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遠眺》是清代詩人林鎬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舟中遠眺
- 作者:林鎬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舟中遠眺》是清代詩人林鎬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舟中遠眺》是清代詩人林鎬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兩岸寒郊一望賒,西風吹過片帆斜。櫓聲入港聽非雁,楓影隔林疑是花。積潦乍消空宿麥,荒村欲破散飢鴉。可憐租稅從何出,殘歲流亡定幾家。1作者簡介林鎬,字遠峰,龍巖人。有《雙...
《垂虹亭過徐太史公肅舟中》是清代詩人朱鶴齡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魯望祠前系桂舟,逢迎半是素心儔。白鷗對舞楓江暮,紅葉初飛荻岸秋。卷幔汀洲延遠眺,移橈煙雨入冥搜。金華羨爾鶱騰早,應念泥塗雪滿頭。作者簡介 朱鶴齡: 明末清初江南吳江人,字長孺,號愚庵。明諸生。入清,棄科舉。學問長於...
,既然雁聲已斷,不能傳書,所以只能許願與月,托它打探故鄉的訊息了。“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舟中遠眺,天在水中,水與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樹杪隱隱約約緩緩後退。天無盡,水亦無盡,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這樣的行旅何日是盡頭。“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離家的...
自縣歸里同李邑侯過祖墓舟中遠眺而作(附:李公和)無題(附:兵部尚書蔡學尼和詩)拆榻歌 歲癸亥七月二十八日持履施從赴考得句 甲子初度歌七發以自適 林西仲注古文析義脫稿之後述懷長歌自嘲自解 傳語二華弟歸侍 八正哥之 丙寅春遊大酉洞遍閱前後以了夙願(二首)訪易閣老 過夫子擊磬處 何昆柱年丈 即事...
昔有一士精於此法,於卯年冬間被友邀往覆墓,未及到地,在舟中遙望,見墳上松蔭稠密,翠色可餐,及抵岸左腳偶踏碎一磚,視之乃破硯也,此墳葬後二年內,長房必發科甲,定許丁財兩旺,富貴綿長,其人驚服。又觀一墓,將登岸,只見二鵲從南方哀鳴,望西方而去,連叫數聲,及至地,觀松林疏落,樹色焦黃...
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羅棋布,從瀘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隱約可見洞口或釘木樁,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處可見。因這些洞穴高不可攀,無人入內,其中所藏之物,多少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直到七十年代末,江西考古工作者利用吊籃和雲梯進洞,才將這個謎解開。考石工作者入洞後,對懸棺葬...
《柳梢青·岳陽樓》寫詞人登臨岳陽樓,遠眺洞庭湖,望見秋水深深,波光萬頃,樓頭獨立,吟詩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國家危難,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噓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賣花擔上》則以清新俚俗之語言描繪畫城中重陽時節的酒肆風光,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詩詞集有...
【36】 遠水:遠處的水波。秦觀《念奴嬌·赤壁舟中詠雪》:“遠水長空連一色,使我吟懷逸發。”方壺:傳說中仙山名。比喻仙境。金農《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方壺島客渺難逢,一餅淒涼話故宮。”仙航:仙舟。【37】 中洲:水中的小塊陸地。李白《搗衣篇》:“萬里交河水北流,願為雙鳥泛中洲。...
開篇就是“遠樹”、“天際”,使詩人那極日遠眺、思深慮遠的意態躍然紙上。遠處的樹木隨著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飄浮,這是一種藝術變形,是由舟中遠望時動搖不定的視覺印象與若浮若現的身世之感交融而產生的創造性想像。遠煙孤起,是一個經過強化的畫面。遠煙,本來並不惹人注目,詩人不僅表現了它的存在,而且強調...
【59】 高流:猶名流。陸游《舟中大醉偶賦長句》:“過江何敢號高流,偶與俗人風馬牛。”鳳萃:鳳鳥萃集。比喻賢士相聚。【60】 櫻桃:櫻桃宴,指文人雅會。龔自珍《點絳唇·補記四月之游》:“典卻珠釵,高樓特啟櫻桃宴。江風吹楝,恰喜鰣魚薦。”廣宴:指盛大的宴會。元結《廣宴亭記》:“謝公樊山開...
