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是二戰時期德國建造的艦艇,屬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 實質:二戰時期德國建造的艦艇
  • 類別: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 初始製造:1931年6月25日
發展背景,建造情況,參戰情況,

發展背景

根據1919年6月28日簽署的凡爾賽和約的條款,明確規定德國不準擁有一艘其公海艦隊(High Seas Fleet)性能優良的無畏型戰列艦,僅被允許保留8艘老式的非無畏型戰列艦,這些艦隻除了用於訓練及海岸防禦外,別無擔乘蘭他用。其替代艦必須在其下水時間之後20年才可動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 160t以內,其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mm,這些限制是為了僅讓德國海軍成為一個斯堪的那維亞地區海軍的水平。
由於最早的非無畏型戰列艦早在1902年12月就已下水了,因此如何在條約限制內達到最佳作戰性能成了當務之急,但當時實際的連挨棗政治和經濟環境不允許馬上採取行動,而且設計人員大部分已分散了,僅有一些理論設計研究,因此直到1926年才完成設計細節,經討論,最佳的方案選擇是,裝甲巡洋艦的艦體的裝備戰列艦企鑽的主炮。這是德國人針對條約限制獨創的一種新型軍艦,稱之為裝甲艦(Panzerschiff)。簡單地講,該級艦的火力比當時的任何一艘裝備203.2mm炮、只有輕裝甲防護的10 000t級條約型重巡洋艦都要強,高達26knts的航速比當時的戰列艦要快,使其能避免與之交火。能夠進行遠洋破交作戰。

建造情況

舍爾海軍上將號艦於1931年6月25日在威廉港的海軍船廠(Wilhelmshaven Marinewerft)動工建造,該艦在1933年4月1日下水時被命名,舍爾海軍上將號於1934年11月12日服役,對於該級艦設計所扮演的角色,德國海軍部擬訂了雙重作用,首先:用作波羅的海區域的海乎埋戀試岸防禦,由於德國害怕波蘭的野心,這項任務並不需要很高的航速和長的續航力,其次:用作商業襲擊艦,以應付可能重新爆發的與英、法的衝突。
1940年4月9日,德國侵略挪威,德國海軍(Kriegsmarine)的所有可用的艦隻都參與了行動。舍爾海軍上將號正在改裝。直到1942年11月再次回到威廉港作了一次長時間改裝。
1943年10月初舍爾海軍上將號完成了在威廉港海軍船廠進行的長時間改裝,再次出海,該艦成為一艘訓練艦。這樣一來,袖珍戰列艦和其它德國大型戰艦在北方冬天晦晴的光線中溜出丹麥海峽去威脅大西洋運輸線的日子再也不復存在了,由於燃油供應不足,最重要的是潛艇部隊要求源源不斷地提供受過訓練的艇員,最後呂佐夫號和舍爾海軍上將號被特定為批准拆毀的艦隻,儘管只有一段時間曾構想將其加長改裝成航空母艦。1945年4月,舍爾海軍上將號則撤至基爾,直到1945年3月底都在德意志船廠作進一步改裝,在此期間,出乎意料的是其防空火力又得到極大增強。

參戰情況

1940年底,剛完成改裝的舍爾號成功地從基爾運河北部突入大西洋。11月5日該艦對英國HX84護航船隊發起進攻。該船隊有39艘商船,僅由一艘裝備較弱的輔助巡洋艦賈維斯灣號護航,儘管該懂精愉艦被擊沉,但為整個船隊贏得時間分散,舍爾號僅擊沉了5艘商船,這對整個船隊來講,損失並不重淋料永,但對於在北大西洋邊緣的海運航線上出現袖珍戰列艦,而迫使英國中斷了海上交通。在此次攻擊之後,舍爾號轉向南面,進入印度洋白宙立判,並未取得很大戰果,該艦於1941年4月1日回到基爾,此後,該艦主要在波羅的海和挪威沿海活動。
1945年4月9日,該艦被英國空軍發現,命中5彈,在改裝泊位翻轉沉沒。一個月後歐洲戰爭結束,接管基爾船塢的英軍發現了該艦破損的殘賅,傾覆的艦體中可拆的均取走拆毀。最後,在1948年基爾船塢區進行重新清理時,殘存的艦體被覆上橡膠並弄平。
1945年4月9日,該艦被英國空軍發現,命中5彈,在改裝泊位翻轉沉沒。一個月後歐洲戰爭結束,接管基爾船塢的英軍發現了該艦破損的殘賅,傾覆的艦體中可拆的均取走拆毀。最後,在1948年基爾船塢區進行重新清理時,殘存的艦體被覆上橡膠並弄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