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王之春函》是陳熾所著作品,出自於《陳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王之春函
- 作者:陳熾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陳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再密啟者,聯俄一事本由台從發端,當日東事阽危,英既旁觀,非此不可,功在社稷,天下知之。至於索遼借款已誤矣。俄本無錢,皆借於法。借法款可矣,何必俄?當時即謂俄人平日恃強無理,既保法款,恐將藉口以攬中國土地之利,財賦之權矣。然牽連定議,無如何也。至於立約聯俄,借地修路,則彼專用離間之術,分滿漢、保君權,其事不能知不敢知,不可言不欲言者,總之皆非。
今上與常熟意也,而鑄成此錯,無可挽回。故論者或謂此約既成,中國或可幸保一二十年太平之福。弟私憂過計,獨不謂然,何則?陰謀人國者,此等機會千載難逢,俄王何等梟雄,寧肯旦暮錯過。君權之重,在於積威。持積威之柄而搖之,天下安有此神力?所忌者,英耳。英在今日亦奚能為役哉?再閱數載,事皆不可知,則俄之蚤夜圖謀者,方寸陰是竟,何從更得太平?此俄之心也。中國此時當惜分陰急縱,華商創銀行、開鐵路,百廢具舉,廣借各國財力與彼相持,或幾有濟。而以一總公司閉塞之,借款不成,招股不得,遷延數月,適為俄人藉口之端。聞俄王爵此來,陽為報聘,陰實在京師創立銀行,包攬中國全國鐵路,以金鎊日貴,洋稅不夠償款為辭。禁止各國再借款項,即將總公司局面一轉移間耳。禁借款一層,固不能做到,然銀行已準開設,則鐵路亦在意中。其根早伏於去年,疑所不當疑,信所不當信,事未可知矣。寧波商人林琨等有請分辦蘇滬之議,又有請分辦南乾者。聞總公司均不肯從,積成大宗一齊送掉,可嘆也。事關大局,未知香帥意旨如何?觸緒而長諸希鑑察,並乞秘之是幸。
作者簡介
陳熾(1855—1900),原名家瑤,字克昌,江西瑞金人。清光緒舉人,官至軍機章京、戶部郎中等。曾遍歷沿海各地,又到香港、澳門考察,留心天下利病。1893—1894年著成《庸書》百篇,主張學習西方以求自強。曾致書李鴻章、翁同、劉坤一、陳寶箴等朝廷高官,對朝鮮內亂、黃河改道、修建鐵路等問題發表政見,頗受器重。關注家鄉事業,集資倡立賓興會,專資應考的貧困生員,並為族人修譜寫序。甲午戰爭以後,積極參加維新變法運動,與康有為等人在北京組織強學會,並擔任提調。1896年寫成《續富國策》,分農、礦、工、商四卷,闡述振興國家經濟的方略。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深受打擊,1900年逝世。編者簡介張登德,男,1973年8月生,山東昌樂人。歷史學博士,先後畢業於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山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現為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現代化史、山東地方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出版《尋求近代富國之道的思想先驅——陳熾研究》、《求富與近代經濟學中國解讀的最初視角:〈富國策〉的譯刊與傳播》、《山東對外交往史》(合著)、《齊魯烽火——辛亥革命在山東》(合著)、《甲午戰爭的和戰之爭》(合著)等著作,主編、參編著作多部,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