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無興不成鎮”,凡是
莆田人,對“
興化灣”這名字,絕對不會陌生,興化府、興化人、興化桂圓、興化米粉……“興化”是
莆田地區的古代行政區興化路、興化府的名稱。
許多莆田人耳熟能詳的名字,都來自於這片與莆田人有著刻骨銘心、摯愛情深的蔚藍色海灣。
興化灣位於福建中部偏南的莆田東部
涵江區東部,
海灣總面積61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69.22平方公里。該灣略呈長方形,由西北向東南展布。灣頂有木蘭溪等河流注入。興化灣口門寬約13公里,灣口朝向東南,出南日群島經興化水道和南日水道與台灣海峽相通。興化灣西邊接
涵江區,324國道、福廈高速公路、福廈鐵路橫貫區境,三江口港可通海輪。有白塘寧海橋、正學門、黃巷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口鎮設福廈鐵路涵江站和福泉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非常快捷。江口鎮還是莆田高新技術開發區、福泉高速公路涵江物流區所在地。
興化灣,不再如同落塵珍珠,不會湮沒在台灣海峽彎彎曲曲的褶皺里。
毋庸置疑,興化灣擁有廣闊的海岸資源以及灘涂和水產養殖基地。興化灣西邊接涵江區的
江口鎮、
三江口鎮、
白塘鎮和赤港華僑經濟開發區和江口鎮山水相連的1950年代前本來隸屬莆田縣的
新厝鎮,涵江區
江口鎮是莆田市的名義上的北大門和著名僑鄉,莆田市的事實上的北大門是與
江口鎮僅一橋之隔山水相連的原來的莆田縣
新厝鎮,莆田東北邊界,千年以來莆田縣以莆田縣新厝鎮北邊的蒜嶺與福清交界,新厝一帶在自從莆田縣成立時就隸屬莆田縣,自古就居住著幾萬莆田人,該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話,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新厝鎮在解放後1950年代因為福清縣要發展工農業而被劃給福清縣。原來的莆田縣東北的蘇田,安香(今涵江區東北部),明朝時割給福清縣,是今福清市漁溪鎮南部、東張鎮西部。涵江區地處木蘭溪入海口北岸,東瀕莆田東南沿海興化灣。年降水量1300毫米,年均氣溫20℃,有白塘寧海橋、正學門、黃巷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隨著改革的春風,人們已經在此利用灘涂海域,發展起來了海帶、紫菜、龍鬚菜等海上種植產業;利用灘涂海域,人工養殖了了鮑魚、黃瓜魚等珍稀水產品。
一個個漁村在興化灣拔地而起,一條條產業在興化灣應運而生。而隨著人們視野的開拓,兀然發現,腳邊這片海域所帶給人們最大的驚奇遠不止如此,興化灣最具潛力還是這裡的得天獨厚的海港資源。
曾有海洋研究專家通過整體潮流數學模型試驗,專門了解了這裡的海灣潮流運動規律,綜合研究認為:興化灣潮流動力強,水體含沙量小,港區、航道海域水深長期處於穩定狀況,為港口碼頭、深水航道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經論證比較,興化灣20~30萬噸級超大型深水航道取向興化水道是合理的,從外海至規劃港區航道全長41公里,25萬噸級航道乘潮通航水深-18.5米,有的地方甚至可乘潮通航30萬噸級大型船舶,航道通航水深-20.1米。
原來興化灣從來沒有辜負人們期待,辜負興化灣的反而是我們這一直以來望灣興嘆的興化人。興化灣從來沒有讓人們如此如此深情如此清晰地審視它的姣“好”面容:
地理位置
