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團”活動,崇尚與陌生人自由擁抱。最早向世界推行這個活動的是美國人賈森·亨特。活動的靈感來自於他去世的母親。5年前亨特在母親的葬禮上聽到許多關於母親的事跡,得到過亨特母親幫助關心過的人回憶從她那裡得到的溫暖,一方面受到母親故事的感召,另一方面感覺自己需要藉助他人提供的溫暖來克服喪母的悲痛,亨特做了個寫著“真情擁抱”的紙牌走上家鄉的大街。第一個與他“真情擁抱”的人是一個路過的姑娘,她停了下來,看了看紙板,毫不猶豫地向亨特張開了雙臂。從這一天起,“FREEHUGS”這個關於愛和分享的運動開始在全美國蔓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由擁抱
- 時間:2015年
- 崇尚:與陌生人自由擁抱
- 提出者:Juan Mann
起源,在中國,各界反映,出現意義,引發爭議,怪現象,前進道路,
起源
2007年,一位名叫Juan Mann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鬧市街頭手舉“自由擁抱”的牌子將這項運動推向了全球化的網路世界。他在大街上舉上牌子,上面寫著“Free Hugs”,讓大家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和溫暖的感覺。在社會越來越發展的情況下,網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你甚至可以直接和在美國的陌生人面對面;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身邊的人。你可以和遠方的陌生人促膝長談,卻很少和自己的鄰居說一句話。Free Hugs告訴我們的是:今天你抱了沒有?Mann說,這是讓大家笑容綻開的一種方式,“因為只要有一個人跟我擁抱,就會帶動從旁經過的五個路人臉上的微笑”。想想每天都有機會遇見許多陌生的臉孔,大家目光接觸時大多都帶著警覺,排斥,甚至敵意,大多數時候我們是為了免於傷害,所以選擇保持距離,我想更大力,更誠摯的擁抱,得到的溫暖和理解應該遠多於疏遠帶來的誤解和傷害。今天你抱了沒有?
在中國
把Free Hugs帶到中國的是長沙的年輕人才子豪,他在看到Juan Mann的活動後十分感動,於是和幾個熱心的網友在長沙組成了中國第一個“抱抱團”。他們於2006年10月21日下午1點鐘,在長沙黃興路步行街組織了第一次擁抱活動,並把當天的活動製作成視頻上傳到了網際網路。隨著視頻的網路傳播,抱抱團活動熱潮蔓延全國。他們的行為是純粹的行為,引起的效果也是正面的、積極的。
另外一個有代表性的團體是北京抱抱團美女于樂。于樂不可否認地在成功塑造自己的同時也讓FREEHUGS更快速地被更多的人認識,但她起的作用負面居多。引起這種想法是由於其把FREEHUGS當成個人宣傳的工具,其中有一次看望老人,出現抱抱團與于樂碰面,大家都刻意的與于樂保持距離!這種混亂的局面(各地到處都是抱抱團,都抱上隱)直接導致了中國地區發起人長沙的才子豪和其朋友退卻了。
各界反映
“抱抱”:我們用擁抱冰釋陌生人之間的冷漠。
路人:被擁抱的那一下,我很幸福。
心理學教授:擁抱的友好會促進社會和諧的良性循環。
總結:撇開各人的身份,地位,性別,種族等等,平等地給予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份溫暖,去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關懷的人,無論大小,也許這就是free hugs所要發揚的精神吧.創造一個平等溫暖善良的世界。
出現意義
擁抱作為一種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在我們中國的確使用的不多,我們中國人天性內斂、羞澀,有時甚至有些拘謹。我們彼此交流的方式更多地是用語言和表情,肢體語言多數也就停留在握手上。
“抱抱團”的出現,對我們有著這樣傳統習慣的國家,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傳播作用呢?它能帶給他們所期望的那種美好感受嗎?“抱抱團”的初衷是好的,但連熟悉的人都很少擁抱的人,能從中體會擁抱帶來的溫馨愉快的感受嗎?我想在擁抱的那一瞬間,他們感覺更多的可能是尷尬和不自在,或許還有些對這種行為的不理解。總之,在他們還沒有太弄明白擁抱的含義,還沒有投入地去體會擁抱帶來的幸福感之前,擁抱行為就已經結束了,從這個角度說,擁抱的目的也就沒有很明確地達到。
家人之間,朋友之間,特別是愛人之間或者父母和兒女之間,偶爾適度的擁抱的確能傳達彼此的關心、愛護、想念等親切的情感。我的女兒就是這樣,每天放學和我見面都要擁抱一下,然後再安心地去做作業。擁抱的時間很短,也許只有幾秒鐘,但它足以表達我們一天沒有見面的想念和見面後的愉快心情。
但是,“抱抱團”這種形式,有人是不贊成的,表達愛心的方式有很多種,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種,為什麼不選一種適合我們中國人習慣的方式呢?比如有人提到的“微笑團”,或者是“問候團”、“握手團”什麼的,都可以讓人更愉快地接受,因為畢竟,擁抱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一種比較親密的行為,不象外國朋友那樣比較適應和易於接受。
所以,我們感謝“抱抱團”的美好願望,但也真誠地建議他們改進一下表達方式。已經擁抱的也就那樣了,不必太在意網友們的評論。只要最初的目的是美好的,無愧於自己的內心就夠了。中國人之間的確需要溝通和交流,希望你們的努力能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和諧,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
引發爭議
我需要關懷,但我不需你的擁抱!
