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總理衙門總辦論英派員駐喀什噶爾及商設香港領事書》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總理衙門總辦論英派員駐喀什噶爾及商設香港領事書
- 作者:薛福成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敬啟者:本月初六日,接奉鈞署來電,當即電復大意。查英人慾於喀什噶爾駐員一節,前月下旬,敝署英文參贊馬格理因事至外部,晤侍郎山特生,曾言有三事相商:一、中國回疆之西南,英屬阿富汗之東北,中間有地五六百里,為布魯特遊牧所到,該部久去其地,幾同甌脫,既不屬中,亦未屬英,而逼近俄境,恐日久必思占據,英人不願阿富汗之與俄為鄰,現擬占先手,會同中國勘明,分轄其地,以杜他族窺伺。一、中國允俄在喀城駐設領事,其地實無貿易,俄人在彼設官,籌度一切,難保不於印度有損,英人隔在嶺外,聲息不通,無從窺測,擬請中國允英在喀設一領事,以便伺察俄人。一、葉爾羌之南,克什米爾境內,有一廢炮台,名曰剎衣都拉,現聞中國官兵屯紮其中,此雖無甚緊要,但此後即當永久駐守,勿再棄去,致被俄據。以上三事,是否與中國使臣在此商議報知中國辦理,抑由英國駐京公使在總理衙門商量辦理?囑馬格理詢復。福成當時竊揣彼雖設為兩可之詞,實則隱謀已定,必電該使華爾身先探鈞署意向,再行相機設法。又念鈞署公事既繁,其中委曲底蘊,未必盡悉。敝處屢於新聞紙中見其梗概,倉猝間又無由詳達。因囑馬格理復以不妨在此籌商,再告鈞署。外部果不出福成所料,諉以現印度方派員前往察勘情形,須兩月後再商,而喀城駐員一層,果囑華使在鈞署開議矣。福成就馬格理所述三事而論,其第一第三兩端,若盡如該外部之說,似於中國無損。辦理得宜,或可有益。尚非專系彼之有求於我,故暫匿不以告。或將來由伊自行區畫,竟不再言,亦未可定。其駐員一層,則必須中國允準,方可舉辦。所以先行抽出,來探口氣,再作計議。福成竊思駐員一節,於彼國誠為大益,於中國似尚無損。何以言之?俄人覬覦阿富汗,蓄意已久,若英派員在喀,則俄人圖阿富汗之舉動,纖悉必知。喀與印度呼吸相通,不致落人後著,此所謂有益於彼也。中俄接境幾二萬里,萬一有釁,防不勝防。關外信息阻隔,不能靈捷,尤為可慮。若喀城駐一英員,於英人通信固便,但使新疆大臣駕馭外人有法,於我亦未嘗不便。且喀城北鄰俄而允俄駐員,南鄰印度而允英駐員,彼此接壤,事屬一體,此所謂無損於我也。惟俄於喀城,以貿易為詞,英現無貿易,故不免閃爍其詞,或將來漸有通商之說,亦未可定。然通商一事,固無損於中國也。所慮者喀城派員,系俄之專約,若許英亦駐員,恐開他國照行俄約之漸。欲將此一層斡旋妥協,似亦不難。蓋凡條約本無之事,如一旦驟議開端,必彼此所讓利益足以相當,後來自不滋流弊。喀城添駐英員,此條約之所無,拒之原無不可。但拒之而俄不見德,英適見怨,則不如不拒,而索以利益相當之事。前奉鈞署大咨,議設南洋各島領事,此事英廷允否,尚未可必。然如檳榔嶼、麻六甲、柔佛等處,能令允設領事,固於保護華民一事有裨。惟香港一區,逼近粵垣,且華人生聚日繁,閩粵盜犯,均恃此為逋逃藪,諸多掣肘。從前屢次商設領事,彼國堅持不允。福成現擬乘此機會,與之熟商,稍緩即當鈔稿咨呈查核。彼以英人未到之喀城,尚欲駐員,我以華人麇集之香港,而與議駐員,名正言順。若彼或有未便,而因此輟喀城之議,我可不任受怨。若彼因喀城設員,勢不能已,則香港之事,彼亦當就我範圍。然福成尚未以此二事,明與相提並論。萬一彼遵公法,先允我添設領事,鄙意或留喀城派員之舉,另索他項利益更妙。蓋因舊時交涉吃虧甚多,所須更正者不止一端。則鈞署此時似不可鬆口,稍露能允之意。儻告華使以此事現方函詢敝處,或稱已交福成就近與英外部妥商,似尚渾含無跡。是否如此?即乞回明堂憲裁奪,並乞先將大意電示為盼。肅泐密布,敬請勛安。八月十二日英字第八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