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梁啓超

《致梁啓超》作者是徐志摩,關係為師生情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致梁啓超
  • 作者:徐志摩
  • 關係:師生情誼
  • 梁啓超:維新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文節選,詩歌簡召,

原文節選

作者:徐志摩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怕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朗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
徐志摩徐志摩

詩歌簡召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文壇不可多得的大才子。他的老師是近代中國著名的維新思想家和革命家——一代宗師梁啓超先生。關於這位文壇才子和恩師的關係,說起來倒也頗具傳奇色彩。
敬仰欽佩 拜為門下
從中學時代起,徐志摩就為學界泰斗梁啓超的學識與文采所傾倒。在杭州府中上學期間,徐志摩在校刊《友聲》第一期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這篇文章從文風到思想,都仿效梁啓超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可見他對梁啓超的敬仰。
1918年6月,正在北京大學讀書的徐志摩終於如願易償,成為梁啓超先生的門下弟子。原來,徐志摩的姑夫有一位堂弟,名喚蔣百里,是梁啓超的門生。1915年,徐志摩在父母的說和下和浙江都督秘書張嘉熬的妹妹張幼儀成親。張家是江蘇寶山的名門望族,張幼儀的二哥張君勱恰好也是梁啓超的得意門生。徐志摩早有拜梁啓超為師的願望,便請蔣百里和張君勱幫忙引薦。梁啓超見徐志摩眉宇清雅,問答之間透露出聰穎之氣,十分喜歡,便答應收為門徒。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得知獨生兒子拜上樑啟超這樣知名的學者為師,自然非常高興,為表心意,“愛子心切”的徐申如不惜破費拿出1000大洋作為拜師禮金。
呵護有加 百般提攜
將徐志摩收為門徒後,梁啓超開始為學生的前途籌划起來。當時,正值留學歐美的熱潮興起,為了讓徐志摩拓展視野,以為將來立身報國做準備,梁啓超建議他到國外留學。志向遠大的徐志摩接受了恩師的這一建議,便和父親商量後準備赴美自費留學。出國之前,梁啓超寫信給了他許多鼓勵。面對恩師的鐘愛,志摩表示:“首塗之日,奉握金誨,片語提撕,皆曠可發蒙。”
1922年秋,徐志摩學成歸國。在回家鄉拜過雙親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赴北京看望恩師梁啓超。眼看愛徒的談吐和學識都大為長進,梁任公頗感欣慰。1922年12月,梁啓超介紹徐志摩在北京松坡圖書館擔任了英文幹事。1924年,梁啓超以講學社的名義邀請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詩哲泰戈爾來華講學。這一次,梁啓超給了愛徒充分展現自身才華的機會,他安排徐志摩作泰戈爾訪華期間的隨身翻譯。從此,國內學術界認識了這位皮膚白皙、玉樹臨風、英文說地超級棒的青年才俊。這也使得1924年秋冬間,徐志摩順利地被聘用為北京大學英美文學教授。
對於愛徒的成就,梁啓超頗為得意。1924年秋天,梁啓超集了多首宋詞,以八尺宣紙寫了一幅大楹聯贈給徐志摩,全聯謹嚴古樸如下:“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主要記述了徐陪同印度詩人泰戈爾暢遊杭州西湖,又陪泰戈爾到北京名剎法源寺欣賞丁香,並在樹下通宵達旦作詩之事。此聯將徐的才情智慧表現地栩栩如生。梁啓超曾在自己所著的《飲冰室詩話附錄》中說“我所集最得意的是贈徐志摩一聯。”從中可見,梁任公對徐的喜愛程度。怪不得連胡適都說 “徐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愛護的學生。”
婚姻觀念 頻生衝突
雖然在才學方面,梁任公很讚賞徐志摩,但是在婚姻愛情觀念上,梁任公卻比愛徒保守許多。這就為他們的矛盾衝突埋下了伏筆。
1922年3月,遠在英國的徐志摩和自己的結髮妻子張幼儀離婚。理由之一是他們的婚姻是包辦的,沒有愛情;另一個則是他愛上了同時留學英國的才情並茂的林徽因。許多親朋好友對此舉不理解,梁啓超同樣如此,他在致徐志摩的信中說,“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其二,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但是“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又告誡他“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其實,梁這樣作主要還是害怕愛徒此舉會自毀前程,因為在20世紀初期許多中國人的觀念中,無愛離婚就和無故休妻一樣是一件極不道德的事。
對於老師的勸誡,持有愛情至上觀念的理想主義者徐志摩是不認同的。他在回復梁啓超時,申明自己這樣做只為“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至於梁啓超對其前途的擔憂,徐志摩表態:“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大意是,不用你們擔心,後果由我自己負責。
徐志摩離婚了,但他對林徽因的追求畢竟沒有成功。1924年,他遇見了風情萬種的一代才女陸小曼,兩人一見傾心,很快陷入熱戀中。陸小曼是有夫之婦,並且她的丈夫王庚還是梁啓超的學生、徐志摩的好友。抱著“朋友妻不可戲”的傳統觀念,梁啓超對學生的做法很是不屑。後來,陸小曼和王庚離婚。1926年,即傳出徐陸二人要結婚的訊息。這簡直把梁啓超氣得夠嗆。不僅如此,徐志摩還請胡適作說客,要梁啓超去當他們的證婚人。開始梁啓超堅決不同意,後來礙不過胡博士等知名人士的面子,便答應了下來。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結婚典禮。因為梁啓超的出現,這一婚禮簡直成為古今中外聞所未聞的一次。梁任公緩緩走上主席台,開口便語出驚人:“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於離婚再娶!”這番劈頭蓋臉的訓斥使這對新人頓時雙頰通紅。接下來,梁啓超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直將證婚詞搞成了罵婚詞,就連旁人都覺得老先生在別人大喜之日這樣說未免有些過火。徐志摩只好忍著慚怍,親自趨前,向老師服罪,並觳觫地說:“請老師不要再講下去了,顧全弟子一點顏面吧。”梁啓超聽了這話,大概也覺得講得過於不堪,也就趁此收煞,說道:“徐志摩,陸小曼,你們聽著,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這全是由於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我作為你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還認我為你的先生的話——又作為今天這場婚禮的證婚人,我送你們一句話:祝你們這是此生最後一次結婚!”
其實,梁啓超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愛徒心切,他在後來寫給遠在美國的兒子梁思成和兒媳林徽因的信中這樣解釋自己的這一失態行為:“徐志摩這個人其實很聰明,我愛他不過,此次看著他陷於滅頂,還想救他出來,我也有一番苦心。”
對於老師的“苦心”,心思細膩的志摩豈能不知,所以終其一身,他也沒有因為老師在自己婚禮上的過激言行而心存憎惡。1928年11月上旬,徐志摩第三次歐遊回國後不久,就聽說遠在北平的恩師病重的訊息。他匆匆趕往北平,探望老師。後來見老師的病情尚未進一步惡化,已能和家人談話,就離京返滬。萬萬沒有想到,他返回上海還沒有幾天,梁啓超就在協和醫院駕鶴西歸了,時間是1929年1月19日。身在上海的徐志摩接到噩耗,悲痛萬分,他前往北京參加了追悼活動。之後,又竭盡全力出版梁啓超的遺稿,宣揚他的學問和人格,可謂出於一片至誠。
縱觀梁啓超和徐志摩的師生情誼,在梁啓超一方而言,只能是“愛之深,責之切”,對徐志摩來說,可能就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