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力面理論是用一個附著渦面和尾渦面(即自由渦面)來代替機翼作用的一種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舉力面理論
- 外文名:lifting surface theory
- 含義:自由渦面來代替機翼作用的理論
- 用途:主要用於計算機翼的空氣動力特性
- 別稱:升力面理論
套用,理論支持,
套用
主要用於計算機翼的空氣動力特性。它是在舉力線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於小展弦比、大後掠角的機翼,舉力線理論不適用,即不能用一條附著渦線和尾渦面來代替機翼的作用,而應該用一個附著渦面和尾渦面。通常用一些附著渦線近似地代替這個附著渦面。圖中畫出由速度為的均勻來流、附著渦面和尾渦面構成的理論模型。根據舉力面理論可以算出沿翼展的舉力分布、機翼上的總舉力以及誘導阻力(即由尾渦引起的阻力)等機翼的氣動特性。不論舉力線理論還是舉力面理論,都假定機翼近似位於順來流的平面內,從而附著渦面(或渦線)和尾渦面都位於同一平面內,尾渦都由後緣拖出,所以這些理論只適用於小攻角(機翼與來流夾角小)的情形。
理論支持
這些理論算出的舉力與攻角成正比,有時把它們稱為線性理論。當攻角較大或展弦比很小時,渦系就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內,自由渦不只是從後緣順流拖出,而且還從前緣、側緣和翼面上拖出。對於這種情形,可以進一步推廣舉力面理論,並求出舉力和攻角之間的非線性關係。這種推廣了的理論稱為非線性理論,不屬於通常所說的舉力面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