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舊屋基自然村
- 面積:11.68平方公里
- 海拔 : 2566米
- 年平均氣溫 : 9℃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80畝,旱地580畝,人均耕地0.675畝,主要種植苞谷,洋芋等農作物,擁有林地566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6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2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6畝,其中養植面積畝,草地2030畝,荒山荒地1078畝,其它面積沒有,沒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沒有路燈,全村沒有通自來水,有212戶,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戶的100%),沒有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40戶(分別占農戶總戶數的1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7戶(分別占總數的39%和61%)。
該村到鄉政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未硬化路面,距最近的車站51公時,距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沒有汽車和拖拉機,有機車3輛。全村沒有沼氣池和太陽能,沒有小水窖,更沒有“一池三改”的農戶,耕地沒有灌溉面積有效的耕地,其中有高效穩產的耕地200畝,人均高穩產耕地0.23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它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7萬元,種植業收入111萬元,占總收入的33%;畜牧業收入147萬元,占總收入的4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7頭,肉牛26頭,肉羊588隻,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0.62%;工資性收入26.21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730元,農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6人,占勞動力的31%,在省內務工116人,到省外務工91人。
特色產業
2006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1.76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該村的主要產業(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往(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1.76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88戶,總計鄉村人口1607人,其中男性888人,女性719人,其中農業人口1607人,勞動力660人,該村是彝、漢混居。其中彝族8戶人口39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26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12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蘇甲鄉衛生院,距離離村委會衛生室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沒建公廁,也沒有建垃圾集中堆放場地,人畜混居的農戶103戶,占農戶總戶數的26%。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松松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蘇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5人,中學生53人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松松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蘇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5人,中學生53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和政務公開兩種,主要以貼上公告或會議的方式公開。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8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沒有,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643個。年末集體總收入沒有,沒有固定資產,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20人,黨員中男黨員17人,女黨員3人。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20人,黨員中男黨員17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困難有三個:一是通電設施;二是未通自來水;三是公路改造:
全自然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第一村民小組(小松樹);第二、第三村民小組(舊屋基),第四村民小組(楊家沖),第五村民小組(酸梨樹),第六村民小組(老棚子),第七村民小組(大水井),第八村民小組(大漆樹),第九村民小組(打廠坡),其中八、九、十、十一、十二,5個村民小組通電,但是民眾一手籌集資金拉的,因為資金短缺,用的是次品線和木桿,雨季天經常出現倒桿斷線,對村民的人生財產造成極大的威協,所以要求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給予解決農網改造;還有八組(小松樹)、十一組(楊家沖)、十二組(酸梨村)、十三組(老棚子)、十四組(大水井)、十五組(大漆樹)、十六組(打廠坡)七個小組未通自來水,共有259戶,人口1072人吃水非常困難,在枯水季節要到幾里路以外的地方去挑水,村民吃水難,經濟困難,村民集不起資來建人畜引水,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更得不到衛生、純潔的水吃,要求政府和有關部門幫助解決這一大困難。還有十四村民小組(大水井)未通公路,要求上級政府解決。
全自然村有八個村民小組進村公路破爛不堪,晴通雨陰,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損失,這問題也要求政府幫助對公路的改造,好讓村民們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教育衛生有所解善,基本問題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