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群年譜

舒群年譜

書中以平實樸素的語言,真實細膩地記錄了舒群同志革命的一生和許多鮮為人知的鬥爭經歷和文學創作軼事,集中反映出舒群同志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充分體現了舒群同志熱愛生活、酷愛文學、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通過《年譜》,我們可以看出舒群同志是一位值得愛戴的真正的革命戰士,人民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舒群年譜
  • 作者:史建國 王科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219 頁
  • ISBN:7506370697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舒群是東北作家群重要作家,也是延安以來文藝界許多事件的見證人,又是作協的老領導。這部年譜很詳盡記錄了他的生平和文學活動,既有紀念意義,更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圖書目錄

序一 紀念我的老朋友舒群 周巍峙
序二 他把名字寫在水上 李霄明
前言
一九一三年
一九二零年
一九二六年
一九二零年
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一九三零年
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零年
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三年
一九四四年
一九四五年
一九四六年
一九四七年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零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二年
一九五三年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零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七年
一九六八年
一九六九年
一九七零年
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
一九七三年
一九七四年
一九七五年
一九七六年
一九七七年
一九七八年
一九七九年
一九八零年
一九八一年
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三年
一九八四年
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六年
一九八七年
一九八八年
一九八九年
譜後余編(一九八九—二零一三年)
附錄一:修譜主要參考書目及參考資料
附錄二:國內外部分館藏舒群作品簡錄

作者簡介

史建國,男,漢族,祖籍江蘇省南京市,1953年出生於遼寧省本溪市。198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專業,長期從事宣傳工作。早年喜好詩歌創作,曾在《人民日報》、《遼寧日報》、《遼東文學》、《本溪日報》等報刊發表過詩歌及小說、報告文學等作品。其中報告文學《朱德在本溪》、《毛主席曾要來山城》曾獲市級文學優秀作品獎。現為本溪市作家協會會員、本溪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特約研究員、本溪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學科帶頭人。
近年來,對本溪地方史和本鋼史情有獨鐘。在《本溪社會科學》、《本溪日報》、《本鋼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數十篇研究文章。許多文章被收入《巨大的關懷》、《昨日的風采》、《本溪往事》、《煤篇鐵章》等多部文集。多年潛心編寫《高崗年譜》,該書已列入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計畫。同時,經過努力,編寫出《舒群年譜》,為舒群研究的進一步展開,提供了大量資料。

