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樗皮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臭樗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具有收斂,解毒,和血之功效。主治痔瘺,下膿血不止。

基本介紹

  • 名稱:臭樗皮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六十
  • 功用:收斂,解毒,和血
  • 主治:痔瘺,下膿血不止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臭樗皮(微炙,銼)一兩(30g),酸石榴皮一兩(30g),地榆(銼)一兩(30g),黃連(去須)一兩(30g),艾葉(微炒)三分(3g),阿膠(搗碎.炒今黃燥)一兩(30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兩錢。食前粥飲調下。

功用

收斂,解毒,和血。

主治

痔瘺,下膿血不止。

方義

痔病為肛部靜脈曲張,腸中滯熱,大便乾燥,時出血。漏症經常滲出液體,久不收口,長為肛部結核之表現,有出膿現象,又多為感染所致。此方所以都可以治療,因配方用樗白皮能清腸熱中濕、澀腸、止血,黃連消腸中炎症。地榆苦酸寒,清熱,促進腸肛吸收,為痔漏專藥。石榴皮澀斂潰面,阿膠珠止血,鞏固肛部潰點黏膜。如此可使腫消,血膿停止,潰點迅速收斂。一味艾葉辛溫以反佐苦寒而中和之,即內經“溫熱煦之”意義。空腹粥飲送下,使藥物迅速達於病灶。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治痔瘺,下膿血不止,臭樗皮散方:臭樗皮一兩,微炙,銼,醋石榴皮一兩,地榆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須,艾葉三分,微炒,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