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1.5毫米左右,寬4.6毫米左右。
臭椿溝眶象體黑色。額部窄,中間無凹窩;頭部布有小刻點;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密布粗大刻點;前胸前窄後寬。前胸背板、鞘翅肩部及端部布有白色鱗片形成的大斑,稀疏摻雜紅黃色
鱗片。卵長圓形,黃白色。
幼蟲
長10至15毫米,頭部黃褐色,胸、腹部乳白色,每節背面兩側多皺紋。
蛹類
長10至12毫米,黃白色。溝眶象屬鞘翅目象甲科,同臭椿溝眶象形態近似,但體形稍大。
生活習性
臭椿溝眶象食性單一,是專門危害臭椿的一種枝幹害蟲,主要以
幼蟲蛀食枝、乾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因切斷了樹木的
輸導組織,導致輕則枝枯、重則整株死亡。
成蟲羽化大多在夜間和清晨進行,有補充營養
習性,取食頂芽、側芽或
葉柄,成蟲很少起飛、善
爬行,喜群聚危害,危害嚴重的樹幹上布滿了羽化孔。臭椿溝眶象飛翔力差,自然擴散靠成蟲爬行。
地理分布
危害症狀
初孵幼蟲先危害皮層,導致被害處薄薄的樹皮下面形成一小塊凹陷,稍大後鑽入木質部內危害。
溝眶象常與臭椿溝眶象混雜發生。幼蟲主要蛀食根部和根際處,造成樹木衰弱以至死亡。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 2代,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幹內或土內
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越冬幼蟲化蛹,6—7月成蟲羽化,7月為羽化盛期。幼蟲為害4月中下旬開始,4月中旬—5月中旬為越冬代幼蟲翌年出蜇後為害期。7月下旬—8月中下旬為當年孵化的幼蟲為害盛期。蟲態重疊,很不整齊,至10月都有成蟲發生。成蟲有假死性,羽化出孔後需補充營養取食嫩梢、葉片、葉柄等,成蟲為害1個月左右開始產卵,卵期7—10天,幼蟲孵化期上半年始於5月上中旬,下半年始於8月下旬—9月上旬。幼蟲孵化後先在樹表皮下的韌皮部取食皮層,鑽蛀為害,稍大後即鑽入木質部繼續鑽蛀為害。
蛀孔圓形,熟後在木質部坑道內化蛹,蛹期10—15天。受害樹常有流膠現象。與此蟲合併發生的還有“溝眶象”。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
加強植物檢疫,勿栽植帶蟲苗木,一旦發現應及時處理,嚴重的整株拔掉燒毀,同時無論是
苗圃還是園林綠化工程都應控制
臭椿或千頭椿純林的栽植量,減少蟲源和防止蟲害蔓延。
人工防治
用
螺絲刀擠殺剛開始活動的幼蟲。4月中旬,逐株搜尋可能有蟲的植株,發現樹下有蟲糞、木屑,幹上有蟲眼處,即用螺絲刀撥開樹皮,幼蟲即在蛀坑處,極易被發現。這項工作簡便有效,只是應該提前多觀察,掌握好時間,應在幼蟲剛開始活動,還未蛀入木質部之前進行。
藥劑防治
1、藥殺幼蟲:在幼蟲為害處注入 80%
敵敵畏50倍液或40%
久效磷100倍液,並用藥液與粘土和泥塗抹於被害處。還可試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
氧化樂果乳油3~5倍液樹幹塗環防治。
2、根部埋藥:根部埋3%的
呋喃丹顆粒。
3、在5月底和8月下旬幼蟲孵化初期,利用幼齡蟲咬食皮層的特性,在被害處塗煤油、溴氫菊酯混合液(煤油和2.5%溴氫菊酯各1份),也可在此時用1000倍50%
辛硫磷灌根進行防治。
4、利用成蟲多在樹幹上活動、不喜飛和有假死性的習性,在5月上中旬及7月底至8月中旬捕殺成蟲。化學藥劑可採用90%
敵百蟲晶體、75%
辛硫磷乳油、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2.5%
溴氰菊酯1500倍液。 也可於此時在樹幹基部撒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毒殺。
5、成蟲盛發期,在距樹幹基部30厘米處纏繞塑膠布,使其上邊呈傘形下垂,塑膠布上塗黃油,阻止成蟲上樹取食和產卵為害。也可於此時向樹上噴1000倍50%辛硫磷乳油。
注意事項
1、以上幾種方法在6-7月可以同時進行,防治順序應該先埋藥,再噴藥,最後注射防治。
2、注意施藥安全,特別是在呋喃丹的使用上面。呋喃丹屬於高毒農藥,在平常的使用中注意點有如下幾點:
a、施藥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口罩、手套,不可以直接用手接觸藥劑(即使在戴了手套的情況下)。
b、施工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
c、工作後,摘除手套和口罩後,立即清洗手臉及可能接觸到藥劑的部位。
d、摘除後的口罩和手套應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