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文與藝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供的慕課)

航天、人文與藝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供的慕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航天、人文與藝術課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於2016年10月13日首次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的慕課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該課程授課教師為聞新、康國華、高有濤、都延麗。據2021年4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10次。

該課程共八周教學單元,包括緒論、太空飛行器軌道、空間站與太空梭、哈勃望遠鏡、太空人、航天與空間環境、太空探索、新概念太空飛行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天、人文與藝術
  • 提供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 開課時間:2016年10月13日(首次)
  • 授課教師:聞新、康國華、高有濤、都延麗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課程定位,適應對象,開課信息,課程簡介,課程大綱,課前預備,授課目標,課程特色,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中國航天事業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持續奮鬥,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航天精神。為了對人類航天文化的結構要素歸納綜合,包括適當介紹航天知識、實戰經驗,追溯人類航天發展歷程、航天文化、里程碑事件及尋找地外文明等目標,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了航天、人文與藝術課程。

課程定位

該課程不是枯燥難懂的專業知識,而是努力為學習者提供拓寬思維,增長見識的輕鬆平台,豐富的文化背景將會為同學們帶來一場文化之旅,期待同學們在結束課程的學習之後,能夠愛上航空航天,能夠輕鬆地將相關知識娓娓道來。

適應對象

該課程適合熱愛航天知識的同學,還適合報考中國國內航空航天類高校研究生複試的綜合考試和面試。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6年10月13日~2017年01月04日
聞新、康國華、高有濤
8590
第2次開課
2017年03月14日~2017年06月01日
2676
第3次開課
2017年10月10日~2017年12月25日
聞新、康國華、高有濤、都延麗
3764
第4次開課
2018年03月12日~2018年06月05日
聞新
1494
第5次開課
2018年10月08日~2018年12月28日
3571
第6次開課
2019年03月25日~2019年05月27日
2311
第7次開課
2019年09月25日~2019年12月08日
聞新、都延麗
2137
第8次開課
2020年03月09日~2020年05月15日
聞新
2540
第9次開課
2020年10月09日~2020年12月11日
1140
第10次開課
2021年03月22日~2021年05月22日
待定
該課程第1至10次開課的學時安排均為3~5小時每周

課程簡介

航天、人文與藝術課程共八單元,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周,介紹航空、航天與航宇概念、太空飛行器的分類、中國怎樣進入航天時代,以及解讀中國航天標識、航天的過去和未來。
第二周,介紹航天與文化藝術的關係,介紹航天之父,以及介紹航天的終極任務,地外文明探索等。
第三周,介紹天體運動規律、太空飛行器運行原理、各種軌道類型及其任務,在此基礎上,還要介紹星際環境及其星際飛行的太空飛行器。
第四周,講解哈勃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概念的產生和系統總體設計、哈勃望遠鏡的維修與升級、哈勃望遠鏡的繼承人——韋伯太空望遠鏡。
第五周,講解關於太空人的一些問題和知識,如動物太空人、太空衣、怎樣成為太空人、為什麼楊利偉在太空沒有看到長城、第一個登月太空人對月球的看法。
第六周,講解空間環境、空間碎片對太空飛行器的危害,以及治理空間環境的措施,如“清潔太空一號”衛星、立體帆,以及人類應該怎么樣避免空間碎片的攻擊等問題和知識。
第七周,講解太空旅行,其中包括飛往月球需要多長時間、飛往火星需要多長時間、為什麼說人類登入火星還需20年、漂浮在金星雲層上的城市等。
第八周,講解新概念太空飛行器、小衛星、太空飛行器群、未來模組化太空飛行器、深度撞擊等未來航天發展趨勢。