興化灣地理位置好:這裡位於福建沿海腰身位置,正好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部,北接長三角,南銜珠三角,對岸就是台灣以及更廣闊的太平洋水域;
興化灣港口條件好,水深港闊,具備建設大型港口的自然條件;
興化灣輻射條件好,興化灣地跨福建莆田、福州市福清,隨著福泉高速公路、福廈鐵路、
向莆鐵路以及湄洲灣港口支線鐵路、江陰港支線鐵路的開建,興化灣必將擁有一個更加廣闊的腹地。
海水化學與沉積化學
(一)海水化學 1.溫度、鹽度、pH值和溶解氧
受氣候因素影響,興化灣表層水溫呈現季節性變化,1月水溫最低,平均僅為10.82℃,至8月上升到最高,平均水溫29.21℃(表3-14)。溫度分布表層高於底層,灣內高於灣口。由於徑流輸入量不大,本灣海水鹽度很高,且年變化範圍小,8月最高值(33.72)與5月最低值(29.32)相差不到5。鹽度分布與溫度相反,底層高於表層,灣口高於灣頂。
1991年6月興化灣表、底層海水pH平均值分別為8.23和8.21,表、底層變化不大。灣口pH值較高,灣西部受陸地徑流影響較低。
1984年5月溶解氧含量達到全年最高值7.12毫克/立方分米,對應於葉綠素含量全年最高值,反映了春季浮游植物旺盛生長的影響。水溫對溶解氧含量也有較明顯影響。1月水溫遠遠低於8月,但溶解氧含量卻高於8月,表明通常情況下,水溫越低,海水中溶解氧含量越高。
2.營養鹽
興化灣表層海水營養鹽具顯著季節變化(表3-14)。5月和8月營養鹽含量均明顯降低,而1月營養鹽含量較高,營養鹽分布呈現冬高夏低的現象。由於興化灣沿岸無大的徑流輸入,營養鹽的補充主要來自於與外海水的交換,5月營養鹽含量很低,而葉綠素含量卻為全年最高值,反映浮游植物生長對氮磷的消耗。冬季水溫處於低值,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長,營養鹽消耗少,因此表層海水營養鹽含量升高。
3.有機物、重金屬
海水中化學耗氧量和油類含量都比較低(表3-15),兩者水平均未超過海水一類標準。但油類分布呈現東、西兩側沿岸含量高,向灣中心減少的趨勢。說明興化灣周邊工業的迅速發展雖還未對該灣帶來明顯有機污染,但已不難看到人為活動帶來的潛在性影響。
興化灣水體中溶解態與顆粒態銅平均含量分別為0.33微克/立方分米和0.195微克/立方分米,變化趨勢由灣頂河口區的高含量向灣口減少。溶解態鉛含量差別較大,在0.016~0.242微克/立方分米之間,
江陰島西側為高值區,灣中心向灣東比較低;顆粒態鉛表、底層平均含量分別為0.32微克/立方分米和0.49微克/立方分米,分布受河口影響較顯著,即河口高,往灣口減少。溶解態與顆粒態鎘含量平均為0.011微克/立方分米和0.04微克/立方分米,溶解態鎘的分布趨勢與鉛相似,而顆粒態鎘分布很特殊,灣口至灣東部略高於灣西部。
比較1984年和1991年的觀測資料,興化灣水質已有好轉跡象,特別是油類和重金屬(表3-15)。
(二)沉積化學
沉積物中pH值在7.10~7.64之間,以木蘭溪的三江口河口區附近最低。Eh值介於-23mV~+179mV,江陰島周圍的灣頂較高。銅、鉛的高值區均出現在灣西部三江口河口區附近,分布趨勢為沿岸略高於灣中心。鋅的分布是沿岸高,灣中心低,河口沿岸局部地區有三個站位的鋅含量超標,可能是周邊鋅礦及河流機制所致。鎘的分布與銅、鉛、鋅不同,含量由灣東部的高值區向灣西部的低值區遞減,與懸浮顆粒態鎘很相似,其分布可能受懸浮顆粒物的沉降作用控制。油類含量最大值出現在往返大陸與
南日島之間海峽,全灣分布也表現為沿岸高、向灣中心減少的趨勢,其含量高低變化,與人為活動有密切關係。
經濟發展
