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相得

與眾相得,與部屬相處融洽。比喻將帥和士卒上下一心,團結和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與眾相得
  • 出處:《行軍》篇
語見《行軍》篇:“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該書認為,將吏愛撫士卒是凝聚軍心的重要手段,而軍隊“上下同意”、內部和諧,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基礎。為此,除了國君要政治開明,具有強大的民心凝聚力外,將吏們也要把和軍愛兵作為治軍的重要內容。①愛撫士卒。該書所倡導的“將之五德”之一的“仁”,就是對士卒寬厚仁慈,要“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使得士卒心甘情願地“與之赴深溪”,“與之俱死”。②既要愛撫士卒又要令行禁止。愛兵的目的在於用兵,不能為了示恩而不約束士卒,使其成為“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孫子・地形》)的驕兵悍卒。要把道義上的感化教育與組織紀律上的嚴格軍法軍紀有機結合起來,使將吏既取得士卒擁戴,又有令出必行的威信。③愛撫士卒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在愛撫士卒之前,單憑暴虐刑罰而立威;切忌先對士卒施以暴虐,在失去軍心後又害怕部下,將吏的這種做法是最愚蠢的,容易造成軍心動盪,隊伍崩潰;切忌在士卒親附將帥後,即使違犯律條也不依法論處,要做到愛撫而不嬌寵,親附而不放縱。同時,對士卒的愛撫仁慈、文德教化與軍令暢通、信賞明罰要長期貫徹執行,以養成軍隊內部和諧一致、令行禁止的良好風氣。“與眾相得”是《孫子》治軍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後世影響頗大。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優秀將領為團結部眾,都很重視、關心士卒,撫傷問疾,渴不先飲,飢不先食,與普通士卒共度危難,以振士氣,固軍心。許多軍事論述也繼承並進一步發展了《孫子》的這一思想觀點。如近代兵學家蔡鍔編輯《曾胡治兵語錄》時,對曾國藩等人“帶兵如父兄帶子弟”一語稱讚備至,實則它卻是由《孫子》“視卒如愛子”等語句變化而來的。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