序言

序 言
一百年前,一位滿族作家誕生在波濤滾滾的松花江畔,開始了他悲壯傳奇的大美人生。十九歲時,他就在夜幕下的哈爾濱參加了抗日義勇軍,並成為第三國際的革命戰士。在那艱苦卓絕的歲月里,他團結一批文學青年,組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廣有影響的東北作家群,憑藉犀利的文學之筆,發出了抗擊日寇的戰鬥吶喊。此後,在波瀾壯闊的革命道路上,在起伏跌宕的人生苦旅中,他以杜鵑啼血般的深情,不斷地宣洩著對祖國的深沉摯愛,向故鄉,向人民,奉獻了眾多的小說精品;同時,他以非凡的組織才能,在文藝領導崗位上,為發展東北乃至整箇中國現當代文學,為培養和造就有影響的作家,堅韌不拔、鍥而不捨,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貢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奮鬥和執著,他的拼搏和業績,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感喟和銘記。他,就是幾度被歷史煙雲籠罩的文壇奇人、在本溪大地生活了二十一年的著名作家舒群。
在舒群紀念誕辰百年的日子裡,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回望這位作家的創作歷程和人生軌跡,力圖撕裂有形的無形的遮蔽,以年譜的方式,描畫出一個在歷史的巨流中激流勇進的、真實的舒群,以此表達我們對作家的深深的懷念。
舒群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傑出的小說家。他吶喊歌哭,勇開先河的抗日小說是上個世紀東北文學的高端創作,他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彩 創作,是現代文學史上難能可貴的佳構。這裡我們指的是《沒有祖國的孩子》、《老兵》、《戰地》等長、中、短篇小說,也涵納他此後的《這一代人》等全部作品。縱觀舒群的創作履跡,我們看到,他的小說一直與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復興和中國夢的追尋聯繫在一起;關注時代的脈動,傾聽歷史的濤聲,伴隨著他創作的全程和生命的始終。從二十二歲成名作《沒有祖國的孩子》的一鳴驚人,到七十多歲壓卷之作《少年chen女》的藝術絕響,在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奉獻了四卷文集,三百萬字的作品。這裡,既有控訴法西斯侵略罪行的悲壯吶喊,也有氣壯山河的民族救亡宣言,既有國際進步力量團結戰鬥的時代鏡像,也有各族人民奮勇殺敵的歷史寫真;既有戰爭狀態對人性制約與扭曲的透視,也有對民族敗類醉生夢死的憤怒宣判;還有新一代人構建鋼城的雄偉英姿,工人階級坦蕩心路的另類廠史……走進他的作品,中國大地風雨如晦,北疆邊城戰雲飛騰,鏡泊湖畔暗月如鉤,松花江邊落日耀金,十里鋼城飛花點翠,太子河上戰歌飛揚……那烽火連天的殊死決鬥,舊貌新顏的巨變滄桑,迴響耳畔,騰挪眼前,使我們沉思,讓我們震撼。我們不能不心折於作家對抗日小說的寶貴開拓,對新中國工業歷史的精確描摹,這些,無疑都是他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貢獻。
舒群是最早以筆作刀槍,書寫中華民族偉大抗日戰爭的作家之一,這使其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說林中占有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地位。同時,舒群也是最早將國際主義題材引入創作,呼籲各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中國作家,這使其作品充滿了時代精神和世界意義。作為抗日文學創作的先鋒作家,舒群是那個時代深層次地書寫抗戰小說的作家之一。他的創作雄辯地說明,他不只是一般化地描寫抗戰,而是站在時代巔峰,從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深刻體認出發,對戰爭與人性進行了哲學的思考,從而在抗戰小說文本的建構與舊有戰爭模式的顛覆上,進行了超越與創新。書寫抗日題材的其他小說,在思想指向上也都不乏沉重悲壯的色彩,在當時都產生過很大影響。還不應該忘記,舒群也是最早書寫新中國工業艱難崛起,中國工人階級無私奉獻的作家,《這一代人》,就傾注了作家對中國夢的繾綣深情。暮年的作家,仍然鍥而不捨,追蹤時代大潮,觀照世風世相,為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的歷史寫真和鮮活形象。
應該看到,舒群,這位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傳奇人物,20世紀30年代衝上文壇的滿族作家,他的文學創作是多元化的,他的文學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既是一個以優秀的小說創作豐富了左翼文壇的革命作家、卓有貢獻的現當代作家,又是東北新文學事業的勇敢開拓者和新中國文學事業的傑出組織家。這裡,我們不該遺忘的是:首先,舒群是最早將黨的思想理論和路線方針帶給東北青年作家的人,團結一批文學青年衝出圍城,在夜幕下的哈爾濱構建了東北作家群的雛形。從某種意義上說,舒群是東北作家群當之無愧的實際締造者、核心組織者,團隊帶頭人之一。其次,他是延安新文學的積極組織者和參與者,為解放區文學的發展和繁榮,為青年作家的創作和成長,付出了無數心血和力量。在延安的金色歲月,舒群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擔任文藝部副部長,後來又在“魯藝”任文學系主任,後調“文抗”工作,被稱為是“一手拿槍,一手拿筆”的革命作家。他與毛主席數十次交談,協助毛主席蒐集了大量資料,進行了多次調研,為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召開做了許多準備工作。此外,舒群還是東北新文學的開拓者和領導者,是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的早期領導者,為東北文學和中國文學的當代發展,建立了人所共知的貢獻。抗戰勝利後,他率領東北文藝工作團返回闊別多年的東北。任東北文委書記,東北文聯主席,東北大學副校長、東北電影製片廠廠長、東北文聯主席等職務。這以後,在東北擔任文化教育部門的領導工作,為東北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又在京擔任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的秘書長,為中國當代文學事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奉獻自己。這些,都載入了當代文學的史冊,為學術界所認同。
然而,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從反胡風到反右派,從反右傾到“文化大革命”,舒群遭遇了一波連一波、一輪接一輪的劫難,嚇人的帽子聯翩而來,做人的權利都被剝奪殆盡。但是,無論是在什麼苦難的情況下,舒群對祖國的熱愛和希望都沒有絲毫動搖;無論是在怎樣困厄的環境中,他也沒有停下人民賦予他的筆。錚錚鐵骨,耿耿丹心,這位革命作家的風骨令人敬仰。