也正是看中了興化灣蘊含的優良港口資源,2006年4月,在福建省政府第51次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福建省大型深水港保護與開發方案》專門對興化灣建設提出了前瞻性的規劃。根據這個方案,福建省將加大大型深水港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力度,開拓港口發展腹地,引進大型臨港產業,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方案》提出對興化灣等六大深水港灣的臨港產業發展布局,其中,興化灣布局物流、機械等產業,爭取布局發展冶金產業。《方案》建議統籌編制深水港資源的保護規劃,對列入保護範圍的岸線、海域、陸域進行強制性保護,並抓緊啟動港口保護和管理的立法工作。
開發興化灣南岸的嘹亮號角已經吹響,作為國家級投資企業——國投以戰略眼光瞄準了興化灣。國投興化灣南岸籌建處就是一個良好開端,等待我們的必將是一個更加輝煌更加燦爛的興化灣明天。
根據規劃,國投興化灣南岸籌建處作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在福建省的派出機構和一級開發主體,將積極推動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構想,積極配合省、市政府完成興化灣岸線資源和土地開發規劃,加大投資力度,依靠外引內聯,利用國內外資金和技術,積極引進與港口緊密相關的製造業,根據臨港工業的發展情況,建成福建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港口機械裝備製造與供應基地、貨櫃物流基地、電力能源基地。
在揭牌儀式上,正如國投副總裁馮士棟所說,這裡資源豐富、投資環境好,興化灣是福建省重點發展的“兩集兩散”港區之一,隨著向莆鐵路的建設,它的開發,不僅對促進兩岸經濟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將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國投公司將進一步和莆田加強經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和諧發展新局面,全方位建立“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腹地”的港口開發建設新局面。
相關傳說
在福建興化灣的海濱,從前凡是有曬鹽的地方,都有一座“鹽公廟”。廟裡神龕中有一尊肅穆可親的泥塑“鹽公”像。據說,他就是當地曬鹽人的祖先,名字叫陳茂勒。他到底是哪個朝代人,已經沒人說得清了。只知道每逢良辰佳節,海濱鹽民常到這兒燒香叩拜,祭祀鹽公,在這裡還流傳著關於鹽公陳茂勒的傳奇故事。
據說,與陳茂勒同年代的人們,沒嘗過鹽,鮮魚、青菜煮白水,使得許多人頭昏目眩,身體浮腫。陳茂勒是個漁民。有一天,他在海邊等潮時,發現岸邊的石窟里結著一層白花花的東西。他好奇地扒了兩三粒,放在口裡嘗嘗,覺得味道不錯。於是他扒呀,扒呀,裝滿一魚簍,背回家去。
熱心腸的陳茂勒,把這些亮晶晶的白粒子送給鄉親們,大家在烹魚煮菜時放下幾粒,味道格外甜美,吃起來特別可口。沒多久,大家病態消失了,身體健康了,捕魚種地也有勁兒了。新鮮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人都知道陳茂勒家有寶貝,都爭來乞討。陳茂勒有求必應,白粒子送完了,他再到石窟里去扒。但不管怎么扒,也滿足不了大家的要求。他想:這白粒子是哪裡來的呢?能找它的窩就好了。
