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市東城辦大阜村地處城郊結合部,總面積927畝,共有人口1633 人,下轄354戶,6 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黨員38名。隴海鐵路、鹹興大道穿境而過,西鄰高速引線,興化大項目建設工地,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務工、制售豆芽,第三產業是村民眾增收的主要渠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平市東城辦大阜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電話區號:029
- 面積:927畝
- 人口:1633 人
- 方言:關中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興平站
- 車牌代碼:陝D
- 黨員:38名
歷史沿革,古廟會,
歷史沿革
西漢王朝第八代皇帝劉食,王莽的姑母王政君為之皇后,其弟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皆輪為過漢室大司馬(三軍統帥),到了第十一代劉銜為帝時,王莽為之大司馬,因與劉銜(漢平帝)舅家衛氏矣氣不和,盡滅其全家,平帝為此不悅,莽因臘日上淑酒,毒死了漢平帝,後來篡位稱帝,建立新朝。
吳漢之父是漢室重臣,被王莽陶害,吳漢後來又被王莽招為東床駙馬,鎮守潼關,漢母對王莽害死丈夫耿耿於懷,吳漢雖王莽之女婚配三年,恩愛相處,為報殺父之仇,向愛妻說明原委,其妻深明大義,為了不牽連吳漢所為,持劍自刎。“吳漢殺妻”,歷代口碑相傳。
由於王莽在執政時改幣易鈔,人民生活不斷淪陷於痛苦之中,反莽情緒日益加深。當時出現了新帝,平林很多起義軍,西漢後裔皇帝劉秀亦從南陽起兵,反抗新莽,謀覆漢室江山。起義軍與莽軍在昆陽(河南葉縣)大戰,鎮守潼關的吳起義軍舉旗西進史,鎮守潼關的吳漢全力迎接,奪得長安,消滅了新莽政權。
吳漢後來死後,朝廷在絲綢通道南側莽渭之間為吳漢采穴建陵,陵高約15米,占地約5畝,並派人恭守,吳氏家族來源於此。現在打阜村居住的平氏家族據說是小阜村遷來的,楊氏家族血緣雜亂,其他姓氏數量較少,以吳、平、楊三姓數量較大。
大阜村這個名稱,據說是在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後把金城改為興平縣,在建政立村時形成了現在的大阜村。
大阜村史歷悠久,久經滄桑,據說在元朝初期,回亂(回族)舉兵反宋,侵略南宋時期,大阜村遭受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百姓在困苦中掙扎,延至數百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勝利後,,建立了中華民國。1933年,隴海鐵路貫通,1934年渭惠渠開通,社會福利事業萌芽,傳統觀念移風易俗在心形式下,大阜村亦出現了一些人才,像平爾榮。由農村家庭走出去當兵,最後在軍隊中當上了國民黨五二軍副軍長為鞏固辛亥革命做出了一定貢獻。吳大緒在清朝末期,與興平著名學派徐懷章,莊頭村張大先生,陳王村的楊進士皆為同窗好友,為促進興平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他的兒子吳懷廉由於身材魁梧,力大無窮,人稱六回回(排號六)是興平縣武術界小宏的奠基人,1911年由於他的弓箭,大刃舉後優越,赴三原縣應考,幾乎被選為武狀元,辛亥革命成功,沒能進得朝廷。
解放前,由於官府腐敗,大阜人民一直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賣兒女的有,漂流在外的有,民國十八年(1930年)遭大旱,虎烈拉瘟疫更傷慘,死人就像風炊煙,哭聲真悲慘!
到了1949年,春雷響、世事變,解放開闢新人間,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人民換新天,至今六十年,翻天覆地不簡單,記得當時全縣當時只有三輛腳踏車,現今機動車輛超過五萬。大阜村換新顏,解放初期人口僅僅有一千,現今幾乎翻一番,村子的環境美化了,晚上的燈光亮化了,四通八達的路面硬化了,新建的樓房普遍了,貼瓷磚,鋪地磚,老百姓的家庭賽金鷹,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腰裡還揣著大哥大,山南海北可以通話了,吃的好穿的闊,出門不走坐臥車。
古廟會
大阜古會三月三,紀念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要尊仙、每年舉行不間斷,不但活躍了民眾的文化生活,亦歌頌了盛世的美好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