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馮國璋書

《致馮國璋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馮國璋書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華甫大總統執事:
逆賊段祺瑞等興兵犯闕,隳壞皇室,黷武賣國,戕殺同胞,極惡窮凶,人神同憤。公默運幄於內,令秀山運動於外,不動聲色,遂能摧巨憝,夷大難。今南北免戰,軍器不監,救國安民,功在天下,舉國歡呼,仆尤距躍三百,喜與忭會,側仰不任。雖然,中國危矣殆矣,急甚矣。雖去大盜,然共和仍行,則中國之亡不遠,而公等總統之位亦不久矣。民國六年,幾於六亂,七年則再亂矣。夫以中國之危,以公之仁,萬無內爭再戰之理。然南方所號召者,既以恢復約法、恢復國會為名義,無論方今兩兵得意,他日磋商,絕不能免恢復二者。且公大度休休,必無戰心,尤為南方人之所熟知,其堅持二者為要挾,公殆無不許之理。若然,則南黨必爭總理,下亦得總長數人,議員又復搗亂,挾制約法有國會同意之權,蓋必將挾約法以逼公而爭總統。至是時,公或能容之,而北軍諸督豈能容之乎?計至明春北方諸督,必將國會而廢約法矣。南北兩黨又將力爭,無所不至,必又至媚外以求勝利,則各借外力,各自賣國,恐不止軍器同盟而已。假明春能忍之,至久七月選大總統時,則南北相競有可得之者,尤無所不至。東人既與美協約,得特殊利益,以保護國待我矣;垂拱旁睨,以待我兩黨之爭而求之,預知爭大總統時力爭之劇,求東方之必急也。至是時,真所謂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唾手可得,俯拾即是。恐大總統之位未定,而中國先為東人所有矣,公豈不一思之乎?
自民國以來,棄教滅理,人道喪盡,禮義廉恥之皆亡,道揆法守之並盡。凡所日日力行者,比求亡之道,自殺之謀,無所不用其極。舉國顛倒發狂,遊戲醉夢,無不可也。至於今降為保護國,求亡則將亡矣,然尚顛倒發狂、醉夢遊戲如故,守共和而力爭如故,則中國亡而共和亦從之而亡。國民排滿者,則效台灣、高麗之歸日;國民惡專制者,則低心俯首以臣僕東帝矣。其亡其亡乎!中國之不絕如線乎!故中國與共和不並立,共和存則中國亡,共和去然後中國存。公將何擇焉?然則何術以致之?在仆顓顓之愚,惟有亟亟復辟而已,除外無他法矣。公不見之乎?夫近東東鄰四千萬人之小國,可以能驟富強也,以行君主立憲,則政本堅定而不亂,然後徐圖為霸故也。萬里神州四萬萬之人之大國,何以降為保護國而將亡也?以行民主共和,政本搖動,日月受亂,甚且賣國求勝、無暇圖治故也。孰得孰失,不待數計矣。經今之亂,共和之得失,其效愈著矣,舉國無不厭極矣。不過百千暴民藉以圖利者,所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國將亡,何利可圖,如謬強之同歸於盡而已。方今中國彌留殘喘之時,何復待多言乎?
昔在戊戌之後,仆雖逋據孫流亡瞋靡之時,終日經營八表,以為挾萬里中國而善治之,十年教訓,則可北收鮮卑,南收南洋,東規南美,西霸全亞。及德宗升遐,無復是心。暨辛亥共和,則嘆惜欷歔以為中國已矣。故撰《救亡論》、《共和政體論》以大聲疾呼,言共和之不可行,而民不聽,遂致今日之我不聽仆言仍行共和。仆敢言中國之壽,不能過明年舉總統後。仆既竭聲嘶、舍家破身而無能為役,至是時,苟非蹈東海,則惟有遠適瑞士,不忍見中國之為高麗、台灣也。公如有憂中國之心,只有即辦復辟之舉,公自為攝政也可,為總理也可。幸當德、俄議和,或歐和能成,得復均勢,吾國庶幾久延性命,以圖內治。則中國黃帝、堯、舜、孔子數千年之命,或能猶延。公則功業汾陽,異姓王子孫世襲,豈不勝於將亡國之總統,而又不可必得乎?公固乃心皇室者,累年與公共事,備仰忠貞,豈至今權位得為之時而不為之。且更可慮者,聞北方諸將多有恨極共和、不忘故主者,公即畏難審慎,不敢舉行,諸將或一夕為奪門之舉,則公危矣,非徒名位不保,亦復身命可危,甚為公憂之。南中陸乾卿、龍子誠、李紫雲、譚組庵皆願復辟者,五月時,仆皆與商定。如李培之、楊樹棠及東三省西北諸將,復辟固其素志也,培之、樹堂曾問之,實為同心。倪某反覆外,江介諸將則惟公之命。公但開一大會,決定此事,但得同心即可舉行,不戎衣而天下定。如是則公有復皇室、安中國之大功,勛彌大地,功並日月。公如不聽仆言,公之總統亡而中國亡。請懸仆之言於中華門,看明年秋冬旭日旗之入此門也。垂涕而道,惟公圖之。
再者,張紹軒將軍孤忠耿耿,專以恢復皇室為事。使五月不敗,則日、美無保護之言,軍器無同盟之舉,德、奧無戰絕之事,其有功中國大矣。且當時仆以復辟事告公,亦承公讚許。而去年五月復辟之舉,公實與紹軒同心,曾信電並復,足見公之志,乃亦在復辟矣。公與紹軒,實皆為清朝熊羆不二心之臣,但已發未發不同耳。聞今將放往非洲馬達加斯加旁小島,其地蒸熱炎瘴,非人所耐,是殺紹軒也。在段賊為之則可,如公為總統以待同志敵人,則豈可乎?若謂共和民國,法律難免,則袁世凱稱帝,且行國葬,蔡松坡攻袁,既大功表彰,而曹錕、張敬堯戰蔡,又特別擢用。此乃何為法乎?即如近事,王聘卿為議政大臣,而今亦為陸軍總長,且將為總理,張敬堯、吳鏡澤與仆同見於朝房,今皆為民國權要。若慮為南黨所議,則何不可議者。段賊竊盜內閣,刈民如草,盜支中交銀行數千萬以殺同胞,為軍器同盟以賣國,南方至興兵討罪,而不見少罰。此又何法耶?要之民國以亂為義,以力為強,何法可言?公欲放則放耳,公欲不放則不放耳。且濟人於危,其感必深。張紹軒乃中國血性奇男子,平日與公地位相敵,或有意見微嫌,公今藉此收之施以大恩,特許赦免,張紹軒必能感恩圖報,為公竭力。仆信其忠於清朝必能忠公也。古人釋射鉤之怨以收人才,況公與紹軒本無大怨,而可不收其大用乎?如公有意復辟,則尤不可失也。即公無意復辟,或畏張紹軒而不欲赦之,亦宜篤念故舊,量宜近地,豈可投之數萬里外炎熱之地以殺之乎?想公原心亦不忍也。伏維察納,不勝幸甚!□□□又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