課程大綱

第1~3次課程大綱
第一講 緒論
5.4.2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兩名太空人
1.1 名詞解釋:航空、航天與航宇
5.4.3為什麼楊利偉在太空沒有看到長城
1.2 太空飛行器的分類
5.4.4太空人在太空的生活
1.3 中國怎樣進入航天時代
5.5 機器人太空人的誕生
1.4 解讀中國航天標識
第六講 航天與空間環境
1.5 中國航天在世界的地位
6.1空間碎片的危害
第二講 航天與文化藝術的關係
6.2 “清潔太空一號”衛星
2.1 從流行文化看文化藝術與航天
6.3 “太空漁網撈垃圾”衛星
2.2 從大眾熱情看航天發展與文化藝術的關係
6.4 立體帆
2.3 航天之父
6.5美國招數
2.4 太空旅行需要知道的幾個問題
6.6人類應該怎么樣避免空間碎片的攻擊呢
2.5.地外文明在活動
第七講 太空探索
2.6 傳說中地外文明面面觀
7.1 飛往月球需要多長時間
第三講 空間站與太空梭
7.2 飛往火星需要多長時間
3.1 認識空間站
7.3 為什麼說人類登入火星還需20年
3.2 國際空間站的組成
7.4 漂浮在金星雲層上的城市
3.3 中國空間站
7.5 探索小行星
3.4 太空梭的誕生
7.5.1 “黎明號”的任務
3.5 太空梭的組成
7.5.2 “黎明號”的系統組成
3.6 太空梭的發射、在軌運行和返回
第八講 新概念太空飛行器
3.7 太空梭與載人飛船的區別
8.1 鳳凰計畫
第四講 哈勃望遠鏡
8.2 小衛星
4.1 哈勃望遠鏡的前夜
8.2.1認識小衛星
4.2 哈勃望遠鏡的系統總體設計
8.2.2認識小衛星編隊與組網
4.3 哈勃望遠鏡的維護與升級
8.2.3了解太空飛行器群及套用
4.4 哈勃望遠鏡的繼承人
8.2.4衛星編隊與星座的區別
第五講 太空人
8.3 未來模組化太空飛行器
5.1 動物太空人
8.4 怎樣判斷“旅行者1號”進入恆星際空間
5.2 太空衣
8.5 深度撞擊
5.3 怎樣成為太空人
8.5.1 為什麼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
5.4 挑戰極限的太空人
8.5.2 美國深度撞擊號的任務與系統組成
5.4.1創造歷史的太空人
8.5.3 美國深度撞擊號的撞擊過程及意義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第4~10次課程大綱
第一周 緒論
第五周 太空人
1.1 解釋名稱:航空,航天和航宇
5.1 動物太空人
1.2 解讀中國航天標識
5.2 太空衣
1.3 太空飛行器的分類
5.3 怎樣成為太空人
1.4 中國怎樣進入航天時代的
5.4 挑戰極限的太空人
1.5 從流行文化和大眾熱情看文化藝術與航天
5.5 機器太空人的誕生
1.6 世界航天之父
第五周 單元測驗
單元測驗
第五周 單元作業
完成一份指定企業家的調研報告,或設計指定企業家的個人logo,選做其一即可。
第六周 航天與空間環境
[賞析]技術宅與文藝范——手繪月宮
6.1 空間碎片的危害
"月宮”仰望深空
6.2 “清潔太空一號”衛星
“月宮”生存揭秘
6.3 “太空漁網撈垃圾”衛星
“月宮”安家指南
6.4 立體帆
第二周 太空飛行器軌道
6.5 美國招數
2.1 太空飛行器軌道的概念
6.6 人類應該怎么樣避免空間碎片的攻擊呢
2.2 太空飛行器軌道的分類
第六周 單元測驗
2.3 行星際軌道的設計
第六周 單元作業
單元測驗
第七周 太空探索
單元作業
7.1 飛往月球需要多長時間
第三周 空間站與太空梭
7.2 飛往火星需要多長時間
3.1 認識空間站
7.3 為什麼說人類登入火星還需20年
3.2 國際空間站的組成
7.4 漂浮在金星雲層上的城市
3.3 中國空間站
7.5 探索小行星
3.4 太空梭的誕生
第七周 單元測驗
3.5 太空梭的組成和運行
第七周 單元作業
3.6 太空梭與載人飛船的不同
第八周 新概念太空飛行器
第三周 單元測驗
8.1 微小衛星的起源和套用和設計
第三周 單元作業
8.2 小衛星
第四周 哈勃望遠鏡
8.3 未來模組化太空飛行器
4.1 哈勃望遠鏡的前夜
8.4 怎樣判斷“旅行者1號”進入恆星際空間
4.2 哈勃望遠鏡的系統總體設計
8.5 鳳凰計畫
4.3 哈勃望遠鏡的維護與升級
8.6 深度撞擊
4.4 哈勃望遠鏡的繼承人
第八周 單元測驗
第四周 單元測驗
第八周 單元作業
第四周 單元作業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第4次課程大綱沒有單元測試和單元作業外,其他的都與第5~10次課程大綱內容一致。

課前預備

  • 預備知識
學習航天、人文與藝術課程,具備高中基礎知識即可。
  •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航天、人文與藝術》
聞新
2018年4月

授課目標

該課程目的在於擴大思維,體會航天人的風範和中國“兩彈一星”精神,幫助學生了解航天知識與文化,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

課程特色

該課程採用沒有公式的方式介紹航天深奧的航天知識與技術。整個課程共有50個視頻,平均時長10分鐘,視頻總時長500分鐘。該課程視頻主要有3種:①單元知識內容學習視頻。②材料視頻,用於滿足感興趣學生擴展知識的目的。③每個單元的quiz由25個問題組成。

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26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教師簡介

聞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導師,從事空間飛行器控制、小衛星編隊及人工智慧套用研究。
康國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碩導,研究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小衛星中心主任,南航“天巡一號”微小衛星常務副總師。
高有濤,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講師,主要從事衛星編隊飛行的動力學與控制,太空飛行器自主定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都延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超聲速飛行器制導與控制、參數辨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