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黎元洪、段祺瑞電》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黎元洪、段祺瑞電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致黎元洪、段祺瑞電》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致黎元洪、段祺瑞電》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北京黎大總統、段總理鑒:吾粵大亂,生民塗炭,累接鄉電,慘不忍聞。龍濟光固盤據縱橫,致生潰裂;海珠之變,吾親友多遭慘殺,尤為痛心。然...
《致黎元洪、段祺瑞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宋卿大總統、芝泉總理鈞鑒:猥辱嘉命,派王君芝祥奉惠書來,翹翹車乘,招我以弓。以憂國而詢黃髮,為汩行而訪洪範,書辭之推許過當,使者之敦勸彌殷。既仰側席之誠,敢效逾垣之避,對使三復,感愧不任。即當...
《致黎元洪電》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北京黎大總統鑒:承聞再踐大位,允恭克讓,薄海歸仁,歡仰不任。奉讀魚電,以廢督裁兵與國人約。本至誠惻怛之心,為福國利民之舉。以哀痛深切之語,為苦口逆耳之陳。其明識直指,足以洞病源。其大聲疾呼,足以警頑痼...
民國六年(1917年)2月16日,段祺瑞力主加入協約國,黎元洪表示反對,因對德宣戰問題府院發生激烈衝突,段祺瑞主張宣戰,黎元洪不同意,爭執不下,段祺瑞去職。6月14日張勛復辟。後段祺瑞立即到馬廠準備討逆。3日段祺瑞以討逆軍總司令名義發出討伐張勛的通電,在馬廠誓師,並與馮國璋聯電數張勛八罪,發表討伐張勛檄文...
《致張勛、黎元洪等電》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北京豐臺天津探投張紹帥代轉黎總統、徐菊人、王聘卿、李仲仙暨各省督軍、省長、政學商界、報館公鑒:自辛亥革命六年四亂,生民塗炭,四海困窮。各省時形分裂,將卒日聞譁變。炸彈手槍,公行於都會白晝,剖符曳組,...
《致黎元洪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曲阜為先聖發祥之地,古今兵燹不及之所,中外遊人學士所走集歸依,真藏寶留之地也。想明公必以為然,伏乞飭下所司,發《四庫全書》與《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交曲阜孔教會總理孔祥霖與衍聖公孔令貽收存。【注】:以上為原文...
後袁世凱迫使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台,與之結為兒女姻親以控制之。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堅辭不就。民國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宣布恢復約法,召集國會。但實際權力則為國務總理、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於受段擺布,形成“府...
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民國七年(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於民國八年(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民國八年(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終年60歲。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鹹豐九年(1859年)1月7日(農曆1858年十二月初四日),馮國璋出生在直隸(今...
1917年3月間,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爆發府院之爭。5月22日,張勛召開第四次徐州會議,提出解散國會的要求。6月4日,薑桂題又附和張勛,致電黎元洪要求解散國會,並宣稱將赴京進行調停。12日,黎元洪在張勛脅迫下,下令解散國會。不過在張勛復辟時,薑桂題並未參與,他的部下有不少人要掛龍旗,薑桂題不答應,有一...
1917年7月,張勛復辟,黎元洪進入外國使館。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通電討伐張勛。是“北洋三傑之犬”。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勛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1918年8月...
所謂“府院之爭”,“府”即總統府,“院”指國務院,“府院之爭”即總統和總理之爭。北洋時期的府院之爭有2次,一次是黎元洪總統和段祺瑞總理之爭,另一次是馮國璋總統與段祺瑞總理之爭。袁世凱死後,黎元洪成為大總統,與總理段祺瑞為了對德宣戰鬧得不可開交。不得已之下,黎元洪出了下策,請一門心思擁戴清室...
然而,段祺瑞還未來得及下令後撤,戰鬥便打響了。初戰 1911年12月30日,湖北軍政府在與各省援軍聯繫妥當後以湖北大都督的名義下達了統一作戰命令,當天吳兆麟(湖北革命軍戰時總司令官)根據黎元洪的總命令,具體下達所部命令如下:民軍戰時總司令官命令一、清軍以主力占領漢口漢陽,以一部占領黃陂孝感,又黃孝以北沿...
段政府禮儀性地去迎接黎元洪重新擔任總統,黎元洪回到家裡通電全國引咎辭職。住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被請到北京代行大總統職務。段祺瑞政府雖然做了一下表面文章,對張勛發了通緝令,但因張勛手裡捏著他和督軍團同意復辟的把柄,所以一直沒有緝拿的行動。復辟結果 7月1日,正式讓溥儀登基後召致全國反對,1917年7月...
