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一首游賞風景、寄贈友人之作,詩中描寫自金陵至白璧山、天門山一路而行的景色,詩末寫與友人不能同游的惆悵及友誼長存的期望。詩以寫景為主,卻又不乏抒情妙筆。全詩語言清逸,過渡自然,情景交融,富有韻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 作品別名:自金陵泝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
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
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白璧山:在今安徽當塗,天門山在太平府,二山夾大江。水曰博望,西曰梁山,對崎知門。句容,今屬漢蘇。主簿:為縣令佐官。
⑵滄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溯(sù):逆流而上。溯流:逆著水流方向。
⑶山陰雪:用晉人王徽之典故。《世說新語》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山陰:今浙江紹興。
⑷幽人:幽隱之人;隱士。宵征:夜間出行。《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毛傳:“宵,夜;征,行。”
⑸賈(gǔ)客:商人。《後漢書·班超傳》:“六年秋,超遂發龜茲、鄯善等八國兵合七萬人,及吏士賈客千四百人討 焉耆 。”
⑹進帆:謂利用風力揚帆使船前進。
⑺牛渚:今安徽馬鞍山采石磯。據《一統志》載:牛渚山,在太平府城北二十五里,下有磯,曰牛渚磯,去采石磯近一里。
⑻信風:隨時令變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風。
⑼故人:此指王主簿。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
⑽新賞:欣賞新奇景色。胡越:喻相隔遙遠。
⑾青蘭花:俗你草蘭,又名春蘭。一莖一花,花清香。一莖數花者為蔥。也有開放於秋季的。古人以蘭花喻友情。
⑿惠好:恩愛,和諧,友好。

白話譯文

自青蒼色的大江逆流而歸,行至白璧山賞玩秋月。
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陰之雪般皎白令人興發。
隱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賈買賣人忘記了早晨出發。
揚帆再行來到天門山,回頭望去牛頭渚已被掩沒。
大江長啊季風按時吹來,太陽升起夜霧消散。
老朋友近在咫尺卻未見面,不能共同欣賞奇景相隔如胡越。
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願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創作背景

