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紅茅燒酒

自貢紅茅燒酒

自貢紅茅燒酒又名母子酒,源自於清朝乾隆年間至解放後百年滄桑母子釀酒的故事。

紅茅燒酒源自唐宋,歷史悠久,蘊含了千年鹽都鹽場生活習俗,見證了千年鹽都井鹽生產的繁榮,是我國釀酒工業多元化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方向紅茅燒酒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對提高當地民眾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紅茅燒酒是 “榮州紅酒”古法釀製技藝傳承至今而得的一款風味獨特的“白酒中的紅酒”。

2022年11月23日,獲評自貢市首屆民眾最喜愛非遺美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子酒
  • 別名:紅茅燒
  • 類型:酒類
發展歷程
清代乾隆年間
資州七賢街有位姓毛的落魄文人,名翰章,雅好詩詞歌賦,以墨客騷人自況而自號“毛騷”。此公才華橫溢卻文星不顯,累試不第,迫不得已而團館教書,到離城十餘里路的牛寨溪李家花園教私學。毛先生嗜好杯中之物,教書時也是一面授課一面飲酒,頗具名士風度。他的學生中有個胖子娃兒名叫曹俊堂,經常都用瓦罐裝些酒來,送給老師喝。那酒色澤金紅,酸甜適度,香氣芬芳,回味悠長。毛先生平時精神不振,記性不好,愛打瞌睡,喝了此酒便神清氣爽。他越喝越上癮,問學生是哪裡買的,學生說是自己家中釀製的。他要拿錢給學生,學生說這是他母親叫他送來給先生提神醒腦的,不收錢。毛先生便親自登門致謝,見是一個燒酒作坊,家中只有母子二人,其母孀居多年,祖無恆產,卻繼承了曹家祖傳的釀酒秘法。她要求毛先生給此酒取個名字,先生說:“普天之下,芸芸眾生,只有你母子二人有此絕招,就叫‘母子酒’吧!”並賦詩一首:“煙波渺渺霧飄飄,富貴神仙國舅曹。母子辛勞釀玉液,開懷一醉紅毛騷!”母子二人連聲稱謝,並將毛先生寫的這首詩裝裱後懸掛於燒坊之中,從此人們便將此酒稱為“母子酒”,又叫“紅毛騷”,後來又喊成“紅茅燒”、“富貴酒”,在文人雅士和殷實富戶中備受歡迎。光緒年間,被慈禧太后稱為“字妖”的川南名士包弼臣資州學政(相當於地區教育局長)。此人嗜酒如命,對母子紅茅燒情有獨鐘,常將酒液裝入紫砂壺內,隨時都要啜幾口。他愛寫字,但是沒有喝酒便無精打采的,寫的字也軟綿綿的,毫無神韻;一旦喝了紅茅燒酒,他便神采飛揚,寫的字龍飛鳳舞,筆酣墨暢,力透紙背。他學生名叫駱成驤,一天早上向他請安的時候,他正在飲酒寫字,見到得意門生來了,便即興在宣紙上寫了“巴蜀紅茅燒赤壁”,作為上聯,叫學生作對,駱成驤便對以“曹劉煮酒論英雄”,包弼臣聽了連聲叫好,誇讚學生才思敏捷,必成大器。後來駱成驤果然獨步鰲頭,大魁天下,中了狀元。
光緒二十一年
狀元公回鄉省親,資州州牧高培谷和學正包弼臣為之設宴接風,包弼臣叫曹家專門精釀了兩壇紅茅燒相慶,在宴會上推杯換盞,喝得精光,使得母子紅茅燒更加盛名遠揚。民國初年,駱成驤被推選為四川省議會會長,客居成都,與趙熙林山腴、徐子休等十二位社會名流結為“五老七賢”,經常聚在一起詩酒唱和,譏評時政,而每次聚會都是以狀元公從家鄉帶去的母子紅茅燒助興。趙熙說:“這酒很怪,最合我們這些酸文人的口味。包夫子是字妖,寫的字是妖字;我們這些老朽被人視為怪物,就喝這種怪酒吧。”但曹俊堂母子二人的後輩恪守“祖規”,將其釀酒秘法定為“傳兒不傳女,傳媳不傳婿”,還限制產量,使得此酒益發珍貴,成為富貴人家之奢侈品。
母子紅茅燒供不應求,便有許多烤酒作坊冒名頂替,甚至連仁壽井研榮縣內江安岳等周邊各縣也爭相仿造,一時間“紅茅燒”成了酒的代名詞,而原汁原味之正宗母子紅茅燒則只有資州曹氏一家。
解放後
曹俊堂母子的後人已經傳到第八代,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小打小唱地在鄉間生產了一段時間,後來便受到“文革”風暴“割資本主義尾巴”的衝擊,一度停產,其技藝也幾近失傳。改革開放後,由紅茅燒第九代傳人發起,以技術作為投資,與原資中縣重龍酒廠主管生產和技術的副廠長李建平等人聯合,組建了“四川母子酒業有限公司”,產品一問世便聲譽鵲起,好評如潮。古人曰:“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當年毛騷公開懷一醉,明月清風,幾多概嘆;於今紅茅燒再展風姿,蜀水巴山,盡占風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