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王濕婆

舞王濕婆

舞王濕婆,青銅,高約98厘米,寬83厘米,創作於約公元十一世紀,現收藏於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舞王濕婆
  • 館藏地點: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
  • 所屬年代:公元十一世紀
  • :83厘米
濕婆大神,相關節日,

濕婆大神

公元七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印度教藝術進入了異常繁盛的時期。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他們和他們的化身大量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印度雕像作品中,並以濕婆的形象最為常見。典型的濕婆形象有許多種典型而固定的姿勢,成為古代印度宗教和藝術傳統相結合的典範。在印度教的佛經中,濕婆頭戴“火焰冠”,是主宰破壞和生殖兩種權能的神,生有三隻眼和四隻手臂。他終年在喜馬拉雅山苦修行,學會跳舞,成為剛柔兩種舞蹈的創造者,後被尊為“舞王”。當他翩翩起舞時,三隻眼睛睜開,分別洞察過去、現在和將來;四隻手臂輕輕舒展,前兩臂作印度教典型的姿勢,後兩隻手分別持小鼓和火焰。這一尊《舞王濕婆》就是濕婆雕像中“舞王相”姿勢的典型作品,它被認為是印度濕婆雕像藝術中最富有神秘主義哲學意味的藝術品之一。在這尊雕塑中,濕婆的舞姿被刻劃得十分優美,他輕抬左腳,右腿獨立於火焰的光環之中,腳踏一個小人,表現出“時間征服者”的意味,那火焰的光環則象徵著生成、保存、毀滅的輪迴循環過程。整尊雕像十分富於節奏的美感,舞蹈的濕婆被塑造得精美絕倫,顯得神采飛揚。同時,雕像還體現了永恆的運動和泰然的神情的統一,輻射狀張力和光環約束之間的統一。這種運動中的靜止,恰恰符合了印度教中在變幻中永恆的思想。

相關節日

濕婆節(Siva Festival),印度教節日,定於印歷五月下半月第三天夜晚(公曆7、8月),為濕婆的誕辰
濕婆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毀滅之神,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並呈現出不同的相貌,是生殖、音樂、舞蹈之神,非常受崇拜。印度教徒們認為,在濕婆節這天誠心祭拜,能夠婚姻長久,多子多福。這一天印度教徒會前各地的濕婆廟,向濕婆神供奉鮮花、水果,徹夜歡歌跳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