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末,屬東鄉。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第三區,分屬長坨子村和阿莫村。
日偽時期,屬興隆堡村和鞍山村。
國民黨統治時期,屬興隆堡、鞍山2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冬,彰武解放後,屬第三區人民政府。
1956年,劃鄉時為後新秋區,分設興隆堡鄉和阿莫鄉。
1958年10月,為興隆堡公社。
1984年4月,改興隆堡鄉。
2017年,改興隆堡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興隆堡鎮轄興隆堡、馬架子、喇嘛花、阿莫、忙牛海、五家子、荊林、雙廟、李家、於家10個村民委員會。有83個自然屯。
截至2020年6月,興隆堡鎮轄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興隆堡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興隆堡鎮境內西部為平原地形,東部3個村以山坡地貌為主。主要山脈有二郎山,關山等。境內最高峰位於關山,海拔350米。
氣候
興隆堡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多旱少雨。春季多西南風,秋冬季多西北風,全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平均相對濕度61%。多年平均氣溫7.2℃,極端最高氣溫37.4℃,極端最低氣溫-30.4℃,年積溫3200℃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740小時,平均凍土深度1.1米,無霜期年平均156天。
水文
興隆堡鎮境內河流有頭道河子、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條。其中頭道河子流域面積0.1平方千米,占30%;二道河子流域面積為0.2平方千米,占40%;三道河子流域面積0.1平方千米,占30%。三條河流總長49.5千米。
自然災害
興隆堡鎮的主要自然災害為旱災、洪澇,災害年均發生一次,旱災主要發生在5月,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7~8月。
人口
2011年末,興隆堡鎮轄區總人口1644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0人,城鎮化率3.5%。總人口中,男性8650人,占52.6%;女性7796人,占4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5人。
截至2018年末,興隆堡鎮戶籍人口15900人。
經濟
綜述
截至2018年末,興隆堡鎮有4個工業企業,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或綜合商店3個。
農業
2011年,興隆堡鎮農業總產值2.4億元。
興隆堡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7000頭,其中奶牛飼養量2800頭;生豬飼養量75000頭;羊飼養量33000隻;家禽飼養量90萬羽。
工業
2011年,興隆堡鎮工業總產值達到6000萬元。
交通運輸
2011年,興隆堡鎮有省道彰桓線過境,長12.1千米。有鄉級公路6條,總長50千米。其中柏油路24.4千米、砂石路25.6千米。過路橋樑3座。
2011年末,興隆堡鎮有貨運汽車100輛,噸位為2000噸。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興隆堡鎮有藝術團體2個,會員100人;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0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文化休閒廣場10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興隆堡鎮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80人,專任教師15人;國小1所,在校生600人,專任教師6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1所,在校生400人,專任教師3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興隆堡鎮有醫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個。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興隆堡鎮有體育場地1處。80%的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社會保障
2011年,興隆堡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戶,人數14人,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4戶,人數730人,支出74.5萬元,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4人,支出8.8萬元,比上年增23%;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87人次,支出3.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55人次,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2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00畝,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救災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10%。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80人。全鎮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領取待遇人數為2400人,參保人數為4000餘人。
基礎設施
2005年7月份,興隆堡鎮全鎮開通有線電視。
2011年末,興隆堡鎮有線電視用戶達4000餘戶,入戶率達95%。
2011年末,興隆堡鎮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0%;行動電話用戶1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6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光纜長度達15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為3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