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因為羅大佑小時候家住台北市開封街,因此從家一眼望過去就能看到觀音山,只要每次回來,它都屹立不搖在那,就像他的隔壁鄰居一樣,它很像從小看護孩子長大的母親、祖母、阿嬤這樣的感覺。這種對土地濃烈仰之彌堅的情感,讓羅大佑起心動念,決定替童年的記憶“觀音山”寫一首歌。
在《致觀音山》的寫詞之初,羅大佑研究了很多關於
瑠公圳的相關歷史。瑠公圳是人造灌溉渠道,在台北盆地曲折蜿蜒的重大的原因是為了要灌溉更多的田地。這是一種恩澤廣被,雨露均沾的概念,使得流動感有一種“繞境”的氣氛,緩慢且溫暖,符合專輯《家III》的概念。寫詞期間,羅大佑特地開車走64號道往返台北淡水,又特意搭船由淡水河口上溯至接近林口,來感受觀音山的“環繞”。
歌曲歌詞
多少年裡承擔與孤眠
我靜臥中的瑪麗亞
只有你最懂這個
出門進門的人
想念的家
剎那間思想起在幼年
鬥劍的琉公圳傳說
城市的名字變成了
人們口中的陌生天龍國
謝謝你陪伴我的成長
我苦難母親的假想
歸去來兮
似已拆除
卻又重現的城牆
尋找在西門町的遊客
招牌身上隱匿去閒蕩
或許在太陽花底擁抱
青春的時光
緩緩的淡水輕流
日夜星斗
閃爍基隆河啊
昨天的冷天
陰雨天
轉眼明天艷陽天
古老的艋舺歌謠
穿雲跨橋
環河對唱答
就在你耳邊你眼前
你慈悲的人間
尋找在西門町的遊客
招牌身上隱匿去閒蕩
或許在太陽花底擁抱
青春的時光
緩緩的淡水輕流
日夜星斗
閃爍基隆河啊
昨天的冷天
陰雨天
轉眼明天艷陽天
古老的艋舺歌謠
穿雲跨橋
環河對唱答
就在你耳邊你眼前
你慈悲的人間
歌曲鑑賞
用地理看人生,一直是羅大佑音樂里,很重要的特色之一。《致觀音山》是羅大佑生命經另一次轉折之後,回到原點的他,再次審視自己成長的地方。在視覺角度上,有了另一種變化,是從漸漸遠離的俯視,慢慢變成步步靠近後的仰望。《致觀音山》的三拍子伴隨著羅大佑滄勁的歌喉,讓所有聽眾彷佛掉進過往的時光隧道,夢回20世紀80年代。
歌曲MV
該曲MV邀請
蕭雅全執導,由
莊凱勛、
溫貞菱、
林辰唏助陣演出,藉由遊子離開或歸來視角,細膩詮釋不管離家或回家、觀音山總在原地守候的故事。莊凱勛與林辰唏一幕在屋內爆發口角、爭執的動作戲,不論是林辰唏歇斯底里,憤怒掀桌砸東西,或是莊凱勛踢翻椅子、摔門離開的場面,整個過程都表現得很逼真。但表演過後,莊凱勛發現林辰唏手指掛彩,原來是演出的過程中,因雙方都太過投入,導致近身的搏鬥場面不小心誤傷了。
而主要演員們不管離開或歸來,都會從窗外看到一幅幅代表觀音山的畫作,是導演蕭雅全大費周章、耗時多月蒐集的,他要把過去記錄了觀音山行雲飄渺之美的優秀畫作融入在MV背景中。畫作呈現的方式需要透過精密的後制技術,也因此延長了MV的製作時間。並且,在取得畫作授權的過程中,也遭遇到了很多難關。
獲獎記錄
重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