有一天,他又來到海邊,發現大潮衝到那個窟里,浪花沾過石面,經過風吹、日曬,出現一層薄薄的雪亮的東西,和前幾天他從石窟里扒回的白粒子一模一樣。他高興極了,從家裡提來一個水桶,把海水一桶一桶地舀上來,倒在凹陷的石面上,讓風吹日曬,幾天之後,果然結出同樣的白粒子。從此,他每天頂著烈日舀海水曬成白粒子,逢人就贈送,造福鄉鄰。這件事很快就傳到莆田縣衙門裡去了。
據說,當時皇帝也沒嘗過鹽的味道,食不甘味,就下了一道聖旨,要各地官員進貢最可口的食品。莆田縣太爺靈機一動:嘿!這可是個升官的好機會呀!他下了手令,讓陳茂勒帶著那用海水曬成的美味白粒子,跟他一道上京晉見皇帝。陳茂勒本來不願晉見皇帝,可是縣令軟硬兼施,非叫他去不可,就只好跟著縣令一塊進京了。
皇帝看了莆田縣令的奏本,說是進貢天下第一美味,高興得不得了,立即降旨召見。憨厚老實的陳茂勒,也不懂得宮廷中的繁文縟節,見到皇帝既沒打躬,也沒下跪,把一向高高在上的皇帝氣壞了。皇帝本想令武士把他推出去斬首,但轉而一想,那“天下第一美味”還不知道是啥味道,如果真是味中上品,倒可以將功抵罪,免他一死;如果不可口,再治他欺君之罪也不遲。饞嘴的皇帝抓了一大把白粒子,拚命往口裡塞。這下可糟了,又苦又澀,吃了連連作嘔。皇帝一下子火冒三丈,瞪眼指著陳茂勒厲聲吼叫:“你好大的膽子,竟敢進毒品來暗害寡人!斬!斬!斬!”皇上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他下令斬,誰敢不從?可憐老實善良的陳茂勒,頃刻之間命喪刀下!那個企圖邀功領賞的莆田縣令,也受到貶謫。陳茂勒帶來的那包白粒子,由一個御廚收拾起來,掛在廚房的橫樑上。
皇帝繼續下旨尋覓人間美味珍品。這時,仙遊縣令也乘機邀功,帶了一包雪亮的白粒子上京進見。那皇帝不看則可,一看便大發雷霆:“這分明和莆田進貢的毒品是一樣貨色,你也來謀害寡人,該當何罪?”那個仙遊縣令趕緊跪下,磕頭啟奏:“請陛下息怒。我這東西,和莆田的貢品色雖相似,味實不同,如若苦口,願受凌遲。”皇帝有點心動,心想:不妨先嘗嘗。這一嘗,美味可口,樂得皇帝連聲喝彩:“珍品!珍品!”縣令領賞回衙之後,繼續源源進貢。
原來,仙遊進貢的是白砂糖。可是,皇上天天吃糖,吃得太多也受不了,不久,胃口膩了,牙齒掉了,手酸腳軟,渾身無力。有一天,御廚煮了一碗點心,端到皇帝面前,沒想到他嘗了一口又一口,露出少見的笑容,滿臉堆笑地問御廚:“你今天煮的東西很好吃,是用什麼好佐料烹調出來的?”那個御廚不敢說謊,照實稟奏道:“啟奏陛下,佐料依舊,並無烹調新法,不敢妄奏。”皇帝不信,命令他立即找出原因來。這個御廚想呀,想呀,還是想不出原因來。第二天,他照老辦法煮了一碗和昨天一樣的點心,端著碗從廚房的梁下走過。這時樑上流下幾滴水,正好滴在碗裡。御廚嚇壞了,本想再煮一碗,可皇上吃點心的時間已經到了,又不敢耽擱,只好硬著頭皮端了上去。皇帝吃這點心,又是津津有味,連連叫好。那御廚回到廚房冷靜地想想:點心味道特佳,莫不是和樑上滴下來的水有關係?他抬頭往樑上細看,發現陳茂勒的一包貢品還掛在那裡,水就是從那裡滴下來的。他趕快把那包東西解下來,再試它一試,凡是有放幾顆白粒子的,點心的味道就特別鮮美。
御廚把這件事如實啟奏,經皇帝親自嘗試,證實了陳茂勒那包貢品真是食中之寶,上一回是因為一口吃下一大把,才那么苦澀。從此,盤盤御菜味美,皇帝不再厭食,病也漸漸好了。但是,他斬了無辜的陳茂勒,卻並沒有後悔之意。而在陳茂勒的家鄉,人們卻無限懷念他。大家把取之不盡的海水曬成白粒子,也就是現在的食鹽。人們尊敬地稱陳茂勒為“鹽公”,並在海濱建了“鹽公廟”,四時祭祀,紀念他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