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是元代文學家虞集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第一句寫江山已非宋朝所有;第二句寫自己的漂泊歷史;第三句寫對故國的懷念;第四句寫故國淪喪的惆悵。全篇由情入景,情景交融,語意雙關,曲折含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虞集
  • 作品出處:《道園學古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1
江山信美非吾土2,漂泊棲遲近百年3
山舍墓田同水曲4,不堪夢覺聽啼鵑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至正改元辛巳: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歲次辛巳。改元:改年號。寒食日:清明節前一日或二日,為祭掃祖墓日。
2.信:的確,真是。
3.棲遲:寄居他鄉。近百年:指詩人家由四川遷居江西約有百年。
4.同水曲:指同在長江之濱。詩人祖墓在四川,而現在居住江西,都在長江水邊。
5.不堪:不忍心。啼鵑:相傳古代蜀王望帝之魂所化,啼聲甚悲。唐宋詩詞中常用杜鵑啼聲來寄託對國家興亡的悲哀。

白話譯文

江山真是美好但已不是宋代的疆土,我家長年漂泊寄居他鄉已近百年。
祖墓與廬舍墓田都在長江之濱,實在不忍心聽到杜鵑的悲鳴。

創作背景

此詩系詩人六十九歲時在江西臨川崇仁寓所所作。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正是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第三次改變年號,而這一天又恰是祭祖上墳的寒食日,詩人在祭掃祖墓時,寫此詩給其弟及子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江山信美非吾土”,“信美” 是肯定之詞,而“非”則是否定之詞。二者一正一負、一揚一抑、一次一主,恰如其分地韻和著詩人情感上的漲落。由於“江山”和“土”均是語義雙涵,故而情感的漲落也有兩層。一是寓居之臨川確實很美,曾使詩人“視之也切”、“懷之也深” ,然終非我故土。二是祖國山河確實美好,但又並非我國土。這雙重漲落既是思鄉念親所致,又是亡國之痛使然。如此開端就暗關了詩題,並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
“非吾土”的感受確實使人難以忍受,王粲《登樓賦》早就致慨於此: “雖信美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但詩人更是難乎為懷,因為他隨祖上在“非吾土”上竟“飄泊棲遲”了“近百年”。時間越長,感受越深,至正改元年、寒食之日就愈發顯得驚心怵目。所以詩人在抗墜揚抑之後又宕開了極凝重極悲涼的一筆,從時間上強化著“非吾土”的感受。這不僅見之於略事誇張的“近百年”上,而且從語義相復、語調款款的“飄泊棲遲”中亦可品出。
三四兩句循首句而生髮,第三句是揚,由“非吾土”轉入夢“吾土”,如數家珍地列出“山舍”、 “墓田”和“水曲”。它們既是詩人夢境中的歷歷景觀,又是詩人思鄉念親的斑斑心跡。而且,從這一饒有興味的排列中還透析出詩人入夢時間之長,所得慰藉之深。然而,好景畢竟不長。“夢覺”已屬“不堪”,“啼鵑”則更是難奈。夢中所得之慰藉恰恰反襯出夢醒時的失落和悵惘,淒烈的鵑啼聲更是強化著詩人回歸而不得的淒涼和痛楚。而且杜鵑的啼聲在傳統文化心理中還兼有感傷亡國和思念故鄉雙重涵義,所以“不堪” “聽”的細節中也含有亡國之痛的意思。至此,詩人由夢“吾土”又跌落到“非吾土”的痛苦而現實的感受之中。這就形成了情感上的另一次漲落,一次更淒婉更悲愴的漲落。
綰束全詩可見,思鄉之情和亡國之痛正是詩人向親人乃至後人所“示”的全部心跡。這或許也恰是詩題前何以赫然冠上“至正改元”和“寒食日”的緣故。

名家點評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李夢生:這首詩的用典用句,妙在含蓄不露,不見湊合之跡,詩中用的兩個典句,都為人常用熟見,但能用來與眼前情景吻合入轍,又使人因此而產生聯想,誘導你去體會言外之意,揣摩作者的複雜心態,可以說是在驅使典故上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號道園,祖籍仁壽(今四川省仁壽縣),後遷居崇仁(今江西省崇仁縣)。元成宗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學教授,累遷至奎章閣侍書學士。他在當時很有詩名,與楊載范槨揭傒斯並稱為“延祐四大家”。詩以典雅精切著稱,但內容上應酬、題畫之作過多。有《道園學古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