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賢宮
- 朝代:明朝
- 地點:鼓浪嶼
- 用途:民間祀奉協天大帝為主神
歷史,後期發展,圖片一覽,
歷史
原是民間祀奉協天大帝為主神(即三國時代的關羽及其子關平與部將周倉的神像。因關羽逝世後,興賢宮圖片
封建帝王追封他為“協天大帝”,而民間尊稱他為關聖帝君、或關帝爺)的宮廟。據老一輩傳說,昔時居住鼓島岩仔腳的富商黃肥懷(祖籍同安石{石尋}),他在廈門經營南北貨物貿易商行,兼營船隊運輸業、擁有航行南北的大帆船九十九艘。他聽說浙江溫州有一廟宇供奉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十分靈驗。他為求神明庇佑其船隊在海上航行安全,特示意押船的人員到溫州的大道公廟宇,以“打卦、(俗稱“撥杯”)方式,祈求保生大帝神像到鼓浪嶼受居民膜拜。經連打“三卦”後(表示神明同意),即於夜間將大道公神像請拜到船上收藏。翌晨,溫州的大道公廟宇管理人員,發覺保生大帝神像被人請拜走,猜想一定是福建船隊所為,派人到船隊搜查,但一無所獲。運載保生大帝神像的船隻,乃揚帆駛回鼓浪嶼。黃肥懷即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帶頭捐資,並發動地方人士募捐,將興賢宮擴建為二進的廟宇,將關聖帝君神像移至後殿,而將溫州請拜來的保生大帝神像祀奉在前殿,以供信眾敬拜。宮前還建有戲台,從此香火日旺。
興賢宮由地方樂善好施人士(多華僑或富商)組成董事會,聘用專人管理宮務。1919年之前聘請清智法師管理。清智法師離宮回日光岩寺當住持後,聘用洪愛仔管理.宮廟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舉辦乞龜與猜謎等民俗活動。並雇劇團在戲台演戲。正月十五日演八仙為王母祝壽;五月五日演吊屈原溺水;七月初七日演牛郎織女;八月十五日演狀元拜塔(許夢蛟拜雷峰塔)等民眾喜見節目。尤其是每年逢舊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之時,董事會要提前開會,選擇在三月初十日左右,舉辦奉大道公神像到同安白礁宮(現屬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謁祖進香的儀式。
謁祖進香結束回鼓時,除在宮前戲台演戲酬神外,還有各地段、各行業或民眾團體組織的人物化裝踩街活動。踩街隊伍的排列,以彩旗、梁傘、大鼓吹樂隊、馬陣吹為前導,其次有踏水車、紡紗女、牧童騎水牛、公背婆、童子拜觀音、西天取經、三英戰呂布、水滸傳中108將的閣陣、白蛇傳中之法海禪師水淹金山寺、鄭元和與李亞仙的打花鼓、旅居鼓浪嶼福州人撈演的踏蹺隊等等。節目繁多,爭奇鬥豔。踩街化裝隊伍所到之處,道路兩旁擠滿觀眾,人頭躦動,而抬“大道公”及其他神像的輦轎則殿後,所謂大道公押尾後。鼓浪嶼早期文化尚處落後狀況,上述活動對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是有所裨益的。老一輩居民對此還深有印象。
建國後,興賢宮仍由洪愛仔管理,雖未再舉辦到白礁謁祖活動,但每年元宵節仍舊舉辦乞龜活動。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大道公及其他神像均被紅衛兵搬到體育場燒毀。興賢宮也由鼓浪嶼區政府文化部門接收管理。1985年,該宮被拆除改建為青年宮。
後期發展
2005年,興賢宮信眾在廈門全面修復民俗文化遺產熱潮的推動下,組建了理事會,經過兩年的努力,擇地集資建造了一座保生大帝行宮,使興賢宮在兩岸文化交流中有了一個固定的場所,兩年來,接待了大量台灣、金門保生大帝廟宇代表團和海外信眾,保生大帝移居金門的裔孫、台灣民意代表吳成典在金門接待興賢宮代表團時高興的說,我到廈門時每回都到興賢宮獻香。興賢宮的團員們激動的邀請吳成典經常光臨鼓浪嶼。 2007年8月10日,廈門市由海滄區和對台辦組團組織了有史以來第一回“青礁慈濟宮保生大帝金門巡安”兩岸民俗文化交流,全團團員300多人,鼓浪嶼興賢宮廣大信眾踴躍申請,最後組織了40位代表,當時沒能去的信眾至今感到萬分遺憾,希望明年還有機會。陳清安老人今年85歲了,他不顧年老體弱,表示隨保生大帝到金門看望睽違五十多年的金門骨肉同胞的決心。當金門縣縣長李炷烽、台灣民意代表吳成典在萬忙中陪團員們拜祭金門保生大帝時、當金門同胞熱情的雙手緊握住團員們的手時,全體團員覺得有一股暖流在相互溝通,在所有的場景中,都讓人們的心靈感應到,金門同胞是多么熱切的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啊!
圖片一覽
2004年以前的興賢宮
2005年5月15日保生大帝神像被請到本亭供奉。5月20日後,右圖為部分理事合影
文史專家何丙仲先生在保生大帝像前上香
廈門第一部官方誌書關於興賢宮的記載
民國時代重修興賢宮碑記
興賢宮信眾參加《青礁保生大帝金門巡安》前在碼頭留影
2012年10月11日孫大俊拍攝的興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