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運判書

與馬運判書

《與馬運判書》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給馬遵的一篇回信。

慶曆六、七年間,發生旱災,汴水乾涸,東南各地饑荒嚴重。而國家財政也相當拮据,不利於解決因災荒引發的各種困難。面對上司馬遵的詢問,王安石在信中分析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馬運判書》
  • 作者:王安石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王安石集》
  • 文學體裁:套用文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馬運判書(1)
運判閣下:比奉書(2),即蒙寵答(3),以感以怍(4)。且承訪以所聞(5),何閣下逮下之周也(6)!
嘗以謂方今之所以窮空,不獨費出之無節(7),又失所以生財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資之國(8),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蓋為家者(9),不為其子生財,有父之嚴而子富焉(10),則何求而不得?今闔門而與其子市(11),而門之外莫入焉,雖盡得子之財,猶不富也。蓋近世之言利雖善矣,皆有國者資天下之術耳(12),直相市於門之內而已(13)。此其所以困與?在閣下之明,宜已盡知,當患不得為耳。不得為,則尚何賴於不肖者之言耶(14)?
今歲東南饑饉如此(15),汴水又絕(16),其經畫固勞心(17)。私竊度之(18),京師兵食宜窘(19),薪芻百穀之價亦必踴(20),以謂宜料畿兵之駑怯者(21),就食諸郡(22),可以舒漕輓之急(23)。古人論天下之兵,以為猶人之血脈,不及則枯,聚則疽(24),分使就食,亦血脈流通之勢也。儻可上聞行之否(25)?

作品注釋

(1)馬運判:馬遵(1011-1057),字仲塗,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歷洪州奉新縣令,以監察御史為江、淮發運判官,遷殿中侍御史,為江淮、荊湖、兩浙制置發運副使。入為言事御史,出知宣州,至和元年(1054),為京東路轉運使。還為右司諫、知諫院。嘉佑二年(1057),以吏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改吏部,直龍圖閣,卒。《宋史》卷三百二有傳。其人“性樂易,善議論,其言事不為激訐,故多見推行。”制置發運判官:簡稱運判。
(2)比:近來。奉:進獻,呈送。
(3)寵答:寵愛地回復。對上司回信答覆的客氣說法。
(4)以感以怍:既感謝又慚愧。怍:慚愧。
(5)訪:詢問。所聞:我所見聞的。
(6)逮下:對待下屬。逮:與,及。周:周全。
(7)費出:費用支出。節:節制。
(8)資之國:取資於國,以國為資。
(9)為家者:管家的人。為:管理。
(10)嚴:嚴格管理。
(11)闔門:關門。市:交易,買賣。
(12)有國者:指帝王。資天下之術:索取天下財富的方法。
(13)直:僅僅,不過。
(14)不肖者:不賢的人。作者的謙辭。
(15)饑饉:災荒。《爾雅·釋天》:“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慶曆七年三月《詔》曰:“自冬迄春,旱暵未已,五種不入,農失作業。”安石慶曆六年作《河北民》云:“今年大旱千里赤。”其慶曆七年作《讀詔書》云:“去秋東出汴河梁,已見中州旱勢強。日射地穿千里赤,風吹沙度滿城黃。近聞急詔收群策,頗說新年又亢陽。”
(16)汴水:當時從揚州通向汴京(今河南開封)的運河。絕:竭,乾枯。
(17)經畫:經營,籌劃。
(18)私:我。竊:私下。度:估計。
(19)宜:應該,可能。窘:困窘。
(20)薪芻:柴草飼料。芻:餵牲口的草。踴:大幅度上漲。
(21)料:統計,核計。畿兵:駐紮京都的士兵,即禁軍。古代王都所在處的千里地面稱畿,後多指京城管轄的地區。駑怯者:低劣、膽怯的人,這裡指老弱殘兵。宋代禁軍是終身制,至老不變,故多老弱。
(22)就食諸郡:分散到就近郡縣解決給養。
(23)舒:舒緩,緩和。漕輓:漕運。《史記·留侯世家》:“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資治通鑑·後晉天福六年》胡三省註:“水運曰漕,陸運曰挽。”
(24)疽:一種毒瘡。血脈流通受阻而起腫瘤。
(25)儻:倘若,或許。同倘。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與馬運判書
王安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