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揚州修道院同學諸道長書

《致揚州修道院同學諸道長書》是鄭觀應所著作品,出自於《鄭觀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揚州修道院同學諸道長書
  • 作者:鄭觀應
  • 作品出處:鄭觀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昨在九江,萬師臨行手諭:“觀應入室兩月以來,關竅幸開,玉液已還,可以救護老殘,雖遺精可以採補。此功效之著也。惟龍虎大丹未得,終非上品。”弟心甚急,故屢次用法行收,而年高德薄,每升火則承受不住,非是遺精即肝火旺,只好緩緩培補,待九、十月間來揚,當設法圖之,並請陳師指示遵行。今接萬師自揚來諭:“秋燥不能收丹,須待至冬至後方可收丹。如即來揚,只可養性”等語。兩諭之意,體貼下情,殊深慚感,自應遵諭循序而行,冀邀天眷,不敢奢望。
惟憶《天仙正理直論》云:仙雖五等而其種則二。二種者何?陰神、陽神之不同也。鬼仙者陰靈之種類,天、神、地、人四仙者陽神之種類。大修行人能採取腎中真精陽炁,配合心中本性、元神,運呼吸而小周天之火,熏蒸補助,能補得元炁充滿,如十六歲童子純陽之體。此煉精已化成純炁也。炁足於下田,雖不用超脫離下而居上,但能守在下田,即是長生不死之果。若不守住真炁,後泄真精,則與常人無異。所以云:神馳則炁散,精竭則人亡。性功雖好,亦鬼仙耳。
觀應自知,寶精裕氣,惟是在名利場中,公私交集,恐不免神馳炁散,急望除宿疾,辭差事,遁跡潛修。惟入室百日,遺精二次。是精宮不固,內丹未結,不能感招外丹;且痰喘仍發,兼有便血。內外毀謗,難與人言。不得已求救於我師,希望有無別法,頓除魔障,真陽復出。非敢奢望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鄭觀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鄭觀應1842年7月出生於廣東香山一個亦儒亦商的家庭。早年科舉未成,即循鄉人之跡而北上上海入為買辦,三十三歲時成為後來中國航運業巨頭之一的太古輪船公司的總買辦。與其鄉人不同,鄭觀應終身服膺儒、道,強調“中學其本也,西學其末也。主以中學,輔以西學”。在其尋找富強之道上,他希望通過“商戰”,通過改革當時的弊政,以求“能富而後可以致強,能強而後可以保富”。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思想,使得他後來離開洋行而服務於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等洋務派創辦的企業,並因《盛世危言》一書而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商人。辛亥革命後,因薦主盛宣懷的失勢,他在輪船招商局內也難有作為,轉而熱心教育。1921年6月病逝於輪船招商局公學宿舍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