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海船

致海船

《致海船》是俄國詩人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於1824年的詩歌。

該詩的寫作與沃倫佐娃1824年6月14日乘船自敖德薩前往克里米亞有關。1824年6月,沃倫佐娃由敖德薩乘船去克里米亞半島遊覽,陪同的人員很多,由於沃倫佐夫和普希金關係緊張,詩人的名字自然未能列入陪客當中,曾希金為此寫《致海船》,抒發自己對沃倫佐娃的戀情。愛屋及烏,由於心愛的人兒在這條船上,這條船變得美麗,船帆也因而感受到幸福。詩人祈求海船、海風和海浪,保護他的情人,不要讓她受顛簸之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海船
  • 作者: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 作品體裁:詩歌
  • 創作時間:1824年
  • 外文名:КOPAБЛЮ
  • 別名:致航船
作品原文,中文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致海船
《致海船》俄文原文
(參考資料來源:

中文譯文

致海船
喔,你海上生翅的霸王,
我寄語你——漂去,漂去,
多少祈禱、愛情、希望:
無價的抵押,請你珍惜。
風啊,請以清晨的呼吸
鼓滿那幸福的帆篷;
波浪也不要猛然顛簸,
以免疲憊她的心胸。
查良錚譯)

創作背景

普希金與敖德薩總督沃倫佐夫的妻子伊·克·沃倫佐娃交好。1824年6月14日,沃倫佐娃乘坐帆艇從敖德薩去克里米亞,有感於情人遠行,在詩人普希金的腦海里就浮現出了一隻與眾不同的“張著翅膀”的“海船”的形象,臨行前普希金寫了此詩為之送行。

作品鑑賞

想像是詩人的天性,被心靈,被思想情感所驅動,於是在有情人的心目中,這隻載人遠去的無生命的“海船”在瞬息間幻化為詩人的摯友,詩人在祝福它的同時,把船上的心上人鄭重地託付給它,因而把自己的幸福也寄託給了它。這是等同於生命的“無價的瑰寶”。所以詩人似乎還放心不下,他又請求隨船而去的“海風”,用漫漫黑夜過去之後那飽滿的“清晨的呼吸”去推波助瀾,讓船兒乘長風快快遠航;這還不夠,細心的詩人惟恐乘船人難捱旅途的勞頓,又叮嚀伴船而行的“海浪”,不要魯莽地用“顛簸”令心上人有絲毫的倦怠。一定是船兒遠去了,消逝不見了,詩人的言說戛然而止,空留下不盡的思戀。
立足於堅實的大地,面向無邊的大海,仰望天際,把純潔、神聖的愛的希望升華為向“海船”的神性的祈禱,從神性的祈禱中顯示真實的自我,天、地、人、神,這“四元”統一為一個整體。不寫深情厚愛,卻顯深情厚愛,不能言說,只能言傳,這就是別林斯基所說的“由於感情和思想而變得神采奕奕的眼睛的美”。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俄國詩人,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1799年6月6日誕生在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童年時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8歲時就開始用法文寫詩;同時又從保姆那裡學到了俄羅斯人民語言。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許多十二月黨人。1817年皇村中學畢業後任職於外交部,此後數年間寫作了大量作品。1823年受敖德薩總督誣陷,被送到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監視居住。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尼古拉一世將普希金召到莫斯科,但仍受憲警監視。1833年回到彼得堡,1837年死於與法國流亡貴族丹特斯的決鬥。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說《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