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白澗行宮作》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至白澗行宮作
- 作者:弘曆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至白澗行宮作》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至白澗行宮作》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定光遙見塔針尖(定光塔在盤山雲罩寺最高峰),遵甸翻因廿里添。不駐田盤駐白澗,紆行雅合避疑嫌(自大新莊至盤山由盤山至隆福寺行宮為近茲不駐盤山而駐白澗者以謁陵而來至盤山近於遊覽也)...
白澗行宮晚坐 《白澗行宮晚坐》是清代弘曆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春甸縱睎寬,春宵了不寒。數椽聊可憩,一晌未遑安。風月佳今夕,詩書伴古歡。短檠群籟靜,理趣愜澄觀。作者簡介 弘曆即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的乾隆皇帝。
白澗鎮因鎮政府駐白澗村而得名。據說白澗村在清朝皇家眼裡視為一塊鳳地,鳳頭朝北,現京哈公路白澗段為鳳的兩隻翅膀。現京哈公路北側的兩眼井,相距300米,為鳳眼。井北是行宮,為鳳頭。鳳頭北部曾有一彎流水,清澈見底,潺潺不息,東西貫穿整個行政村莊,故取名清水潑澗,後來改稱白澗。文物古蹟 白澗鎮白澗村有...
《春夕白澗行宮作》是清代詩人弘曆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廣甸諸籟靜,澹蕩春宵清。春雲時聚散,隱現春月明。別館時停驂,即事多怡情。宴息戒懷居,書史供研精。妙理資探微,景行在躬行。作者簡介 弘曆, 即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後驅逐...
白澗行宮,位於天津市薊縣白澗鎮白澗村,是清朝所建的皇家行宮。白澗行宮位於薊縣城以西20公里的白澗村、香花庵西邊。白澗行宮始建於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皇帝謁東陵時入薊州轄境的第一站。為皇帝謁東陵時駐蹕之所。《畿輔通志》卷十五記載,清朝皇帝、后妃謁東陵時,自北京紫禁城出發後,“沿途以駐蹕行宮...
《白澗行宮即景》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東來雪勢較強西,積素欣看瓦隴齊。庭際種松皆傅粉,階前步蘚欲成泥。收將盈缶堪烹鼎,望去彌郊逮舉犁。料得盤山最高處,稜稜玉筍待吟題。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白澗行宮對雨》是清朝弘曆的作品。作品原文 入夜通晨晚復連,閒庭淅淅草芊芊。春霖似此希曾見,野景從茲倍可憐。歸鳥覓巢梳濕羽,征鴻遵渚叫寒煙。一犁大地農夫樂,衛士休嫌阻客鞭。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後驅逐在內廷...
白澗行宮晚景 《白澗行宮晚景》是清代詩人弘曆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離宮颯秋風,古廟森虬柏。蒼然暮色暝,蟾光露林隙。梵唱隔牆聞,清機引無斁。鐫題在壁間,拈吟復今夕。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白澗行宮疊舊韻》是詩人弘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為謁橋山整六驂,遙觀積素罨煙嵐。廿年歲月空而幻,終古恩勤夢亦諳。古樹無梢全似畫,清軒小坐卻如庵。真常識得非常住,不向維摩悟處參。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
《白澗行宮即景疊庚寅詩韻》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兩陵東先(去聲)後瞻西,叩以紀年六十齊。慮恐昨霙乍變冷,幸因連霽卻無泥。不惟澤壤麥卜餅,轉勝常時谷可犁。路既不遙到猶早,疇咨疆吏慶農題。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
盤山總管,官名。內務府所屬盤山行宮(又名靜寄山莊)之主官。掌理盤山行宮的陳設、灑掃、修繕、守衛等一應事宜,併兼管燕郊、白澗、桃花寺、隆福寺、大興莊、丫髻山等處行宮事務。額設一員,從五品。盤山行宮位於薊縣盤山南麓,乾隆九年(1744)仿照熱河行宮的布局興建。初設總領、副總領等管理行宮事務,乾隆...
野三坡園區內的構造節理非常發育,而且規模宏大、切割深,以白澗—蓬頭—莊裡大斷裂為界,分為西部斷隆區和東部穹褶曲段,兩區構造特徵和地貌景觀明顯不同。西部的“斷隆區段”,以構造——岩漿作用和急劇的斷層隆升和峽谷地貌景觀構成了上天溝花崗岩峽谷地貌及萬仞天關花崗岩大斷壁。東部為“穹褶曲段”,保留有“...
