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草共舞(Co-growingwith Weeds),又稱為與草共生,是指藉助生態位、食物鏈與食物網、生態平衡、養分循環等原理,利用木本植物或高稈作物對雜草的競爭優勢,僅對雜草進行少量物理干預,從而實現雜草與果樹或高稈作物共生,並藉助雜草群落吸引天敵昆蟲,達到以蟲治蟲目的。“與草共舞”的生態種植模式有助於從源頭杜絕除草劑和農藥污染,兼具抗旱保墒作用、大幅度減少勞動力投入的一種新型生態農業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與草共舞
- 外文名:Co-growingwith Weeds
提出,套用,意義,
提出
“與草共舞”的概念由文明驛站蔣高明和王延靜於2020年8月首先提出,建立在過去十多年持續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並不斷地創新發展。
套用
該生態農業種植模式既不用傳統的人工除草,又不用化學除草劑,解決農田或果園裡的雜草問題。經過十幾年的實踐,與草共舞新型雜草管理模式在桃園、蘋果園、梨園、葡萄園、獼猴桃園,以及玉米種植等取得成功。
意義
作為在農業生產中進行“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可持續實踐,該模式遵循“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以生態之力恢復生態”的原則,實現了雜草控制、害蟲防治、增加土壤養分的多種生態功能,是生態農業發展史上的重要突破,有助於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目標14(保護陸地生物)、目標2(零飢餓)以及目標13(應對氣候變化)、目標6(可持續的水管理)、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等五大SDGs目標的協同增效,有助於在農業部門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並促進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