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研究方向
展覽策劃
年份 | 展覽名稱及地點 | 地理區域 |
2022年 | “宋莊公共藝術節”,宋莊藝術工廠區 | 北京,中國 |
2021年 | “攝影者葉華:一個國家的肖像”,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 平遙,中國 |
“西雙版納國際影像展”,告莊西雙景 | 景洪,中國 | |
“水墨牛仔”,中捷當代美術館 | 北京、桂平,中國 | |
2020年 | “一花一世界:PIP女性藝術展”,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 平遙,中國 |
2019年 | “烏茲別克斯坦日”,DCKD萊茵美術館 | 杜塞道夫,德國 |
“瘢痕”杜子攝影展,杜塞道夫攝影周,OK20畫廊 | ||
“無法識別的某個人”,中捷當代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798:藝術區大事記”,798藝術區七星集團 | ||
2018年 | “地際”當代藝術展,萊茵中心 | 杜伊斯堡,德國 |
“重如泰山,輕如鴻毛”中國當代藝術展,哈德遜安南迪爾巴德校區中心 | 紐約,美國 | |
2017年 | “旅行主義:北京798藝術區”,濟州雙年展,濟州美術館 | 濟州島,韓國 |
2016年 | “托諾·斯坦諾”,北京國際攝影周,中華世紀壇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現代悲劇的圖式:曹涌1980年代的繪畫”,今日美術館 | ||
“青龍胡同再生計畫”,北京國際設計周,歌華大廈 | ||
2015年 | “第10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寧波美術館 | 浙江,中國 |
“亞洲鄉愁”當代藝術展,么藝術中心,半坡國際藝術區 | 西安,中國 | |
“首屆陝西現代文化藝術節”,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 ||
2014年 | “AIA:源自個體的政治”,金海體育與藝術中心 | 金海,韓國 |
“1981:首屆西安現代藝術展文獻”,西安美術館 | 西安,中國 | |
“北京國際攝影周”,世紀壇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2013年 | “質變:深圳2013公共雕塑作品展”,市民中心,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 | 深圳,中國 |
“不同步區域/異邦”,非常廟藝文空間+悍圖社空間 | 台北,中國 | |
“台北攝影節”,華山藝文特區 | ||
“同築中國夢,百年跨越史:中國攝影與科技影像展”,中國攝影展覽館 | 北京,中國 | |
2012年 | “釜山國際錄像藝術節”中國單元,釜山市立美術館 | 釜山,韓國 |
“攝影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學術主題展 | 平遙,中國 | |
2009年 | “中國意象·都市旗幟:西安曲江國際當代藝術季”,西安當代藝術中心 | 西安,中國 |
2008年 | “站台首爾”藝術節,首爾老火車站 | 首爾,韓國 |
“中國記憶”,Zdenek Sklenar畫廊 | 布拉格,捷克 | |
“繪畫之亂”,天畫廊,798藝術區 | 北京,中國 | |
2007年 | “中國行為藝術攝影1979-今”,映藝術中心,798藝術區 | |
“眾里·眾言”藝術展,Para/Site藝術中心 | 香港,中國 | |
“解決方案:徐勇攝影作品”,Contemporary Art Society | 羅馬,義大利 | |
2006年 | “內傷”,瑪蕊樂畫廊 | 米蘭,義大利 |
“越界語言”,第3屆大山子藝術節,798藝術區 | 北京,中國 | |
“中國節”,世界文化之屋 | 柏林,德國 | |
2005年 | “中國現場”,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 + Green Room、利物浦Bluecoat藝術中心、卡迪夫Chapter藝術中心,/ 蓋茨黑德Baltic當代藝術中心、考文垂Warwick藝術中心、考徹斯特藝術中心、布里斯托Arnolfini藝術中心、倫敦V&A博物館 | 英國 |
“798雙年展”,798藝術區 | 北京,中國 | |
2004年 | “中國影像繪畫”,季節畫廊,798藝術區 | |
2003年 | “藍天不設防”,易莊、798藝術區時態空間+BTAP北京東京藝術工程 | |
“影畫派”,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館 | ||
2002年 | “中國新攝影”,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 平遙,中國 |
2000年 | “打開藝術節”,西四渡河 | 北京,中國 |
1999年 | “北京當代藝術文獻”,歌德學院北京分院 | |
“飄浮”油畫展,北京設計博物館 |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 | 展覽海報 | 展覽信息 |
水墨牛仔1、2 | 北京中捷當代美術館,廣西桂平西山日出空間,2021年 | |
攝影者葉華:一個國家的肖像 |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與張國田共同策展,2021年 | |
798:藝術區大事記 | 北京798藝術區七星集團,2019年 | |
一花一世界:PIP女性藝術展 |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2020年 | |
“瘢痕”杜子攝影展 | 杜塞道夫攝影周,德國OK20畫廊,2019年 | |
“無法識別的某個人” | 北京中捷當代美術館,與覃琨瑛共同策展,2019年 | |
“地際”當代藝術展 | 德國杜伊斯堡萊茵中心,與Francesca Jordan共同策展,2018年 | |
旅行主義:北京798藝術區 | 濟州雙年展,韓國濟州美術館,與黃銳共同策劃,2017年 | |
托諾·斯坦諾 | 北京國際攝影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與覃琨瑛共同策展,2016年 | |
