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福利經濟學

舊福利經濟學是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庇古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的學生和繼承人,劍橋大學教授。他創立了福利經濟學。庇古認為“福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福利是指“社會福利”,它包括對財富的占有以及由知識、情感、欲望而產生的滿足。狹義的福利是指“經濟福利”。它是指能用貨幣計量的那部分福利。福利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福利”。經濟福利分為個人經濟福利和社會經濟福利。庇古從效用理論、邊際分析出發,把福利經濟學建立在效用基數論的基礎上。他認為一個人的經濟福利是由效用構成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某種單位給出具體數值來衡量。把個人獲得的效用或福利(即感受到的滿足)加總,就構成了全社會的福利,而經濟福利也可以通過商品的價格來計量,因此,國民收入可以表示全社會的經濟福利。庇古採用兩個標準作為檢驗社會福利的標誌:一是國民收入的總量;二是國民收入的分配。凡是能增加國民收入總量而不減少窮人的絕對數,或者能增加窮人的絕對數而不影響國民收入的總量,都必定會增進經濟福利。在國民收入總量方面,庇古主張最適度地配置生產資源,使一定量的生產資源的消耗,產生國民收入的最大值。他認為如果邊際私人純產值與邊際社會純產值兩者在一切場合相等,則自由競爭可以使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舊福利經濟學
  • 外文名:Arthur Cecil Pigou,
  • 時間:1877-1959
  • 作者:把庇古
它的理論基礎有二:①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認為每個人都追求最大福利,個人福利是個人滿足的總和,而社會福利則是個人福利的總和;②基數邊際效用價值論,假定商品效用能夠進行度量和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庇古福利經濟學的主要論點:①資源最優配置論,認為資源最優配置的標準是邊際私人純產值和邊際社會純產值相等,一個行業的邊際社會純產值大於邊際私人純產值時,國家可以通過補助金政策擴大這個行業的生產;反之,國家可以通過稅收縮小這個行業的生產。②收入最優分配,其標準是所有社會成員的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當這一目標得到實現時,社會經濟福利即達到最大化。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則,認為收入分配愈平均,則貨幣的邊際效用愈大,所以主張通過累進稅政策實現收入分配的平均化。③外部性理論。庇古發揮了馬歇爾的外部經濟性理論,提出了內部經濟性內部不經濟性、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等概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