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對話

與石對話

與石對話》一書由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由楊興利先生編著,本書使用英漢兩種文字印刷,本書是圖片藝術畫冊,是觀點新穎的觀賞石理論著作,也是題材獨特的文學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與石對話
  • 別名:Dialogue with stone
  • 作者:楊興利
  • 出版社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7月
  • 頁數:383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7449805
簡介,圖書介紹,作者小傳,評書,

簡介

本書所刊圖片的奇石均為天然形成,未經任何人為的加工,圖片奇石多為和田玉,也有戈壁玉等其它珍貴石種,本書刊有奇石圖片千餘幅,有小草,有大樹,有美女,有野獸,有巨人,有惡鬼,有小鳥,有大鵬,有細雨,有狂風,有山川,有湖海,有金錢,有聖火,有跳的,有唱的,有哭的,有笑的,有生活軼事,有神話傳說,有和平故事,有愛情佳話,有十二生肖,有十八壽星,有水中游的,有太空飛的,有對良心的演義,有對環境保護的探求,也有對世界和平深層次的思考。
進入本書,您將會在石中看到人物的百態,動物的千姿,景物的萬象,進入本書,您將在石中看到另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本書圖片都配有品題或註解,集自然性,藝術性,文學性於一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非常耐人尋味,是休閒娛樂,品味自然的良朋,本書雅俗共賞,寓情於景,寓教於樂,是豐富美化生活,修身養性,保護自然環境,促進世界和諧的益友。

圖書介紹

《與石對話》這本書是由網友楊興利先生編著的賞石藝術畫冊。第一次閱讀該書是在上海福州路藝術書店。近400頁的大開本捧在手上沉甸甸的,書中圖片奇石大多為和田玉質,也有戈壁玉質等其它珍貴石種,不知是不是該書作者自己的藏石。
原以為和田玉都做了玉器,閱讀後才知曉原石更美,而且是美不勝收。就是目不識書的人也會被那些精美的奇石吸引。近千幅的圖片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非常耐人尋味。我頂頂喜歡的是p43頁《怒吼》、p60頁《獨具慧眼》、p124頁《新疆街舞》、p178頁《乖乖狗》、p187頁《金錢龜》、p250頁《崑崙秋色》、p310頁《清風竹影》和《蜀南竹海》、p338頁《古堡》等留給人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與石對話》問世以來,贏得了讀者的心,特別為賞石者所喜愛珍藏。正如書作者所述那樣:地球是一塊“大石頭”,我們拾得的只是其身上掉下的幾片皮屑,通過它帶來的信息,我們讀出了地球的美麗,博大,氣象萬千。

作者小傳

楊興利,男,生於1952年,現住烏魯木齊市,法律專業畢業,工程師。他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年幼時雖然缺衣少食,但母親竭盡全力撫養了他,不顧一切保護著他,偉大的母愛,使他的少年時代無憂無慮,使他的一生保持了陽光般的心態。父親耿直且喜好講理,做人做事認真。他的岳父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曾經是一位律師。他的岳母是一位熱愛生活而且會享受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善良,孝順,心靈手巧。他的親戚朋友中不乏文人墨客且高雅之人。。。他的生活如春天般的溫暖,而且變得越來越幸福美好。在中年時期,他結識了陳海林先生,涉足奇石賞玩。向老年邁進的他,又受到他三舅王書全先生養生理念的薰陶。使他像一塊普通的頑石,度過了平安又平淡的56年,走過了快樂的56年。他在心中深存感激。
他自詡自己:是一個懶散的好茶者,是一個貪嘴美味小吃的人,是一個樂意與人為友的人,是一個傻呵呵的愛石者。

評書

他在《與石對話》一書中說,通過對觀賞石的賞玩,能給人全方位的精神樂,這一點我確信無疑。
一、自然樂。能使賞石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產生對氣象萬千的自然界的無限聯想。使人更加重視、熱愛大自然,更會保護、享受大自然。
二、情趣樂。通過石的萬千變化和與生俱來的沉穩,使人的心境保持在淡淡的追思,寧靜和回味無窮的狀態.感悟到自然、人情、世情都像石頭一樣,真實、自然、平淡且充滿變數。
三、意外樂。發現一塊什麼樣的石頭,在一方奇石中發現什麼樣的圖案、形態、意境,不是事先計畫好的,是意外發現的,更會使人產生心靈的震動,更會讓人喜出望外。
四、哲理樂。賞石是用藝術的具象法或抽象法來表達的。由於石中不光有表示現象的要素,也有表示本質的特號。使賞石者悟得其中的道理,品得石中的哲學,其味無窮。
五、藝術樂。藝術就是美麗和感人。奇石的質地美、紋理美、色彩美、形狀美能給人一極大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每一方奇石都是一件藝術孤品。
六、交流樂。交流存在於石體和石文化兩個方面,有多種方式。有些人通過交流獲得了金錢,有些人通過交流改變、美化了人生。
七、成功樂。獲得一塊精品奇石,會使人有成功的滿足感,有一種創造奇蹟般的成就感。
賞石就是人與石的對話,就是與大自然的對話,就是與歷史和未來的對話,就是與社會對話,也是與自己心靈在對話。
《與石對話》一書,選用了作者部分藏石的照片,主要是供大家觀賞、探討、品鑑、交流。本書簡單地敘述了作者對觀賞石、奇石等名稱的確定和範圍劃分,其內容有別於傳統習慣,目的是想讓觀賞石的範圍更加全面、合理;使各種概念包含的內容更加確定,使交流更加方便、明確。
《與石對話》佳作賞析,實際上就是我將楊先生書中我認為精彩的章節段落摘錄下來,對我而言其實也是一種再欣賞、再學習的過程。我用書中楊先生的一句經典話語來結束本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