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氣掩蔽是指利用有香氣的物質與臭氣物質混和以改變臭味的脫臭方法。臭氣掩蔽過程中原臭氣物質不發生任何化學變化二多用於不便處理的低濃度臭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臭氣掩蔽
- 外文名:masking of odor
- 學科:生態工程
- 領域:環境科學
簡介,惡臭控制,惡臭處理,惡臭氣體,
簡介
臭氣掩蔽和中和作用向廢水或尾氣投加化學藥劑,以掩蔽惡臭氣味。掩蔽劑基本是芳香油,其最常見的香味是香草,不過掩蔽劑並沒有改善或中和惡臭。
惡臭控制
惡臭廣泛地產生於工農業生產,市政污水,污泥處理以及垃圾處置過程。惡臭公害有損於周圍環境。某些惡臭氣體被歸類為有毒污染物,其排放受到有關空氣污染法規的約束。該類有毒氣體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本文著重討論市政污水,污泥處理以及垃圾處置過程產生的令人討厭的臭味,能使人們的心理,感官造成不愉快的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惡臭污染排放標準》GB14554-93定義惡臭為:一切刺激嗅覺器官引起人們不愉快及損壞生活環境的氣體物質。為了保護和提高各類處理現場及周圍環境衛生質量,減少對空氣造成二次污染,對惡臭進行有效的控制已勢在必行。
惡臭處理
惡臭氣體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對人體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會使中樞神經產生障礙、病變,引起慢性病、急性病。雜環香料的閾值低、氣味強度大且不愉快,在生產和包裝過程中極易有大量的氣味逸出,對公司內部和周邊人群易造成身心不愉快。該廠產生的廢氣濃度較低,成分複雜,監測難度大,治理困難。國外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便開始了惡臭氣體污染治理的研究,並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我國20世紀80年代才開展惡臭氣體污染的調查、測試和標準方面的研究,而對脫臭技術的研究則是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進行。
惡臭氣體
工業生產、市政污水、污泥處理及垃圾處置設施等是惡臭氣體的主要來源。惡臭氣體主要產生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排污泵站、進水格柵、嚗氣沉沙池、初沉池等處,污泥處理過程中的污泥濃縮、脫水乾化、轉運等處,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堆肥處理、填埋、焚燒、轉運等處,以及化學製藥、橡膠塑膠、油漆塗料、印染皮革、牲畜養殖和發酵製藥等相應的產生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