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歌者何戡

《與歌者何戡》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此詩通過寫聽故人演奏舊時宮廷音樂,抒發昔盛今衰之感。全詩只是敘而不議,然而事外有事,言外有言,以少總多,因小示大,細加咀嚼,便覺語境深渺,情韻悠然。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歌者何戡
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
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何戡:元和、長慶年間一位著名的歌手。
⑵帝京:帝都,京都。
⑶天樂:指宮中演奏的音樂。不勝情:感情無法抑制。
⑷更:再。渭城:樂府曲名。亦名“陽關”。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話譯文

我離別京城已經二十多載,今日重聞宮中舊曲,心中無限感慨。當年老相識就只剩下何戡一個,他又殷勤地把《渭城曲》唱起來。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兩句所指自然是大和二年(828年)詩人回到長安的事與情,但這話同時也就告訴了讀者“二十餘年”前,詩人曾在帝京,並且聽過“天樂”。這表明詩人當年並非長安一布衣。一別多年,帝京重返,且又聽到熟悉的“天樂”,此時此地,直教詩人情難自已。這“情”的內涵是喜,還是悲,是傷,抑是慨,並沒有明確說出,要知道答案,就必須了解詩人“二十餘年”前在長安的情況,而後又是怎樣“別帝京”的,“別”後這二十多年又是怎么度過的,還有與他一樣告“別帝京”的朋友們,又有著怎樣的遭遇。這些問題,事實上就是一段“永貞革新”的興起和失敗的歷史,保守勢力對革新派殘酷迫害的歷史,這裡有包括詩人在內的“二王八司馬”的悲劇,還有這些悲劇人物之間的相互激勵、相濡以沫的動人的篇章。只有思索回味了這些,讀者才能體會到“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的深沉的內涵,和無限的悲慨。對此,詩人有時也表現得比較明快直率,比如“昔年意氣結群英,幾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盡,兩人相見洛陽城”(《洛中逢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這是頭一年(827年)回長安途中在洛陽遇到韓泰時寫的,可見這種悲憤之情,久已鬱積於胸,“洛中逢韓七”,“重聞天樂”,都不過是遇事則動、借題發揮而已。
一二兩句由今而入昔,思緒萬端,言簡意豐,情溢於詞,而對於全詩來說還只是開始,它給與何戡重逢創造了環境和心理的背景。第三句折轉入正題,妙以何戡之在,點出“舊人”之不在,如此情景,則“在”亦悲,“不在”亦悲,無限悲痛,隱於字背。況且唯有的一位舊人何戡,又偏不忘舊事,又為他唱起了當年送別的離歌《渭城曲》——“西出陽關無故人”——可沒有人能想到重入長安無故人。何戡一曲,往日的“別帝京”,此時的耆舊凋零,更是齊襲心頭,千層浪,萬重波。滔滔難平。有人說藝術貴在引人思索,此詩之妙,大概也在於此。

名家點評

《註解選唐詩》:“不勝情”三字有味,舊人唯有何戡在,見得舊時公卿大夫與己為仇者,今無一存,惟歌妓何戡尚在。
《歸田詩話》:(劉禹錫)晚始得還,同輩零落殆盡。有詩云:“昔年意氣伍群英,幾度朝回一字行。二十年來零落盡,兩人相遇洛陽城。”又云:“休唱貞元供奉曲,光時朝士已無多。”又云:“舊人惟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蓋自德宗後,歷順、憲、穆、敬、文、武、宣、凡八朝。
《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苦於言情。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郭浚曰:《穆氏》、《何戡》二詩同法,追想間極是婉轉。陸時雍曰:深衷痛語。胡次焱云:前二句,頗有戀君之意。因“唱渭城”句推之,乃知幸怨家仇人之無存也。舊人惟有何戡,更與唱曲,欣幸快意之詞,與“前度劉郎今又來”同意。
《唐詩別裁》:王維《渭城》詩,唐人以為送別之曲。夢得重來京師,舊人惟一樂工,為唱《渭城》送別,何以為情也?
《唐詩箋注》:念舊人而止存何戡,乃更與殷勤歌唱,繚繞“不勝情”三字,倍多婉曲。“渭城朝雨”,別離之曲,又與上“別帝京”相映。
《詩法易簡錄》:無一舊人能唱舊曲,情固可傷,猶若可以忘情;惟尚有舊人能唱舊曲,則感觸更何以堪!
《歷代詩法》:撫今思昔,可泣可歌。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前二首(按指《與歌者米嘉榮》、《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題外轉意,此首兜里得好,敘而不議,神味覺更悠然。深情高調,三首未易區分高下也。
《詩境淺說續編》:詩謂觚稜前夢,悠悠二十餘年,家令重來,春婆夢醒,重聞天樂,不禁淚濕青衫。後二句謂甫惘惘之相看,又匆匆之錄別,同調無多,為唱一曲《渭城》殷勤致意,耆舊凋零,因何郎而重有感矣。
《唐人絕句精華》:此三詩皆聽歌有感之作。米嘉榮乃長慶間歌人,及今已老,故感其不為新進少年所重,而以“好染髭鬚”戲之。穆氏乃宮中歌者,故有“織女”、“天河”、“雲間第一歌”等語,而感於貞元朝士無多,以見朝政反覆,與《再游玄都觀》詩同意。何戡則二十年前舊人之僅存者,亦以感時世滄桑也。禹錫詩多感慨,亦由其身世多故使然也。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與“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等傳世名句。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有《劉賓客集》。
劉禹錫畫像劉禹錫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