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辯宋儒太極說之轉變》是賀麟所著作品,出自於《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友人辯宋儒太極說之轉變
- 作者:賀麟
- 作品出處: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來《宋儒太極說之轉變》一文,我已細讀過。我想周朱之太極說容或有不同處,但必不是甲與非甲的不同,而乃有似源與流,根本與枝幹的不同。治宋儒從周子到朱子一段思想,一如治西洋哲學史研究從蘇格拉底到亞里士多德、從康德到黑格爾的思想,貴能看出一脈相承的發展過程。不然,便是整個的失敗。徒就平面或字面去指出他們的對立,實無濟於事。朱子之太極說實出於周子,而周子之說亦實有足以啟發朱子處。周子措辭較合理、較簡單,朱子發揮得較透澈、較明確。若謂周子的太極純是物理的氣而絕非理,朱子的太極則純是形上之理,朱子強以己意傅會在周說上,反使周說晦而難解,是則不唯厚誣朱子,且亦恐不能說明從周到朱之線索矣。
兄以為周子之太極既是氣,則謂氣有動靜,生陰生陽,本自圓通。今朱子釋太極為理,謂理有動靜,則滯礙而不能自圓。是朱子愈解愈壞,陷入困難。但須知,安知周朱太極或理有動靜之說,不是有似亞里士多德“不動之推動者”之動靜乎?亞氏之神,就其為不動(unmoved)言,靜也;就其為推動者(mover)言,動也。今謂朱子不可以動靜言理或太極,則亞氏又何能以動靜言神或純范型乎?蓋理之動靜與氣或物之動靜不同。(周子亦說明此點。)物之動靜,在時空中是機械的(mechanical),動不自止,靜不自動。理或太極之動靜是循目的、依理則的(teleological)。動而無動,靜而無靜,其實乃顯與隱、實現與不實現之意。如“大道之行”或“道之不行”,非謂道能走路,在時空中動靜,乃是指道之顯與隱、實現與不實現耳。故兄以太極有動靜證太極是氣,亦未必可以成立。至兄對朱子“太極者本然之妙,動靜者所乘之機”二語的批評,似亦有誤會處。“賢不動,慧不動”,誠然。但賢慧之質之表現於人,有高下,有顯隱。真理固是不動,但真理之表現於不同的哲學系統內,有高下,有顯隱。所謂氣之載理,理之乘機,如是而已。如月之光明乃月之本然之妙也,月之有圓缺顯晦,月之照山川原野,不照溪谷深林,是其所乘之機也。月雖有圓缺晦明,時照此,時照彼,而月光本然之妙用,並不因而有缺陷也。又如仁之表現於堯舜,仁之動也;仁之不見於桀紂,仁之靜也。而仁本然之妙,則“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者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賀麟(1902—1992)先生,字自昭,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並以研究與翻譯斯賓諾莎、黑格爾哲學著稱於世。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後留學於美國(奧柏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抗戰前夕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西南聯大等學府。賀麟治學凡六十餘年,中西會通、古今會通,在諸多思想和學術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尤其是早年力求“儒家思想的新開展”,自創“新心學”,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融匯歐陸唯心論,發揚陸王心學之菁華,自成一個體系,與馮友蘭、金岳霖、熊十力等人的新儒學,鼎足而立,一起構成了一代中國儒家思想的新圖景,對後世中國思想之發皇,影響深遠。編者簡介高全喜,賀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62年生,江蘇省徐州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法學研究所,教授、研究員。現任教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法理學和憲政理論。有《休謨的政治哲學》(2004)、《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篇》(2005)、《從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2009)、《立憲時刻:論〈清帝遜位詔書〉》(2011)等多部著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