現代悲劇的圖式:曹涌1980年代的繪畫 | 北京今日美術館,2016年 | |
青龍胡同再生計畫 | 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歌華大廈,與馬曉威共同策展,2016年 | |
“亞洲鄉愁”當代藝術展 | 西安半坡國際藝術區么藝術中心,2015年 | |
1981:首屆西安現代藝術展文獻 | 西安美術館,2014年 | |
同築中國夢,百年跨越史:中國攝影與科技影像展 | 中國攝影家協會展覽部,北京中國攝影展覽館,聯合策展,2013年 | |
繪畫路線圖2 | 北京798藝術區BTAP東京畫廊,2006年 | |
798雙年展 | 北京798藝術區,2005年 | |
第2屆大道現場藝術節 | 北京建外SOHO,聯合策展,2004年 | |
藍天不設防 | 北京易莊、798藝術區時態空間+BTAP東京畫廊,與馮博一共同策展,2003年 | |
影畫派:中國影像繪畫 |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館,與Francesca Joedan共同策展,2003年 |
出版物
年份 | 名稱 | 出版社 |
2021 年 | 《四月影會》,編委、訪談人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2020年 | 《醫者仁心:中國醫學界院士口述訪談》,訪談人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2017 年 | 《1966-1976我的自拍像》,撰文 | 香港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 |
《影像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撰文 | 中國攝影出版社 | |
2016 年 | 《9817711:東北亞地域史和時代精神》,撰文 | 韓國首爾SUUM |
2015年 | 《春之當代藝論》,對談人 | 台灣財團法人春之文化基金會 |
2015年 | 《藝術改變鄉村:宋莊藝術工廠區十周年紀念活動2005-2015》,主編 | 香港文化中國出版公司 |
2014年 | 《達姆施塔特攝影節》,撰文 | 德國達姆施塔特攝影節 |
《模幻現實主義》,撰文 | 香港文化中國出版有限公司 | |
2012年 | 《黃銳:“星星”時代》,撰文 | 香港宏亞出版有限公司 |
2006 年 | 《布拉格雙年展2》,撰文 | 義大利Flash Art |
2005年 | 《中國現場》,聯合編者、撰文 | 英國倫敦現場藝術發展中心、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聯合出版 |
2004年 | 《中國影像繪畫》,編者、撰文 | 香港文化中國出版社 |
2003年 | 《公共空間和個人眼睛——來自中國的新藝術》,編輯 | 德國漢堡Kampnagel |
2002年 | 《處境:中國當代藝術訪談錄》,編者 | 金城出版社 |
2001年 | 《建築》,著者 | 香港三聯出版公司(年度最佳出版物) |
文章發表
年份 | 名稱 | 刊物 |
2021年 | 什麼是今天的藝術攝影? | 《中國攝影》雜誌2021年第12期 |
2020年 | 贈予大地的藝術 | 《財新周刊》 2020年第22期 |
2017年 | 中國攝影大型活動及攝影的當代性 | 《芒種》2017(20) |
2015年 | 托諾·斯塔諾:傳統攝影走向當代的參照路標 | 《中國攝影》雜誌2015年第12期 |
2014年 | 在水一方 | 《中國三峽》2014(05) |
2012年 | 繪畫病毒 | 《中華兒女》雜誌(海外版)書畫名家2012(06) |
2008年 | “小東亞共榮軒”:行為藝術的亞洲套餐 | 《藝術地圖》雜誌2008年第6期 |
2008年 | 繪畫之亂(解說詞) | 《美術文獻》雜誌 2008(05) |
2007年 | 亦商業·亦藝術——“視驗組”之《龍鳳呈祥》 | 《影像視覺》雜誌 2007(05) |
2005年 | 北京大山子藝術區:下一個蘇荷? | 《藝術評論》雜誌2005年第5期 |
一個模糊的身份 | 《SOHO小報》2005年4月20日(第52期) | |
2004年 | 中國影像繪畫 | 《美苑》2004年10月第5期(總第129期) |
為什麼“外籍畫廊”搶攤北京? | 《周末畫報》2004年3月20日 | |
六本木天堂的幸福拼圖 | 《青年視覺》雜誌2004年3月 | |
關於國內行為藝術的批評 | 《藝術評論》雜誌2004年2月5日(總第3期) | |
集體記憶的文獻——邵逸農和慕辰為我們留念 | 《中國藝術》雜誌2004(02) | |
2003年 | 紀錄片《八礦》的動力 | 《藝術世界》雜誌2003年6月(總第157期) |
現場的詩歌與行為觀念 | 《繽紛》雜誌2003年5月(總第035期) | |
從觀念攝影到新攝影 | 《中國攝影家》雜誌2003年第5期(總第84期) | |
向現代主義致敬:我的塗鴉行為藝術 | 《鴨嘴獸》雜誌2003年1月號(總第5期) | |
2002年 | 新攝影? | 《攝影之友》雜誌2002年第11期 |
中國新攝影展 | 《東方藝術》雜誌2002(05) | |
錄像藝術VS大眾電視傳媒 | 《T.O.M.新視線》雜誌2002年4月創刊號 | |
2001年 | 陽江青年的生活與夢幻 | 《新潮》雜誌2001年9月(總第3期) |
藝術家都有職業 | 《新潮》雜誌2001年8月(總第2期) | |
德國媒體藝術——向現代主義致敬 | 《視覺21》雜誌2001年6月(總第9期) | |
王邁道德版行為 | 《水沫》雜誌No.3水沫文學社2001年4月 | |
戲劇和網路的一次調情 | 《視覺21》雜誌2001年2月(總第7期) | |
1997年 | 重建價值與意義——試論中國當代繪畫的發展線索 | 《美苑》雜誌1997年第4期(總87期) |
美·藝術·文明 |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1997年第3卷第1期(總第9期) | |
1996年 | 對藝術的詰問 | 《西北美術》雜誌1996年第3期(總第39期) |
中西繪畫的結合與結束 | 《西北美術》雜誌1996年第2期(總第3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