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我們的政治主張》是201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元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我們的政治主張
- 作者:蔡元培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21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1234650, 751123465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後記,
內容簡介
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僅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與“自由平等博愛之理想”兩種偉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著很好的結合。《我們的政治主張》從歷史的角度,精選了蔡元培先生一生當中精彩的演講稿、雜文和書信。一方面體現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會政治方面的主張,另一方面體現了他所經歷的歷史事件和他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過這些文章閱讀到他在當時複雜的歷史環境下,對待教育改革、青年人發展和社會變革三個方面的思考,為當今青年建立獨立人格與思想提供一種參考。
《我們的政治主張》作者被譽為“中國一完人”的民國鬥士,“當代最有風骨”的“大丈夫”蔡元培,重塑“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大時代,還原歷史,審視中國社會變革,歷史學者劉繼興導讀。
圖書目錄
導讀 蔡元培:被譽為“中國一完人”的民國鬥士(劉繼興) 1
第一部分新教育 1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 3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0
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 13
以美育代宗教說——在北京神州學會演說詞 16
大學改制之事實及理由 21
北京大學開學式之演說 25
《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 26
教育之對待的發展 28
科學之修養——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修養會演說詞 30
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 33
北大第二十二年開學式演說詞 35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演說詞 37
教育獨立議 43
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 45
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在西湖國立藝術院開學式演說詞 51
怎樣才配做一個現代學生 54
美育與人生 59
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 61
關於讀經問題 70
我在教育界的經驗 72
第二部分新青年 81
文明之消化 83
黑暗與光明的消長——在北京天安門舉行慶祝協約國勝利大會上的演說詞 85
告北大同學諸君 88
告北大學生暨全國學生書 89
回任北大校長在全體學生歡迎會上的演說詞 91
在林德揚追悼會上的演說詞 93
去年五月四日以來的回顧與今後的希望 95
洪水與猛獸 97
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紀念 99
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我們的政治主張 101
在倫敦舉行的孫中山追悼會致辭 106
讀書與救國——在杭州之江大學演說詞 110
現代女子的苦悶問題 112
說青年運動 113
犧牲學業損失與失土相等 115
我的讀書經驗 117
我青年時代的讀書生活 119
我在五四運動時的回憶 122
《國民雜誌》序 125
第三部分新文化 127
世界觀與人生觀 129
《學風》雜誌發刊詞 133
杜威六十歲生日晚餐會演說詞 139
義務與權利——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演說詞 141
讀武者小路實篤的著作有感 144
我的新生活觀 146
何謂文化 147
《到田間去》序 153
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文化 155
《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 171
孔子之精神生活 180
墨子的非攻與善守 183
記魯迅先生軼事 185
附錄一蔡元培大事年表 187
附錄二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風格(傅斯年) 190
附錄三蔡元培先生與五四運動(顧頡剛) 194
編輯說明 201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孑民,漢族,中國紹興山陰人,原籍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對近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主要著作有《文化運動》《中國倫理學史》《妖怪學》《美術的起源:學術講演錄》《石頭記索隱》等。他的演講、雜文多輯錄在《蔡孑民言行錄》《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先生實在代表兩種偉大文化:一曰,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一曰,西歐自由博愛之理想。此兩種文化,具其一難,兼備尤不可覯。先生歿後,此兩種文化,在中國之氣象已亡矣!
——傅斯年
蔡元培是近代確合乎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現。
——馮友蘭
與牛津、劍橋、哈佛、哥倫比亞等頂尖學校的校長相比,蔡的專業知識比不過他們;可在教育上,他們比不過蔡。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美國著名教育家 杜威
蔡元培先生實在代表兩種偉大文化:一曰,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一曰,西歐自由博愛之理想。此兩種文化,具其一難,兼備尤不可覯。先生歿後,此兩種文化,在中國之氣象已亡矣!
——傅斯年
蔡元培是近代確合乎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現。
——馮友蘭
與牛津、劍橋、哈佛、哥倫比亞等頂尖學校的校長相比,蔡的專業知識比不過他們;可在教育上,他們比不過蔡。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美國著名教育家 杜威
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來
後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曾湧現過一批性格獨特鮮明的大師級文化名人,他們的不凡經歷和智慧一直是啟迪後輩的一部大書。蔡元培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個教育家,也是一個革命家,一生雖為公務所累,但仍然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說起蔡元培,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而他在教育界方面的成就更是為後代樹立了標桿。作為“中國現代最偉大的教育家”(馮友蘭語),蔡元培先生不僅有過一段執掌北京大學的辦學經歷,而且提出一套可稱之為“大學觀”的辦學理念,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輝。從另外一個方面說,蔡元培先生又可以說是一個豪無爭議的人物。他性格溫和,人緣極好,胡適、陳獨秀、辜鴻銘都因其高尚的品格積聚在北京大學。顧頡剛則說,“先生之為人,誠實懇摯,無絲毫虛偽。……其言訥訥也,如不能出諸口;然至討論學理之時,則又滔滔不絕。”
所以,本書旨在以管窺豹,從歷史的角度,看蔡元培先生對待教育改革、青年人發展和社會變革三個方面的態度與做法,為當今青年建立獨立人格與思考提供一種參考。全書共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編選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張,重新溫讀他對大學的定義,回顧他與北大的淵源,分享他多年來在教育界的經驗。第二部分編選了他在青年成長方面的思考,以及面對青年運動時的表現,從中看到蔡元培先生對學生的愛護。第三部分力圖以展現他對義務、權利、生活、文化的態度,對魯迅、孔子、墨子的不同評價來看到蔡元培先生在大時代面前的自我修養與選擇。
作為一本向大眾讀者普及蔡元培先生思想的讀本,編者認為這三個部分既方便了讀者們的閱讀,又比較完整地展現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
讀再多評論與演繹,不如讀他們本身的作品。作為“與大師一起讀歷史”系列叢書的一部分,本書所編選審定的文章,一方面體現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會政治方面的主張,另一方面體現了他所經歷的歷史事件和他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可以說閱讀本書,就像蔡元培先生在為我們讀歷史,而我們在閱讀蔡元培先生,這兩方面共同構成了這本書“讀歷史”的內涵。
在本書編輯過程中,主要參考了中華書局出版的《蔡元培全集》,這套書收錄的蔡元培先生的文字齊全,遺漏甚少,對選擇篇目頗有幫助。但遺憾的是,全集版本比較早,仍有疏漏,因此又參考了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蔡元培全集》,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的修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蔡孑民先生言行錄》等書,對文章逐一審定。為此,編者非常感謝上述出版社和相關同業的辛勤工作。
最後,編者要感謝蔡元培先生為我們留下的文字與精神,讓我們能有幸得以一讀再讀,在變化的時代里堅定前進的方向。
楊茹
2012年11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