杜甫於唐大曆三年(768年)晚秋,前往湖南長沙投奔好友。其初到長沙時寄居舟中,而後移居湘江邊租佃的樓房,因樓房面臨湘江,便將其取名為“江閣”,現名杜甫江閣。歷史沿革 唐大曆三年(768年)晚秋,杜甫從蜀中前往湖南,準備投奔舊日好友、正待調任潭州刺史的韋之晉,杜甫趕到長沙時,韋之晉已不幸暴卒。而後,杜甫...
作者不是具體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段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從舟中仰視夾岸群山,無數山峰直插雲天,虎虎有氣,視野從低到高,從點到面。“負勢競上”,視線由低往高移動:“互相軒邈”,視線向遠處發展,視線擴展到座座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再從局部擴展到...
其宦遊、寄酬、傷逝諸作,亦時有佳句,如“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暮宿東溪》),“兩岩花落夜風急,一徑草荒春雨多”(《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都能在寫景中托寓情思,婉麗可諷。而意境淺狹,氣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學術界說許渾是《清明》一詩的作者,多有爭論,有待考證。其詩...
《柏林寺南望》是唐代詩人郎士元的作品,載於《全唐詩》卷二四八。此詩狀寫柏林寺所在山峰靈秀清麗之美景,蘊含著詩人陶醉於自然之中的愉悅恬適之情。首句寫舟中已聞寺廟鐘聲,表現空氣澄淨;次寫登岸後走過松徑小道才到山寺,可見地處清幽。後兩句雨後遠眺,雲氣繚繞如一幅米家山水畫卷,意境躍然欲出。雖意在寫景,...
“遊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佇。”過片“遊宦成羈旅”,正面傾吐出旅愁,點明本詞主旨:“短檣吟倚閑凝佇”,又是詞序顛倒,正面寫出舟中百無聊賴的生活。這句是詩人的立足點,原來上片詩人那些所見所聞,都是從“凝佇”而得。它起著總上啟下的作用。“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萬水”兩句,由“...
1631年(25歲),作《舟中》;1632年(26歲),作《遂初》;1633—1636年(27—30歲),作《感遇》、《騑懷》、《立言》、《秋思》諸集;1637—1639年(31—33歲),作詩不過半百,附於《秋思》之末;1640年(34歲),作《出谷》;1641—1644年(35—38歲),作《閩辭》;1645—1648年(39—42歲),...
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
齊天樂 十八灘舟中夜雨 倦遊諳盡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點飄鐙,繁聲落枕,鄉夢更無尋處。幽蛩不語,只斷葦荒蘆,亂垂煙渚。一夜瀟瀟,惱人最是繞堤樹。清吟此時正苦。漸寒生竹簟,秋意如許。古驛疏更,危灘急溜,並作天涯離緒。歸期又誤。望庾嶺模糊,濕雲無數。鏡里明朝,定添霜幾縷。社會評價 ...
日暮景收,峰濤沸亂(18),飢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歸臥舟中,夢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圍(19),高百餘丈,世眼未睹(20),世相不及(21),峭崿斗突(22),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與予所者異。嗟乎!晝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長(23),回視靄空間,夢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
一扁舟自遠方來,泊於橋頭,舟中一人捧物躬身而出,作獻物狀,岸上溪邊另一人緩步走來作迎接狀,神態自若。此圖款署“壬子秋九月,擬李鹹熙筆意,呈石翁先生教之,金溪吳宏、”鈐印“吳宏私印”“遠度”。畫的裱邊及玉池中有查士標,梁清標兩人題詩,朱彝尊、程邃等七人題詞。查士標題詩:我愛白田好,來向...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鑑賞古代詩歌中的描寫,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見的鑑賞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比較簡單,這裡不作研究)和側面...
平湖秋月,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