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從弟君苗君胄書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是三國時期文學家應璩寫給堂弟的書信。蕭統將其收錄於《文選·卷四十二》。

李善注曰:此書言欲歸田,故報二從弟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從弟君苗君胄書
  • 作者應璩
  • 創作年代:三國曹魏
  • 出處:文選
  • 作品體裁: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
璩報: 間者北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風伯掃途,雨師灑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亦既至止,酌彼春酒。接武茅茨,涼過大夏。扶寸餚脩,味逾方丈。逍遙陂塘之上,吟詠菀柳之下。結春芳以崇佩,折若華以翳日。弋下高雲之鳥,餌出深淵之魚,蒲且贊善,便嬛稱妙。何其樂哉!雖仲尼忘味於虞《韶》,楚人流遁於京台,無以過也。班嗣之書,信不虛矣。
來還京都,塊然獨處,營宅濱洛,困於囂塵。思樂汶上,發於寤寐。昔伊尹輟耕,郅惲投竿,思致君於有虞,濟蒸人於塗炭。而吾方欲秉耒耜于山陽,沈鉤緡于丹水,知其不如古人遠矣。然山父不貪天地之樂,曾參不慕晉楚之富,亦其志也。前者邑人念弟無已,欲州郡崇禮,官師授邑,誠美意也。歷觀前後,來入軍府,至有皓首猶未遇也,徒有饑寒駿奔之勞。俟河之清,人壽幾何?且宦無金張之援,游無子孟之資,而圖富貴之榮,望殊異之寵,是隴西之游,越人之射耳。
幸賴先君之靈,免負擔之勤。追蹤丈人,畜雞種黍。潛精墳籍,立身揚名,斯為可矣。無或游言,以增邑邑。郊牧之田,宜以為意,廣開土宇,吾將老焉。劉、杜二生,想數往來,朱明之期,已復至矣。相見在近,故不復為書。慎夏自愛。璩白。

注釋譯文

① 從弟: 堂弟。
② 報: 告知。
③ 間者: 近來。
④ 芒: 北邙山,在洛陽東北。河: 黃河。
⑤ 曠: 開闊。發蒙(ménɡ): 打開遮眼之物。這裡指登山臨水,胸襟豁然開朗。
⑥ 按轡(pèi): 乘馬控韁徐行。清路: 清潔的道路。
⑦ 亦既至止: 意為到了這地方。
⑧ 酌: 飲酒。
⑨ 接武: 前後足跡相連線,形容步子小,走路慢。武: 足跡。茅茨(cí): 草屋。
⑩ 大夏: 巨宅。夏: 指房屋。
⑪ “扶寸”二句: 一小塊肉或肉脯的滋味勝過豐盛的筵席。扶寸: 通膚寸,一指為寸,一膚四寸。餚: 肉。脩: 肉脯。方丈: 一丈見方。《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謂菜餚羅列之多。
⑫ 菀(yù): 茂盛貌。
⑬ 春芳: 香花。
⑭ 若華: 若木之花。傳說此花能擋住太陽。翳(yì): 遮蔽。
⑮ 弋(yì): 用繩系在箭上射。
⑯ 餌: 釣餌,這裡指釣魚。
⑰ 蒲且(yū): 古代善射的人。
⑱ 便嬛(yuān): 古代善釣的人。
⑲ “雖仲尼”句: 孔子在齊聽了韶樂,三月不知肉味。
⑳ “楚人”句: 楚莊王不登京台,怕登了會流連忘返。
㉑ 班嗣(sì): 東漢人,班彪的堂兄,好老莊之學。其答桓譚信云:“(莊子)漁釣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借指遊覽之樂。
㉒ 塊然: 孤獨的樣子。
㉓ 囂塵: 嘈雜而骯髒。
㉔ 汶(wèn)上: 汶水之上。孔子學生閔子騫辭官,說:“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汶上成了隱居之地的代稱。
㉕ “昔伊尹”四句: 伊尹罷耕出山,是為了使商湯成為堯舜一樣的君主。東漢人郅惲,告別隱居的師友而學伊尹,為的是救民於水火之中。蒸人: 即眾人,指老百姓。塗炭: 泥淖與炭火,比喻極端困苦的境地。
㉖ 秉耒耜(sì): 拿著農具。山陽: 古縣名。戰國魏邑,漢置縣,以在太行山之陽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焦作市東。北齊廢。
㉗ 沈鉤緡(mín): 放下釣絲釣鉤。沈: 通沉。緡: 釣絲。丹水: 漢地理志上黨郡高都有莞谷,丹水所出。
㉘ 山父: 即巢父。相傳堯讓天下給他而不受,故說不貪天地之樂。
㉙ “曾參”句: 《孟子·公孫丑下》引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曾參: 即曾子,字子輿。孔子學生。
㉚ 崇禮: 崇敬禮教。
㉛ 官師授邑: 為眾官之師而教授鄉邑。
㉜ 駿奔: 奔忙。
㉝ 俟河之清: 等待黃河水清。俟: 等待。河: 黃河。
㉞ 宦: 在朝為官。金張: 指漢金日䃅張安世二人,功名盛極一時。援: 援助。
㉟ 子孟: 霍光字子孟,漢武帝、昭帝時大臣。
㊱ 隴西之游: 隴西之人不善游泳,越想游得快,越易下沉。
㊲ 越人之射: 越人不善射,仰面向天射箭,射得高,落得近。比喻事與願違。
㊳ 追蹤: 效法前人。丈人: 隱者。《論語》曰: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天子?植其杖而耘。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漢書》鄭朗曰:修農圃之疇,畜雞種黍。
㊴ 潛精: 專心研究。墳籍: 三墳五典,指古書。
㊵ 或: 通惑。游言: 遊宦之言。
㊶ 邑邑: 通悒悒,不樂之貌,失意的樣子。
㊷ 朱明之期: 指夏季。
㊸ 慎夏自愛: 當心暑氣侵人,宜善自珍攝。

作者簡介

應璩(190—252):字休璉。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三國魏文學家。建安七子應瑒之弟。博學善文,好為書記。與其兄瑒、其子貞,均以文章顯於世。任散騎常侍,遷為侍中。卒後追贈衛尉。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應休璉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