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顧天錫夜話,和留別韻》是明代詩人李東陽創作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顧天錫之遠謫,頷聯是寫對友人的理解和同情,頸聯寫作者對友人寄以厚望,尾聯寫作者對友人仕途的擔憂。全詩手法婉轉巧抄。富有情致。措詞委婉,入情入理,既沒有抽象的說教,又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啊。全詩中表現出的憂國憂民之情是真摯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顧天錫夜話,和留別韻
- 出處:《明詩別裁集》
- 作者:李東陽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顧天錫夜話,時天錫謫永州府同知
路轉三湘去更深,潞河西岸浙東潯。
潛鱗自足波濤地,別馬長懷秣飼心。
湘女廟前山似黛,柳公亭下石如林。
征科亦是公家事,民力天南恐未禁。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永州:隋開皇九年(589年)置州,治所在零陵,即今之湖南零陵縣。元改為路,明改為府。顧天錫謫守之地,就是零陵縣,在湖南省東部,湘江上游及其支流瀟水在境內匯合,鄰接廣西壯族自治區。同知:官名。
2.三湘:今湖南省。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流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
3.潞河:即北京市通縣以下的北運河。潯:水深處。
4.潛鱗:深潛水中的魚。
5.秣(mò)飼:以谷粟餵馬。
6.湘女廟:舜的二妃蛾皇女英之廟。相傳舜死於蒼梧,其二妃投湘水死成為湘水之神。
7.柳公:柳宗元。
8.征科:依科條徵收賦稅。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路途跋涉到了湖南地界已經是三更半夜,路上要經過北運河西岸、浙江東邊一帶的水路。
深潛水中的魚在波濤洶湧的海浪中自娛自樂,喜愛馬匹之人以谷粟餵馬。
友人你要像蛾皇女英柳宗元一樣,不放棄自己,愛護自己的子民。
依科條徵收賦稅雖然是公交的事情,但是徵收賦稅的時候需要酌情考慮。
創作背景
在明武宗時,宦官劉瑾專權,顧天錫被謫永州,蒙受過委屈,是非難以分辨,作者後來索性辭官家居了。詩人與作者相知甚深而友情甚篤。所以當顧天錫為官時受到降職處分,發落到永州府做知府的佐官時,詩人不可能沉默無言,他是要寫詩以為慰藉的,詩人終於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作品賞析
首聯表明顧天錫所謫之地是湖南東端,接近廣西的邊遠地區。第二句寫顧氏出發時要走的基本是一條水路,由河北、山東、江蘇而浙江、江西再達湖南零陵。“深”謂所去之地深入;“潯”謂水之深處,則顧氏沿途跋涉山山水水備嘗艱險的情狀,當在意料之中。頷聯兩句,用的是別具匠心的比體。海底大魚當自樂於大海的波濤,那是它任意活動的場所,莊子《雜篇・外物》中曾經這樣地描寫一條大魚活動的形態與聲勢:“騖揚而備髯,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大海方是巨魚活動的天地,那么一旦失去會怎么樣,這是詩人留下的可供聯想的餘地。好馬,知馬愛馬者,否則正如韓愈所說的“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所以好馬若離開了伯樂會“別馬長懷秣飼心”而已。詩人是顧天錫的知音,詩句深沉而含蓄地道出顧氏的稱職、忠於職守與利於他施展才幹的原有職務的多層含義,則惋惜之情與不平之氣亦於句中滲出。這是從平淡處見深沉的藝術。頸聯兩句意在告訴友人零陵地方既多名勝古蹟,亦多青山秀水,是不可去亦可去的地方。詩中特別舉出柳公亭含義尤深。柳宗元曾貶為永州司馬,從政之餘,悠遊于山水之間,以排遣其孤寂苦悶的心情,著《永州八記》。當詩人寫到“柳公亭下石如林”的詩句時,隱隱然以此勸慰,使之振足精神,經受住政壇上不免遇到的打擊。但僅僅鼓勵友人以山水為樂,畢競是消極的,作為政治家的李東陽不會到此止步,所以詩末兩句則是從積極方面鼓勵其秉公持政,關心民間疾苦。征租收稅正是政府的正常事務,但必須考慮到民力所及。民力所不堪負荷者,務施寬政,這才是解脫自己的最好途徑。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體察、惋惜、同情和勸慰的複雜心態,以一個政治家的心懷來看待、對處政治上的一件不幸事件,從容不迫,不蔓不枝,誠為這類詩作中的珍品。
名家點評
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霍松林《古代言情贈友詩詞鑑賞大觀》:“就此詩來說,‘三湘’潛鱗’‘別馬’‘山”‘石’,有景有情,‘忘內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正是體現了杜甫的特色,並非形式上的模擬而已。
作者簡介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今屬湖南)人。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上承台閣體,下啟“前後七子”,以他為首的茶陵詩派,力主宗法杜甫。著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