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作品系列:道德意識中的怨恨與羞感》內容簡介:舍勒認為,就認識的全部發展史而言,人們都是先對認識對象產生愛或者恨,之後才通過知性來對它們進行認知、分析和判斷的。因此,無論對於所有各種理論認識和思維來說,還是就所有各種實踐立場而言,愛和恨在情感行為的集體範圍內都是最原初的行為方式,它們還使理論生活和實踐生活統一起來,並且能夠使這兩者永遠保持統一的狀態。這一話題在歐美學術界曾引起強烈爭鳴,相信也會引起中國讀者濃厚的興趣。
基本介紹
- 書名:舍勒作品系列:道德意識中的怨恨與羞感
- 作者:馬克思·舍勒 劉小楓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8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Ressentiment und Schamgefuhle
- 類型:勵志與成功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16146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舍勒作品系列:道德意識中的怨恨與羞感》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馬克思·舍勒 譯者:林克
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價值倫理學、哲學人類學與知識社會學的奠基人,被視為現代德語學界傳奇人物。在哲學、社會理論、倫理學、神學、心理學、教育學、思想史等領域卓有建樹。海德格爾視其為“全部現代哲學最重要的力量”。早年執教耶拿大學、慕尼黑大學,參與現象學運動。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28年,執教法蘭克福大學不久,因中風猝然辭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質》、《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論人類的永恆性》、《價值的顛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編有《舍勒全集》,美國芝加哥大學設有舍勒研究所,德國成立了國際舍勒研究協會。
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價值倫理學、哲學人類學與知識社會學的奠基人,被視為現代德語學界傳奇人物。在哲學、社會理論、倫理學、神學、心理學、教育學、思想史等領域卓有建樹。海德格爾視其為“全部現代哲學最重要的力量”。早年執教耶拿大學、慕尼黑大學,參與現象學運動。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28年,執教法蘭克福大學不久,因中風猝然辭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質》、《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論人類的永恆性》、《價值的顛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編有《舍勒全集》,美國芝加哥大學設有舍勒研究所,德國成立了國際舍勒研究協會。
圖書目錄
編者前言
道德建構中的怨恨
引言
一、論怨恨的社會學和現象學
二、怨恨與道德的價值判斷
三、基督教道德與怨恨
四、怨恨與現代的仁愛
五、現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價值位移
論害羞與羞感
引言:羞感之“所在”與人的生存方式
一、身體羞感出現的先決條件
二、害羞與相近的感覺
三、羞感的基本形式:關於羞感起源的學說
四、性羞感及其功能
五、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靈羞澀和身體羞感
關於羞感的殘篇
道德建構中的怨恨
引言
一、論怨恨的社會學和現象學
二、怨恨與道德的價值判斷
三、基督教道德與怨恨
四、怨恨與現代的仁愛
五、現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價值位移
論害羞與羞感
引言:羞感之“所在”與人的生存方式
一、身體羞感出現的先決條件
二、害羞與相近的感覺
三、羞感的基本形式:關於羞感起源的學說
四、性羞感及其功能
五、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靈羞澀和身體羞感
關於羞感的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