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飛魚(Potanichthys xingyiensis)是亞洲境內發現最早的史前三疊紀時期飛魚化石標本,於2009年發掘於中國西南部地區,以發掘地點鄰近的興義市命名。興義飛魚外形奇特,鼻部扁平。保存於中國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興義飛魚
- 別稱:Potanichthys xingyiensis
- 界:動物界
- 意義:最早的海面滑翔脊椎動物
概述,形態特徵,行為特徵,化石意義,
概述
興義飛魚是迄今(2012年)發現最早的海面滑翔脊椎動物。生活在2.35億至2.42億年前的中三疊世時期,比恐龍出現的年代早5000萬年。
2.4億年前世界最古老的飛魚是在海面上滑翔飛行的,它們進化形成滑翔飛行是為了躲避海洋掠食者攻擊,這比早期鳥類的出現早8000萬年。
興義飛魚的化石保存在中國博物館。
形態特徵
興義飛翼魚的體型結構與飛魚十分相近,它在胸部兩側也有寬闊的胸鰭作為“主翼”,此外在腹部還有一對較小的鰭可作為滑行時的“輔翼”。興義飛翼魚有一深分叉且非對稱的尾鰭,下半葉明顯比上半葉強壯。這種結構的尾鰭快速擺動可以產生強大的推力幫助其躍出水面進行滑行。
體長僅有15厘米,外形奇特,鼻部扁平。長著4個“翅膀”,兩個較大的胸鰭和一對較小的附屬盆腔鰭,分叉狀的尾鰭用於從水面飛離。
行為特徵
飛魚的滑翔飛行能力是出自躲避掠食者攻擊的需要,現代飛魚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能夠以45英里時速在海面上滑翔1300英尺。它們主要是躲避海豚、魷魚和大型魚類等掠食者的攻擊。
化石意義
興義飛魚要比之前科學家發現的飛魚最早化石樣本早2700萬年,之前的飛魚化石樣本發現於歐洲。考古學家發現的時期較晚的其它三疊紀飛魚化石發現於奧地利和義大利境內,興義飛魚出現於二疊紀末期物種滅絕事件之後的1000萬年,此次地球物種滅絕事件導致95%物種消失。
作為迄今最早的水面滑翔脊椎物種,興義飛魚的發現支持了二疊紀末期海洋生態系統恢復速度超過預計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