民國六年(1917年)7月,張勛復辟亂平,黎元洪引咎辭職。8月,馮國璋以副總統職務入京代行大總統職權,其時周自齊回國,居於天津。不久,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採納“研究系”的建議,召集臨時參議院以改造國會,對黎元洪在張勛復辟前解散的舊國會不予恢復,並採用武力征南政策。對此,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南下廣州...
當時曹錕為地方軍區負責人,段祺瑞為民國政府“邊防督辦”,從法律上來說,直皖戰爭是一場地方軍人抗拒中央政府的軍事政變。戰爭結果是直系和奉系軍閥合作擊敗皖系軍閥,共同取得北京政權,段祺瑞下台。概述圖來源 戰爭背景 國內背景 袁世凱死後,恢復民初法統。黎元洪繼任民國總統,馮國璋當選副總統。但是政府實權控制在以...
拿陸軍來說,第一批是黎元洪、段祺瑞、黃興這南北三巨頭,接著就是徐寶山、姚雨平這兩批南軍軍長司令們加上將銜,然後就都是北軍和各地都督了。二十四位上將 引子:民元三年,削藩議起,撤各省都督,於京建將軍府,並設諸將名號,或就所駐省份開府建牙,俾出則膺閫寄,入則總師屯,內外相重,呼吸一氣,永廢...
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對德宣戰問題上發生矛盾,爭論不休。這時,原北洋軍閥、有定武軍“辮帥”之稱的張勛,以調停“府院矛盾”為由,率5000人的“辮子軍”開進北京城,逼迫黎元洪解散了國會。7月1日,張勛擁立清帝宣統復辟,溥儀則封張勛為忠勇親王、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內閣政務總長兼議政大臣。史稱“張勛...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繼任總統·但對黎元洪的繼任,在法理依據上南北雙方發生分歧·討袁的南方軍務院提出黎元洪的繼任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的《總統選舉法》,應是繼任.北方以皖系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政府提出以《中華民國約法》制定的《總統選舉法》,應是代理.南北雙方圍繞總統是繼任還是代理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鬥爭...
其餘有楚有、楚材、楚安、江靖、江泰5艦,掛起白旗以示投降,胡鄂公即與李國鏞等率水師炮船,由紅關出發前往接收上述降艦,而正當此時,黎元洪又派專人趕來向胡傳達命令,說該艦等既已懸掛白旗投降“應徐為接洽,俾易就範,不可迫之太過,致生他變”。由於這一命令,終使戰機喪失,在革命軍猶疑之際,清軍5...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8月國會重開,轉附段祺瑞,復任眾議院議長。1917年任段祺瑞內閣內務總長,是立憲派的頭面人物。5月段祺瑞在“府院之爭”中被黎元洪罷免,也隨辭去議長職。7月段祺瑞又以反張勛復辟進軍北京,自詡“再造共和”重掌政權,湯化龍復任內務總長,不久失意,11月辭職。1918年3月出國考察,先去日本...
1916年6月,袁世凱的帝制失敗並死去後,梁士詒等被列為帝制禍首,受到繼任的黎元洪和段祺瑞政府的“通緝”。這種“通緝”是虛假的,令下之後,他從容地避往香港。東山再起 梁士詒在香港住了一年之後,應日本財閥澀澤和大倉的邀請,於1917年10月赴日本,受到盛大的接待。日人視梁為可供利用的人物,如澀澤以為“...
不久,黎元洪與段祺瑞因為就中國是否向德國宣戰,發生府院之爭。段祺瑞主張參戰,而黎元洪及國會有所保留。後來,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之職,並且引督軍團團長張勛入京,卻引致張勛在1917年7月1日為愛新覺羅·溥儀復辟,國會亦被解散,是為“丁巳復辟”。“丁巳復辟”最後被段祺瑞鎮壓,黎元洪引咎辭職,總統之職由7月6...
為發起組織華商紗廠聯合會事致各紗廠函(1917年3月15日前)附1:華商紗廠聯合會致各地紗廠函(1917年10月初)附2:華商紗廠聯合會籌備會致穆藕初等信(1917年10月20日)與穆藕初、聶其傑等致大總統黎元洪等電(1917年3月19日)榮宗敬榮德生啟事(1917年4月27日—5月13日刊載)附1:地方通信·無錫·紗廠...
其時黎元洪與段祺瑞間的府院之爭日益尖銳,尹與黎較為接近,為段所疑忌。1917年8月,馮國璋繼黎元洪任總統,李純繼任江蘇督軍,尹昌衡被聘為顧問,不久去南京居住,1920年春去上海。是時,孫中山正留居上海,尹昌衡遂往謁,表示願在其領導下為革命奔走效勞。是年7月,非常國會議員在昆明開會,曾決議將國會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