圖7-1 東陵圖式(局部)白澗行宮 205 圖7-2 奉鄉道處勘定梓宮大差經由通州境內道路村莊圖說 207 圖7-3 嘉慶十六年恭逢皇上展謁西陵禮成後巡幸山西五台迴鑾經由直隸程站圖並說(局部) 214 圖8-1 頤和園東門外至西直門路程圖 220 圖8-2 西直門至頤和園東宮門路程圖 221 圖8-3 西直門至頤和園影壁東宮門各段...
白澗水,一名易水,在州治南二十里。舊志云:水源出廣昌縣,東流經定興界會白楊水入易。一說易水源出州南安閻山,東經霸州文安縣入滱。周禮注云:易出故安。漢書注云:閻鄉,易水所出,至范陽入淶。然則謂易水發源廣昌誤矣。十景有“易水秋風。”雷溪,在州治南八十里。發源五回嶺,即徐河上流。灘水湍急...
清代,北京到東陵的御道從這裡通過,並在建了白澗、盤山、獨樂寺、桃花寺、隆福寺五大行宮。康熙以後的歷代帝王、皇親國戚、王公大臣謁陵均在境內的行宮憩息。在宣傳渠道匱乏的時代,許多地方名食小吃就是借帝王將相、文化名人之口而聲名遠播的。據史載,康熙曾來薊4次、乾隆32次、嘉慶12次。這為薊州物產及子...
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時,閉為行宮,名曰“奉天宮”。五代後唐清泰年間(934~936年),進士龐士曾在嵩陽觀聚眾講學;後周顯德二年(955年),世宗柴榮改為太乙書院,成為儒學活動中心。宋初,又更名為太室書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御賜“太室書院”匾額。宋景祐二年(1035年),...
慈禧與光緒到鞏義之後,在康家修建的“行宮”里住了一個晚上。在第二天臨走時,康家的當家人康鴻猷又通過李蓮英向慈禧捐獻了100萬兩白銀。慈禧非常高興,就說了一句“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封號就借慈禧的金口愈加名揚天下了。相關傳說 據說明末的某一天,一艘小船自洛陽順河而下,行至鞏縣康...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弘曆下江南,路經開封。巡撫鄂容安為了接駕,將巡撫衙署改建為行宮,巡撫署搬到按察使司署,按察使司署搬到大道宮,大道宮的道士們移至萬壽宮繼續布道,並改名為萬壽觀,把大道宮供奉的真武銅像移入萬壽觀中。嘉慶二年(1797年)曾特詔各直省將儲的閒款,葺修神祠。河南布政使馬慧裕認為...
白澗 平峪 山後板城 都衙公社 都衙 沙嶺西 南峪 黃峪鋪 龍門口公社 寺上 龍門 葦家峪 上港 九集莊 黑兒口 莊兒上 下港 嶺西 嶺東 店上 黃各莊 宋各莊公社 東莊 沈家庵 宋各莊 龍安 悟空寺 郭各莊 北王各莊 東水峪 色樹 偏道子公社 偏道子 野孤 莊窠 大台 趙家地 萬全莊 蛟龍口 四家井 ...
白澗公社概況 白澗公社地名圖 白澗公社地名錄 劉家頂公社概況 劉家頂公社地名圖 劉家頂公社地名錄 尤古莊公社概況 尤古莊公社地名圖 尤古莊公社地名錄 西塔莊公社概況 西塔莊公社地名圖 西塔莊公社地名錄 桑梓公社概況 桑梓公社地名圖 桑梓公社地名錄 侯家營公社概況 侯家營自然鎮概況 侯家營公社地名圖 侯家營公社地...
賢隱寺北側有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迄今有1500多年歷史的梁武帝蕭衍行宮舊址--梁王壘。時賢嶺上還有信陽抗日時期戰鬥遺址,建有抗日戰爭信陽戰場舊址紀念碑,是一塊散發持久魅力的紅色土地。南灣湖位於信陽市西南8公里處,為河南省著名的省級風景區。2012年被評為中華十大生態親水美景第五名。湖上游有黑龍潭、白...
燕郊在明清時期,是帝王從北京紫禁城離開後到達的第一座行宮。所以,燕郊站建築設計的寓意為“行宮文化、古建新風”。借鑑行宮紅牆金瓦主題,站房外立面使用陶板自身顏色以及香檳色作為主色調。站房高低起伏的屋頂,提取了古代建築斗拱的柱廊元素,凸顯了交通建築的氣勢和燕郊新城振翅欲飛的精神。燕郊站建築牆面採用大面積...
嘉應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鄉,占地面積140畝,分南、北兩院和東西跨院;北院為祭祀河神、巡河行宮建築群;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嚴殿、大王殿、恭儀亭、舜王閣;兩側對稱有掖門、御馬亭、鐘、鼓樓,更衣殿、龍王殿、風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台、道台衙署;南院原有戲樓、牌坊;觀西原有陳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