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以共和國的敬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昨天與今天》是作家蔣巍的報告文學。蔣巍以寬闊的視野,詩人的激情,全面展現了兵團近60年的光輝歲月。文中開頭“那雙年輕戰士的眼睛如此明亮”中的“眼睛”是這篇文章的焦點,也是讓世界了解兵團的視窗。兵團黨史辦主任劉和鳴是兵團第二代,他說,我父親是當年十萬大軍的一員。我曾經生活在作品中的29團,在那裡生活了12年。這篇文章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兵團的發展變化,更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創造奇蹟的兵團人。在劉和鳴看來,魏巍的筆下,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而蔣巍的筆下,當代的兵團人也是“最可愛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致以共和國的敬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昨天與今天》
- 作者::魏巍
作家蔣巍的報告文學《致以共和國的敬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昨天與今天》。7月27日,報告文學《致以共和國的敬禮》座談會在烏魯木齊舉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有關領導和兵團宣傳文化系統負責同志與來自北京和新疆的專家學者30多人參加了座談會。兵團副司令員、黨委宣傳部長成家竹說,兵團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包括文學工作者在內的各方支持。報告文學《致以共和國的敬禮》在人民日報的發表,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有力擴大了兵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這正是人民日報社和報告文學作者支持兵團的具體體現。座談會上,與會者圍繞作品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壯麗的歷史,兵團人的犧牲和奉獻精神,兵團近6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貢獻進行了交流座談。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上世紀50年代初組建,一直擔負著“屯墾戍邊”的使命。在新疆2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在茫茫戈壁灘上,兵團人蓽路藍縷,鑄劍為犁,以巨大的犧牲和奉獻精神,始終堅守著祖國賦予的“屯墾戍邊”的歷史重任,至今已走過近60年的光輝歷程。報告文學《致以共和國的敬禮》對兵團的歷史作了全景而生動的描繪。兵團副秘書長趙廣勇說:這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文學作品。作者用充滿感情的筆觸,通篇貫穿了對兵團事業、兵團精神、兵團文化和兵團人的謳歌和讚頌,寫出了兵團人可貴的精神、高尚的靈魂和情操,全景式地再現了兵團維穩戍邊、墾荒造田、營造綠洲的壯闊場面,細膩地展示了軍墾戰士獨特豐富的愛情生活,傳神地表現了兵團人的革命理想主義、樂觀主義、浪漫主義的博大情懷和性格特徵。讀後讓人熱淚盈眶,感動不已。《致以共和國的敬禮》的作者蔣巍說:“兵團人是悲壯的,更是偉大的。到兵團,有家的感覺,兵團人身上有種最真實而淳樸的東西,兵團是心靈、精神的家園。這樣閃光而令人激動的主題,是生活對作家的饋贈。兵團人和兵團精神讓我感動,觸發了我內心的激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作協常務副主席董立勃表示,自己一口氣讀完整篇文章,“這篇作品緊緊圍繞一點展開,那就是兵團人悲壯的犧牲奉獻精神。寫了兵團近60年的歷史,讀著就像走進了軍墾歷史博物館。”評論家蕭立軍說,中國農墾史有多長,兵團的歷史就有多長。這篇報告文學用了20多個平凡人的故事,詩化的語言,富有激情的筆墨,概括了兵團近60年的歷程。作者用心感悟,作品令人感動。評論家李朝全說:文章寫老兵、小戰士,寫活了平凡的人。比如,王德明衣服上有146塊補丁,吳德壽從青海趕回的氂牛從300頭變成了420頭。這些細節展現了一種硬漢的形象。也有柔美的愛情,比如鬧洞房時的王效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作家的筆,我看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我們要對這個群體致以最高的敬禮。評論家高偉說:寫文章要與採訪對象“混”在一起,投入情感,這是優秀作家的品質。蔣巍以寬闊的視野,詩人的激情,全面展現了兵團近60年的光輝歲月。文中開頭“那雙年輕戰士的眼睛如此明亮”中的“眼睛”是這篇文章的焦點,也是讓世界了解兵團的視窗。兵團黨史辦主任劉和鳴是兵團第二代,他說,我父親是當年十萬大軍的一員。我曾經生活在作品中的29團,在那裡生活了12年。這篇文章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兵團的發展變化,更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創造奇蹟的兵團人。在劉和鳴看來,魏巍的筆下,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而蔣巍的筆下,當代的兵團人也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