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嶺李公祠

舊嶺李公祠即“熾堂李公祠”,位於清城區飛來峽鎮舊嶺村,系清遠市清城區不可移動文物。中央電視台紀錄片《大遷徙》攝影組曾到清遠,指定拍攝該村客家人遷徙的足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舊嶺李公祠
  • 外文名稱:jiu ling li gong ci
  • 地理位置: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高田鎮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票
  • 著名景點:李公祠、古村建築、霞溪飛蘆、舊嶺尋梅
一、地理位置,二、自然風光,三、歷史人文,四、詩歌文韻,五、媒體報導,

一、地理位置

舊嶺李公祠即舊嶺村“熾堂李公祠”,位於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飛來峽鎮舊嶺村,距離廣樂高速高田出口約3.5公里,清遠市區可走旅遊大道直達。

二、自然風光

舊嶺村美麗富饒,歷代文人墨客對其周圍的地理自然環境曾寫下過“霞溪飛蘆”、“舊嶺尋梅”、“蛤乸浮頭”等美景。舊嶺村被譽為“神仙福地”,村前北江橫冽,左右兩邊遠山成峰,夕陽照耀,溪流環回,白帶如練,村後群山巍峨,座山穩固。遠眺四周,群山環抱,重巒疊翠,草木豐茂。舊嶺村依山而臥,空氣清新,環境優雅,遠觀如綠色海洋中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呈現出一派自然怡然的詩情畫意,彰顯著原始生態的田園風光。

三、歷史人文

“熾堂李公祠”枕北面南,祠後層巒疊翠,祠前秀水回漩,典型的磚木結構建築,歇山頂,有三個大廳和二個天井,占地1000平方米,襯祠配套青雲巷。祠面檐牙風雨牆,皆為木刻花鳥草木裝飾。進入祠門,是走廊和天井,走廊橫檻雕樑畫棟,兩側木柱油漆保護。整個祠堂結構嚴謹,氣勢非凡,充分體現了客家宗法制度下的建築藝術,是清遠境內極為珍貴的建築文物。雕刻精美的神龕安放在第三進,供奉著李氏歷代祖先牌位,神龕兩邊木柱上貼著一副對聯,上聯為“派出天潢憶昔榜放宗人曾唱兒孫三百輩”,下聯為“友承柱史迄今族開嶺表猶傳道德五千言”。
從對聯上釋放的“文化密碼”得知,舊嶺李氏源出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其《道德經》雖然只有區區五千言,卻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被奉為道教經典,為後世所共仰。據民國版《李氏源流》載,李氏第七十五世祖李珠,際宋元兵亂,自隴西來汀州,娶吳氏,生五子:曰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李火德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台、粵、桂、贛及東南亞各國。近年來,回舊嶺或福建尋根謁祖的李氏子弟絡繹不絕。2011年,熾堂李公祠被清遠市清城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點。

四、詩歌文韻

《舊嶺李公祠》 李知道/詩
攤開掌心
曾有多少飄泊的客家人
沿著看相人指引的脈絡方向
尋找靈魂的歸隱地
或許青磚灰瓦
可以築起一個遷徙的夢想
落地生根
雕樑畫棟
便維妙維俏成一種精神
精刻石柱
更似一種風骨
樹立在每一個客家人飄泊的心中
千年卵石
卻鋪成一條永走不完的鄉戀之路
遊走異鄉
夢想是飄泊的唯一行李
祠堂便成了暫存希望的最後天堂
於是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
在祠堂里延續裊裊香火
演繹著一個客家族群的茂盛
站在列祖列宗的面前
多少飄泊的靈魂
便在佛語中尋得一份安詳
註:“熾堂李公祠”位於清城區飛來峽鎮舊嶺村,系清遠市清城區不可移動文物。中央電視台紀錄片《大遷徙》攝影組曾到清遠,指定拍攝該村客家人遷徙的足跡。

五、媒體報導

《南方日報》2010年7月7日報導:
央視來清尋找客家人遷徙足跡
南方日報訊(記者/付強通訊員/羅志東)5日,中央電視台紀錄片《大遷徙》攝影組共6人到清城區飛來峽鎮取景,尋找客家人遷徙的足跡。
攝影組從河南出發,自福建到廣東,連續拍攝40多天后到達清遠市。這次他們選中飛來峽鎮的熾堂李公祠和朱文煥墓地進行深入拍攝,考慮了當地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深遠影響等因素,務求做到深入、細緻和真實地反映客家人大遷徙從北向南,在當地生根發展的故事。另外,攝影組也計畫從另一個角度,描述遊子歸來如何建設家鄉等進行系列報導。該片初定於明年5月播出,目前正進行第13集的拍攝。
熾堂李公祠,位於飛來峽鎮舊嶺村委會舊嶺村,建於清代。坐北向南,三間三進布局,保存得較好。壁畫、梁架雕飾及屋脊歷經百年風雨,依然清晰可見。當地村民常來修葺打理,保持原貌和清潔衛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