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心相續》,一部佛教典籍。
通議卷第九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卷第九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卷第九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清河房融筆受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清河房融筆受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二色界四禪天分二
初列示當界因果之相分四
初禪三天分二
初列示其相分三初梵眾天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議曰。此下色界四禪十八梵天也。梵者淨也。以此諸天不知真修無漏。但修欣厭禪。謂厭下苦粗障。欣上淨妙離名欣厭定。以為正因。此經專依斷淫而為次第。未得真修故云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而已。若淫心不動於一切時。想念俱無。愛染不生。謂不起愛心。已伏欲界惑故無留欲界。身為梵侶名梵眾天。此梵民也
二梵輔天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議曰。此初禪第二天也。愛染已斷故云欲習既除。初禪定心顯現故云雖欲心現。此結上行也。於定共戒愛樂隨順防護不失淨戒成就。能輔梵主名梵輔天。此梵臣也。此上二天修禪尚有尋伺
三大梵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議曰。此初禪第三天也。禪觀轉勝受生微妙故云妙圓。戒德已成故云威儀不缺。結上行也。定能發慧故云加以明悟。此則慧解超勝。故能統眾而為梵王。俱舍雲。威德光明獨一而住。無尋無伺定力所感。劫成先來。外道不知遂執為常。謂能生人為世間主
三結示當天得名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議曰。此結德立初禪名也。已離欲界八苦故云苦不能逼。以欣厭伏惑故云非真三昧。已離欲染故心清淨。已離欲散粗動故云諸漏不動。初禪論名離生喜樂地。初禪有五支謂覺觀喜樂一心。以初心入禪名覺。細心分別禪味名觀。欣慶心生名喜。忻悅心生名樂。心與定一名一心。已離欲界雜噁心得輕安。此初禪行相他
二二禪三天分二 初列示其相界三
初少光天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議曰。此二禪初天也。此天主梵故云統攝。具戒定慧故云圓滿梵行。結上行也。此天定心增明故云澄心不動。定光發越故云寂湛生光。此天已離覺觀無有語言。但以定心發光以光勝劣分位次。喜相初生慧光初發放名少光
二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議曰。此二禪第二天也。從前少光心光漸勝故云光光相然。以境隨光淨遍成琉璃。光隨定遍名無量光
三光音天
吸持圓光明就教體。發化清淨套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議曰此二禪第三天也。此天已離語言。光能說法。故云吸持圓光以為教體。但見光明心即了悟宣流淨行故云發化清淨。隨機開演故云套用無盡。以二禪無前五識。但用光明而為表詮。以光為音名光音天
二結示當天得名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遍。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議曰。此結德二禪天名也。已超欲界故云勝流。極喜調適名定生喜樂地。故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真修離欲心中欲染粗漏至此已伏名為二禪。此天有四支。謂內淨喜樂一心。以心無覺觀之渾濁故云內淨。忻心自慶名喜。恬然靜慮名樂澄心。不動名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