從詩題可知,李白此行從金陵出發,乘舟溯流而上,過白壁山,到天門山,寫成此詩,寄句容王主簿。據《江南通志》可知:白壁山在太平府城北三十里,有三峰,中峰最峻。《太平府志》稱:白壁山,一名石壁,在郡治北二十五里化洽鄉,濱江三峰,中拔起如堊,有石似龜狀,俗名龜山。又據《一統志》:天門山,在太平府城西南三十里,二山夾大江,東曰博望,西曰梁山,對峙如門。《舊唐書》本傳載,李白與崔宗之“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李白與崔宗之友善,杜甫飲中八仙歌》曾這樣描述崔氏:“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其少年英俊,倜儻不覊,與李白的瀟灑飄逸相得益彰,二人乘舟夜遊,引起觀者如堵,可謂適不足怪。此詩所寫是從金陵泝流而上,是否為採石至金陵的此行之尚不得知,然而,李白愛游勝境,生性豪邁,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謂其“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勝境,終年不移。”似此乘舟夜遊、觀水賞月之舉,當不止一二次。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起句擒題,“滄江泝流歸”,謂沿長江逆流而上,起自金陵,雲“歸”而未道及終點,恐怕大抵不出太平府(今安徽當塗、蕪湖)一帶。在歸途中過白壁山,此山之三峰,本已是“中起如堊”,加以秋月郎照,當然更見其白了,“白壁見秋月”,此句看似平實,卻深得自然風致。在白壁山下看見秋月,一“見”字,悠然自得,不期而遇,正如陶淵明飲酒》中的“悠然見南山”,自然無為之中,意與境會,真味盎然。上句“白壁見秋月”,下句“秋月照白壁”,非僅是上下句連的頂真句式,而且二句中僅換當中一字,余為“白壁”與“秋月”的詞序顛倒,頗饒民歌風味。“秋月照白壁”,在平淡自然之中,作者由“見秋月”的無心而得,轉為凝心觀照,注視月色下的白壁山。山色之白更得月色之白,“皓如山陰雪”,此句足傳月光下白壁山的迷人風采了。晉人在山水賞會之中,對自然風光一往情深,李白形容月下山色如“山陰雪”,不僅出於《世說》,而且亦如晉人那樣,懷有對山水的無比熱愛。李白不僅對此景色深為留連,而且推己及人,以自己之心為他人之意,用“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進一步渲染月色、山色之美。《詩經》中有“肅肅宵征”之句,李白雲“幽人停宵征”。商賈逐利而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卻也“忘早發”。幽人與賈客之所以駐足不行,是因為被自然界的動人美景深深吸引住了。
在“溯流”的過程中,“白壁山玩月”是第一個高潮,雖然幽人停其宵征,賈客亦忘早發,但“林無靜樹,川無停波”,總不能容與江中忘其所歸,何況還總有“行舟催發”一幕吧,於是,船又繼續泝流而上,“達天門”而成第二個高潮。
“進帆天門山”,一“進”字足見體物之妙,既是進發之意,又是因地形而言。由於江東的博望山(東梁山)與江西的梁山(西梁山)夾江對峙,形似天門,船行至此,有入門之感,故“進帆”二字確是傳神之筆。“回首牛渚沒”,因天門聳峙,遮斷視線,回首眺望,已不見牛渚山蹤影了。李白《望天門山》寫道:“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此處的江山形勢可見。前句“進帆”,後句“回首”,一進一回,極得生動之致,物色與人之精神皆治。夜間已去,曙色漸現,“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此二句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江間美景:江風沾著長川吹拂,日出而宿霧漸歇。杜甫曾稱道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日出宿霧歇”,就是化用鮑照詩句“江寒霧未歇”而來,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亦云:“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可見李白雖推尊漢魏風骨,卻也不廢六朝的清詞麗句,對其有所汲取和熔鑄。
詩至於此,“白壁山玩月”與“達天門”兩個內容均已完成,前者的山色與月色,後者的山勢與風、霧,均傳其神韻,得其氣象。於是,再轉為“寄句容王主簿”的第三個內容。“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據《唐書·地理志》可知,江南東道昇州江寧郡有句容縣,離此地不遠,“在咫尺”並非誇張過甚。然而,咫尺之遙竟成胡、越之遠,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其間距離遙遠為一義;另一義則如《吳越春秋》所說“胡馬依北風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類相親之義也。”李白為人傲岸,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平交諸侯,長揖君主,王主簿以九品官當“故人”之稱,如非深知,必與李白為人有相似之處,胡越之嘆的同類相親之義,或許不是妄加。詩人並未說出咫尺成胡越的原因,而深切地表達了作者詩人對王主簿的一片深情:“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這未免令人想起《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也令人想起陸凱的《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禮輕情重,詩雖止而情未止。
李白喜游山水,“凡江、漢、荊、襄、吳、楚、巴、蜀,與夫秦、晉、齊、魯山水名勝之區,亦何所不登眺。”(劉楚登《太白酒樓記》)李白尤愛月亮,其字為太白,孩子叫明月奴,詩中常寫明月,這是他嚮往光明、純潔,痛恨污濁、庸俗所致。此詩之大江、明月、白壁如雪,既是詩人所見之處境,又是詩人所發之內心,堪稱情與景融,意與境合。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陰雪”。明月下的白壁山,如山陰雪景的皎然潔白,懸照大江之上,似一幅靜止的圖畫。而“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卻是四個活動畫面的轉換。進、回、來、出、歇五字,皆極平常,又恰到好處,入天門、望牛渚,風來、日出、霧歇,時間推移,行程亦變,景物變換,極其自然。白壁玩月為靜,天門行舟為動,分則各得其宜,合觀互為映襯,在李白的筆下,有郢匠運斤之妙,轉接自如,毫不費力。
此詩以寫景為主,卻又不乏抒情妙筆。前面的“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是將己情移之於人,以停徵,忘發言秋月白壁之景色迷人,加深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後面的咫尺之嘆、胡越之慨,足見李白與友人的一片深情,而寄君青蘭之舉,惠好不絕之想,更翻新了古詩意境,使人有情韻不竭之感。

名家點評

遼寧大學學報》主編宋緒連:此詩在太白集中雖非名篇,然而大家之作,自不同凡響,全詩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如風吹水上,自然成文,平淡無奇之中頗饒韻致,細味之令人嘆賞不已。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