高圖像地面解析度的技術。具體來講,就是利用衛星上的2個傳輸通道傳送同一台CCD相機在同一瞬間拍攝的黑白圖像,在地面將這2幅圖像重疊起來,從而能在不減小視場的情況下,使原先只有5m像元解析度的圖像經重疊得到像元解析度為2.5~3m的圖像。法國航天局已將這一技術申請了專利。
如前所述,圖像地面像元解析度為5m意味著寬度均為5m高反差的黑、白線條的像(像元)在圖像上是可分辨的。現將2幅這樣的圖像錯開半個像元進行重疊合成,如圖2所示。那么,只要黑、白線條的反差足夠高,經這種方式重疊起來的圖像上可分辨的線條(黑色、灰色、白色和灰色線條順序排列,組成一組)寬度就只有原來像元寬度的1/2。這樣,經折算可得合成後的圖像地面像元解析度就為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