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症狀,診斷,鑑別診斷,
中文名:致命性家族性失眠症
英文名:fatal familial insomnia
別名: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基本概述
致死性家族失眠病(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是最近被確認的家族性人類prion(朊病毒)疾病。以失眠為其特徵。
PrP基因突變
FFI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與129Met 178Asn單元型相關聯,已證實無親緣關係的5個家族的17例FFI病人有PRNP 178密碼子突變,該密碼子的單一等位基因的Asp被Asn替代(178Asn),另外,FFI病人PRNP基因129密碼子Met/Val多態性也明顯分布不勻,這種多態性在正常白種人群體中的分布是Met/Met 0.37,Met/Va10.51,Va1/Va10.12;而在FFI患者中則是Me/Met 0.82,Met/Val 0.18,Val/Va10,進一步分析還發現,FFI病人PRNP突變等位基因的129密碼子都是Met。
症狀
一般來說病初有三種不同的表現:①睡眠障礙,通常病人自訴失眠、睡眠期間激動多夢;②運動體徵,如構音障礙和共濟失調;③記憶障礙。隨著疾病的發展病人呈現FFI的全部症狀,涉及運動、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等系統。具體如下:
1.睡眠和失眠 進行性失眠失眠日益增重,這已在接受多導睡眠描記法(polysomnography)或通宵EEG記錄檢查的4個家族的8例病人得到證明。用安定和巴比妥酸鹽等安眠藥治療無效。病人還呈現進行性的似夢中狀態和幻覺,病末期呈木僵和昏睡狀態。
2.識別機能 勞動記憶,注意力和視運動(visumotor)功能受損,但仍保持球智力(global intelligence)。
3.自主神經系統 病人呈現多汗、心動過速、發熱、高血壓和不規則呼吸。
4.運動系統 構音障礙進行性增重,直至口齒不清另呈現咽下困難、共濟失調、自發性和激發性肌陣攣、反射亢進和Babinski征。
5.內分泌系統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降低皮質醇和兒茶酚胺水平增高,生長激素、催乳素和褪黑激素的24h節律異常。
診斷
1993年Gambetti等提出了如下的診斷標準:
1.常染色顯體性疾病,成年期發病,病程6~32個月。
2.呈現治療無效的頑固失眠症、家族性自主神經機能異常記憶障礙、共濟失調和(或)肌陣攣錐體束和錐體外束征
3.129Met和178Asn單元型。
鑑別診斷
除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外也可能有散發性致死性失眠症存在
1988年,Mizusawa等報導了一例散發性致死性失眠症。患者37歲。男性,生前有30個月的失眠症、痴呆、肌陣攣、共濟失調、夜間激動和自主神經機能障礙病史。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丘腦前背側、背內側、背外側核和枕核嚴重萎縮,腦皮質輕度海綿層水腫小腦皮質內有散在的‘torpedoes’,橄欖體神經元喪失嚴重。最近對此病例作PrPSC檢查和PRNP基因分析,PrPSC檢查陽性,但PRNP無突變。1939~1975年間Stem等、Schulman等、Garcin等和Martin等曾以丘腦萎縮或丘腦型CJD的病名報導過一些病例這些病例也可能是散發性致死性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