總之,舒群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是東北作家群的領軍人物;他對中國抗日文學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學的創作,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和新中國的文學事業,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他的小說在多方面具有話語的創新和敘事的建樹,給文學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十多年前, 筆者就有了為舒群先生寫作年譜的構想, 十多年間,在遼寧省、本溪市領導和有關單位、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舒老家屬、親朋的熱情支持下,筆者宵衣旰食、奔走各地、查找考證、總結梳理,克服了無數困難,終於完成了這個淺薄、粗放的年譜初稿。 由於水平和條件所限,這個年譜肯定存在著諸多缺失和錯訛,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誤讀和錯判。值此年譜面世之際,衷心希望方家學者不吝批評指正,以待在今後的研究中加以修訂。
最後,對全力扶持年譜寫作的中國作家協會和作家出版社,對付出巨大艱辛勞動的責編那耘同志,表示我們無以言表的謝意!
作者,2013年8月於本溪、北京
紀念我的老朋友舒群
周巍峙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大事。亡國的危機感和救亡的熱情因此無比高漲。就是那樣的時代,出現了一批東北籍的進步作家:蕭軍、蕭紅、羅峰、白朗、關沫南……他們投身於民族解放運動,並以自己的文學創作宣傳抗日救亡,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政策和獨裁統治。舒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與舒群是老戰友,老朋友,我們早在延安時期就彼此相識。舒群是1932年入黨的老黨員,是一位職業革命家,又是一位著名作家,是東北作家的領軍人物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舒群懷著強烈的愛國之心,參加了“抗聯”前身的“東北義勇隊”,直接投身於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不久,他接受黨組織的派遣,在哈爾濱等地開展地下情報工作。
1935年舒群在上海參加“左聯”。在此期間,他發表了小說《沒有祖國的孩子》,小說以其鮮明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在全國文壇引起反響。舒群也因此奠定了他成為上世紀30年代新銳作家的文學地位。
1937年,舒群隨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和作家周立波一起深入到山西八路軍總部和戰地進行採訪,接觸到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等一批八路軍高級將領和前線官兵。在此期間,他還擔任過朱德總司令的秘書。
1938年2月,他受八路軍政治部主任任弼時的委派,到武漢與作家丁玲一起創辦了抗日刊物《戰地》。1940年,黨派他回到延安,擔任“魯藝”文學系教員、後來擔任了文學系主任。1942年任延安《解放日報》“文藝副刊”主編。他協助毛澤東籌備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並草擬參加座談會人員名單。在他主持《解放日報》副刊期間,發表過馬烽、孫犁、賀敬之、馮牧、穆青等一大批日後在新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深遠意義和影響作家的作品。
此間,毛澤東曾親自為《解放日報》副刊約稿。
1945年“八.一五”抗日戰爭勝利,他受黨中央委派,率領由延安“魯藝”師生組成的東北文藝工作團從延安奔赴東北,在中共東北局宣傳部部長凱豐的直接領導下,任東北局宣傳部文委副書記,參與籌建東北大學。他還領導接收“滿洲映畫株式會社”電影製片廠,並親自組織了改編後的電影製片廠從長春向後方的搬遷。他先後擔任過東北大學副校長、東北電影製片廠廠長、東北文聯副主席等領導職務,是當時東北革命文藝事業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1950年10月韓戰爆發,他以作家和戰地記者身份赴朝參戰並採訪,創作長篇小說《第三戰役》、中篇小說《崔毅》以及大量的戰地通訊作品。
1952年任中國文聯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秘書長。1954年,根據中央要求作家要深入工廠、農村的指示,他來到冶金戰線,在全國最大的鋼鐵基地鞍鋼深入生活採訪,創作了長篇小說《這一代人》。這部長篇小說以冶金戰線生氣勃勃的建設為背景展開,結構嚴謹、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生動練達,是反映新中國冶金戰線生活的一部優秀長篇小說。
1955年舒群被錯誤打成“舒、羅、白”反黨小集團成員,其中羅峰和白朗夫婦也都是東北籍的優秀作家。
1958年舒群被定為“反黨分子”,下放到遼寧本溪。從1955年蒙受不白之冤,他走過了坎坷的二十多年。那時候,小說不能寫了,他就拿起筆來,堅持收集整理學術著作。他始終滿懷樂觀主義精神,無論是“文革”挨批,還是下放農村以及生活在艱苦的礦區,他都意志堅強,從不氣餒,始終緊握他那至愛一生的筆,堅持研究,堅持創作。
1978年,舒群得到了徹底平反,1979年回到北京。擔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被選為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政協委員。
在新的歷史時期,他煥發了青春。為了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他抓緊一切時間,不顧年老體弱多病,懷著強烈的創作欲望,又創作出一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代表作品《少年chen女》獲1981年全國短篇小說文學獎。紀實性中篇小說集《毛澤東故事》也普遍受到好評。具有學術價值的《中國話本書目》也相繼出版。
今年正逢舒群同志誕辰100周年,出版《舒群年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也是對舒群同志最好的緬懷和紀念。這部年譜不僅是研究舒群同志和中國現代文學史非常有價值的學術著作,也是人們重新認識和研究舒群同志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
我相信《舒群年譜》的出版,歷史和現實意義不凡。
我更希望大家因此而關注和研究以舒群為代表的那個文學時期,以及那個時期出現的幾位東北籍作家的故事和作品。
故以此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