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劉蓉

《致劉蓉》是曾國藩所著作品,出自於《曾國藩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劉蓉
  • 作者:曾國藩
  • 作品出處:曾國藩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去歲辱惠書,所以講明學術者,甚正且詳,而於仆多寬假之詞,意欲誘而進之,且使具述為學大指,良厚良厚!蓋仆早不自立,自庚子以來,稍事學問,涉獵於前明、本朝諸大儒之書,而不克辨其得失。聞此間有工為古文詩者,就而審之,乃桐城姚郎中鼐之緒論,其言誠有可取。於是取司馬遷、班固、杜甫、韓愈、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及方苞之作,悉心而讀之,其他六代之能詩者,及李白、蘇軾、黃庭堅之徒,亦皆泛其流而究其歸,然後知古之知道者,未有不明於文字者也。能文而不能知道者或有矣,烏有知道而不明文者乎?古聖觀天地之文、獸迮鳥跡而作書契,於是乎有文,文與文相生而為字,字與字相續而成句,句與句相續而成篇,口所不能達者,文字能曲傳之。故文字者,所以代口而傳之千百世者也。伏羲既深知經緯三才之道而畫卦以著之,文王、周公恐人之不能明也,於是立文字以彰之,孔子又作《十翼》、定諸經以闡顯之,而道之散列於萬事萬物者,亦略盡於文字中矣。所貴乎聖人者,謂其立行與萬事萬物相交錯而曲當乎道,其文字可以教後世也。吾儒所賴以學聖賢者,亦藉此文字以考古聖之行,以究其用心之所在。然則此句與句續、字與字續者,古聖之精神語笑胥寓於此。差若毫釐,謬以千里。詞氣之緩急,韻味之厚薄,屬文者一不慎,則規模立變;讀書者一不慎,則鹵莽無知。故國藩竊謂今日欲明先王之道,不得不以精研文字為要務。
三古盛時,聖君賢相承繼熙洽,道德之精,淪於骨髓,而問學之意,達於閭巷。是以其時雖罝兔之野人,漢陽之游女,皆含性貞嫻吟詠,若伊萊〔莘〕、周召、凡伯、仲山甫之倫,其道足文工,又不待言。降及春秋,王澤衰竭,道固將廢,又亦殆殊已。故睹獲麟,曰:“吾道窮矣!”畏匡,曰:“斯文將喪!”於是慨然發憤,修訂六籍,昭百王之法戒,垂千世而不刊,心至苦,事至盛也。仲尼既沒,徒人分布,轉相流衍。厥後聰明魁桀之士,或有識解撰著,大抵孔氏之苗裔,其文之醇駁,一視乎見道之多寡以為差。見道尤多者,文尤醇焉,孟軻是也;次多者,醇次焉;見少者,文駁焉;尤少者,尤駁焉。自荀、揚、莊、列、屈、賈而下,次第等差,略可指數。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今屬雙峰)人,晚清重臣、名臣,同時也是著名文士和思想家。道光年間中進士,入翰林,擢部堂,歷經十多年的京官生涯。鹹豐二年(1852)丁母憂回籍,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藉機練成湘軍,統之鎮壓太平天國,歷時十年余。其間於鹹豐十年充任兩江總督,後兼榮列“相國”(大學士)。又曾掛帥鎮壓捻軍,“無功”而退返兩江之任。後移調直隸總督,在任近兩年,於同治九年(1870)冬重就兩江之職,之後年余去世。一生統軍理政之外,文事不輟,又重修身、齊家,思想蘊涵豐厚。編者簡介董叢林,男,1952年生,河北鹽山人。歷史學博士,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在高校從事中國近代史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等二十餘家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在人民出版社、三聯書店等多家機構出版個人著作十餘部。晚清湘、淮軍政集團要員研究,是其專重的領域之一,有《曾國藩傳》(43.6萬字,人民出版社)出版及多篇關於曾國藩的論文發表,即將面世的有《曾國藩年譜長編》(約150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