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元論解姜公輔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興元論解姜公輔狀
- 出處:《全唐文》
- 作者:陸贄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興元論解姜公輔狀右。欽漵奉宣聖旨:“緣唐安公主喪亡,不可向此間遷厝,權令造一塔安置,待收復京城,即擬將葬送。以禮葬送,所造塔役功費用,亦甚微小,都不合是宰相所論之事。...
《又答論姜公輔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又答論姜公輔狀 右。欽漵奉宣聖旨:“省卿所奏公輔事宜,雖甚知卿盡忠,然似未會朕意。朕意以公輔才行,共宰相都不相當,在奉天時,早欲停罷,後因公輔辭退,朕已對面許訖。尋屬懷光背叛,遂且因循,容到山南。公輔知朕必擬移改,所以固論造塔事...
姜公輔諫言獲罪案,此案發生於唐代。案件詳情 興元元年,唐德宗自奉天至梁州,以避朱泚、李懷光之亂,途中德宗愛女唐安公主死於城固,德宗十分痛惜,欲為公主造塔而厚葬之。諫議大夫、同平章事姜公輔上表進諫說:“公主可待返回長安後再厚葬,眼下應儉薄葬事,省用以供軍需之急。”德宗派人對陸贄說:“造塔所...
腥德,漢語辭彙,讀音是xīngdé,意思是指醜惡的品行。解釋 醜惡的品行 出處 漢 徐幹 :“是以辜罪昭著,腥德發聞,百姓傷心,鬼神怨痛。” 唐 陸贄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怨讟溢於下國而耳不欲聞,腥德達於上天而心不求寤,迨乎顛覆,猶未知非。”《新唐書·祝欽明傳贊》:“ 欽明 以經授 中宗 ,...
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乃是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舊唐書·劉蕡傳》:若夫任賢惕厲,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纖佞,進股肱之大臣。宋 司馬光 《論橫山疏》:“虜騎大至,覆軍殺將,邊城晝閉,朝廷乃為之宵衣旰食,焦心勞思,興兵運財,以救其急。”《明史·王直傳》:“...
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乃是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2、借指帝王。宋 王禹偁 《為兵部向侍郎謝恩表》:“自非抱訏謨之業,有變通之才,上可以啟沃四聰,下可以贊成三事,則何以副縉紳之佇望,塞宵旰之虛懷。”宋 陳亮 《四弊策》:“聖天子宵旰仄席,憂勤於上,夫亦何忍為此...
【宵衣】夜間穿衣理政。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乃是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衡石量書】以衡石計算文書的重量,形容君主勤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始皇),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辭君風雨如沐祀山川失歸途】...
唐 陸贄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宋 范仲淹 《帝王好尚論》:“文王躬迎 呂望,周公握髮吐哺,以待白屋之士。”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國家旁求俊乂,握髮吐哺以求才。”亦作“握髮吐飧”。《舊唐書·張玄素傳》:“臣聞周公以大聖之材,猶握髮吐飧,...
姜公輔諫說:“現在奉天宿衛寡弱,不可不防,如果朱泚竭忠奉迎,援兵雖多亦無妨;如其不然,有備無患。”德宗乃悉召援兵入城。盧杞及白志貞說:“臣觀朱泚心跡,必不逆反,望擇一大臣入京城宣慰之,以察其情。”從臣皆不敢行,獨金吾將軍吳漵請往,德宗甚悅。漵退告人說:“食君祿而逃其難,何以為臣...
韓國貞穆公主(762年—784年),始封唐安公主。公主自幼聰敏,謹慎孝順,深受德宗喜愛。下嫁秘書少監韋宥。朱泚之亂時候,隨父親逃難。興元元年(784年),於城固縣去世,時年二十三歲。唐德宗悲痛,下令造塔厚葬。宰相姜公輔上奏將來叛亂平息後,公主肯定要歸葬長安。在逃難中,喪事應該節儉,以慰軍心。唐德宗大怒,...
興元元年(784年)三月,德宗逃至山南西道(治今陝西漢中),山南東道節度使賈耽派樊澤前往行在拜見德宗。樊澤返回後,賈耽正召集諸將舉行宴會,突然有緊急文書傳到,命樊澤接替賈耽任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東道節度使。賈耽當即同意交接,並攜對此不服的牙將張獻甫離開節鎮,軍中於是安定。樊澤因有武藝,射獵在眾...
《資治通鑑.卷二三○.唐紀四十六.德宗興元元年》:贄極言杞奸邪致亂,上雖貌從,心頗不悅,故劉從一、姜公輔皆自下陳登用,贄恩遇雖隆,未得為相。宋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公顧 檜 忮忍,欲有所建白,答上恩遇,常沮塞不得間,則嘆息曰:‘此豈伴食處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脫脫:①理宗四十年之間,若李宗勉、崔與之、吳潛之賢,皆弗究於用;而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竊弄威福,與相始終。(《宋史》)②唐張九齡、姜公輔,宋余靖皆出於嶺嶠之南,而為名世公卿,造物者曷嘗擇地而生賢哉?先王立賢無方,蓋為是也。番禺崔與之晚出,屹然大臣之風,卒與三子者方駕齊驅。(《宋史》...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丙戌。德宗以蕭復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戊子,派遣蕭復前往山南、荊南、湖南、江西、鄂岳、浙江東西、福建等道宣慰。實際上,這是德宗疏遠了蕭復。就在蕭復準備前往江淮時,劉從一等人奏請留下蕭復。德宗對陸贄說,當初準備挑選一位官員前往江淮宣慰,宰相們都覺得蕭復久任外州刺史,在列...
權德輿(759年-818年),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名士權皋之子,唐朝宰相、文學家,詩人,文章家。權德輿4歲能詩,15歲即以文章知名,著有《童蒙集》10卷。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韓洄為淮南黜陟使,辟其為從事。建中末、興元初為汴東水陸運兩稅鹽鐵使包佶的從事。
元和八年(813年),進士,以幹練知名。宰相裴度薦為興元掌書記,所作文檄豪健,一時推許。自負才華,銳意進取。太和五年(831年),上疏自薦,反覆八萬言,文辭精粹,出入今古,獲得嘉許,以擅文敢諫著稱。宰相李宗閔謂其浮躁誕肆不可用。及李訓得寵,召為左司郎中,充知雜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權御史中丞。...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下罪己詔。即著名的陸贄《奉天改元大赦制》,詔書中言:“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赦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朱滔之罪。敕令下達之日,“雖武...
出自《漢書·梅福傳》。詞語釋義 nà shàn ㄣㄚˋ ㄕㄢˋ納善 詞語解釋 接納善言。《漢書·梅福傳》:“昔 高祖 納善若不及,從諫若轉圜,聽言不求其能,舉功不考其素。”《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及至州,坦懷納善,側席思政。” 唐 陸贄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求諫如不及,納善如轉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