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著刀叉的季節》是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孟晉。
基本介紹
- 作者:孫孟晉
- ISBN:9787506328098
- 頁數:112
- 定價:20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11月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搖滾的幽靈: 孫孟晉詩歌
河西
在上海,孫孟晉是一個特異的存在。他像一個幽靈在各種媒體之間遊走,身份介於電視台編導、雜誌編輯、樂評人、前衛演出策劃和搖滾教父之間。到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但這身影又是幻影般的:是搖滾演出前的暖場嘉賓和幕後指使者,匆匆消逝在詩歌朗誦會現場的過客,《藍調之夜》節目中那隻看不見的撰稿之手。作為一名已頗具詩名的詩人,他的詩作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更多的時候,它們在他的電台節目、在燈光晦暗的朗誦會、在迷宮般的網路和印數寥寥的民間出版物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卻與更多的大眾無緣。直到這部近乎難產的詩集擺在我們的面前,他才似乎終於能夠在自己長長的身份序列上,又加上這么一個多少有些沉重的尾巴。
正如本雅明所抱怨的,印刷字已經如蝗蟲般泛濫成災了;與那些以著作等身相標榜的小說家不同,一位詩人卻是文字的敵人,他們常常以剔除代替收集,以惜墨如金之術抵制著文字的自我繁殖;他們似乎對文字間空白之處的留心要比文字本身來得更為在意。孫孟晉這么多年帶給我們的,也只是一本112頁的小冊子。如果算起字數,那就更是屈指可數了。但它對一位讀者所造成的閱讀障礙卻要遠遠超過一部海岩式的長篇小說。的確,這是一位超現實主義的忠實信徒,進入他的筆下的人與物都被一面超現實之鏡所扭曲了。那是夢境中開出的花朵,以夢為馬的騎手在文字的高原上縱馬馳騁,毫不畏懼於公共的流言和傳統的習俗。狂喜與深入骨髓的痛苦、寧靜中的悲哀和喧囂中的沉悶共同構成了孫孟晉詩歌的特質,交織成他音樂理想之外的另一種變奏。或許是孤軍奮戰的緣故,孫孟晉感受著這世態所給予他的種種不如意,籠罩在他身上的死亡的陰影、漆黑的冬天、令他備感絕望的情慾幻化成如夢幻般閃亮而又動人的詩句:“熄了燈回到從前/回到一個照亮鮮血的日子”(《非戲》)、“是湧向我還是靠近我/絕望那樣抒情眺望著希望”(《紀念》)。
在現場聆聽過孫孟晉朗誦的人都會被他富有感染力的“吼叫”式宣敘調所打動,這使他的詩歌又具有了搖滾樂的某些特徵。一種沒有音樂伴奏的詩歌仍然充滿了音樂般律動的節奏,我在他的詩歌中聽到了崔健、聽到了木馬和左小詛咒,也聽到了Nirvana和像石頭一樣堅硬的Bob Dylan。在這個音樂人日益被同化,越來越成為都市中的幸運兒的時刻,孫孟晉的詩歌是不是更為純粹?是不是更具有了動人心魄的魅力,也許還要等待時間如潮汐般的沖刷和考驗,但他“金屬里的歌唱”仍將飄蕩在城市的上空,如一顆星星在暗中閃爍。
在年前一篇評述上海詩人的文章中,我稱讚他是像Jim Morrison似的的詩人歌手,但願他的詩歌不要像Jim Morrison那樣成為一種讖言,因為他沉溺於死亡的意象讓我感到不安。
那最美的一句是:“看我深夜的自殺像一盆花”。
作者介紹
1967年9月出生,樂評人。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1993年6月起,在上海東方廣播電台先後擔任《現代變奏》、《布魯斯文化》、《藍調之夜》等節目編輯兼主持人達九年之久,致力於搖滾、布魯斯、爵士等音樂的傳播。期間,還任《東方歌聲》雜誌的編輯,並於1995年主編過中國第一本純搖滾雜誌——《搖滾》。1998年,在東視音樂頻道任電視編導。
從1997年開始,在上海先後組織過幾十場搖滾、前衛音樂演出。並在幾十家報刊上發表音樂、電影評論及詩歌、雜文,約50多萬字,著有樂評集《我的鬼魂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