——自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播出以來,冷漠之風愈演愈烈,一些人借著人們的善良與友好大行騙術,為此,個別中國小還將“不要與陌生人說話”寫進了《入學安全須知》。這雖然有矯枉過正之嫌,但它還起碼錶明,與陌生交往,我們還是應當留個心眼兒、多點智慧。在這種防衛式的緊張的人際關係條件下,有多少人願意接受陌生人的擁抱?答案不言而喻。(南國早報30日)
抱抱團,笑笑團能解決中國人的精神荒漠嗎?
見人就抱,組織在一起笑,能解決中國人的精神荒漠嗎?
且說“抱抱團”的怪異和突兀
“抱抱團”們要減少冷漠,改善人際關係的動機還是要給以肯定。但不能僅僅限於一時衝動的簡單模仿,而置國情和實際成效於不顧。在網路視頻上見到一外國人搞“陌生擁抱”,便見樣學樣照搬照套地也去“抱”,難免失之於底蘊不豐和膚淺。即便在西方國家也罕見“陌生人擁抱”,卻突然在我們國度里出現,一次竟能達到30多人規模,而且還此起彼伏大有“風起雲湧”之勢。倘若那么簡單的“一抱”就能消除冷漠隔閡,也太容易了!而且也不至於現今仍有冷漠存在了。“抱抱團”還是就此打住吧。
我們需要怎么擁抱
在網上搜尋FREE HUG,搜尋抱抱團,才發現這事件是如此的火熱。也許分析家們會說是人情冷漠、城市化的結果。李銀河也許會很欣賞。但是我想這個也是說不定的東西。未來的評價如何還不好說。我想這或者只是城市化的一種激進行為罷。我不贊同~我們需要怎么擁抱?
這個活動倡導的目的也許是好的。但是未來的演變肯定超出別人的想像。當然,也許這只是一種炒作,也許只是一次策劃~要是有積極意義,也就只是促進人們對人情冷漠的關注罷了。
專家斷言:抱抱團誘發性暴力
因此,抱抱團走上街頭與異性擁抱,在性想像力相當豐富的中國人眼裡,就無異於妓女在花街柳巷裡拉客。所以,有專家指出,在西方人看似平常的擁抱里,中國人看到的卻是擁抱以外的東西。在東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的現實情況下,抱抱團不可能達到促進社會和諧的目的,而且還有可能引發一些人的性暴力。
事實上,專家的預言決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北京的抱抱團已經從街頭、社區,走進了農民工聚集的工地。要知道,外地來的農民工大多數數月不回家,而且是兩地分居。在人們關心農民工工資的時候,還有一個性饑渴的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這個群體。
怪現象
一路走來,面目全非的“抱抱團”
2007年11月1日,北京街頭,兩個美女擁抱農民工,美女的朋友拍下照片貼到網上,引發轉貼無數。擁抱農民工兄弟的兩個美女一個叫于樂,一個叫琪琪格。琪琪格曾參加超女比賽,止步於湖南唱區20強,後來據說不懼500萬違約金與天娛解約。舉債自費發行了一張專輯《洋娃娃》。
網路紅人小胖抱抱團
網路時代的一個重要產物,就是明星平民化,多個網路紅人紛紛出現,小胖就是其中之一。小胖以其獨特的幽默外形,幾年間極大的豐富了廣大網民的生活,給眾多的網友帶來了歡笑。據主辦方之一的香江野生動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聖誕主題活動的舉辦,旨在讓更多人更加的了解動物,關愛動物,讓它們和人類真正的成為朋友。該負責人透露,小胖本人也是一個極其愛護小動物的“動物友人”,此次他將作為關愛動物的“親善大使”出席該活動,帶頭與小黑熊進行親密接觸,並帶領“抱抱團”展開向陌生人擁抱活動,記者在電話採訪小胖時,他表示很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參加關愛動物的活動當中,給到大家更多的歡樂。
歌手因抱抱團走紅
歌手于樂因2007年11月3日發起北京抱抱團而成為網路紅人,她向民工主動獻擁抱的美女照連續占據各大報紙網站頭條。于樂在她的部落格里特意發表申明,以澄清成名以來的各種不實傳聞。
一塊錢抱10秒鐘——美女抱抱團
2006年12月24日,一群年輕人在武漢群光廣場舉行“收費擁抱”活動,並明確在告示牌上標出了“一元擁抱一次限時十秒”的字樣,讓很多市民費解。
前進道路
探索——愛心公益路線“抱抱團”
新生愛心公益組織——昆明抱抱團
這種秉承西方博愛精神又符合中國現實社會需要的“抱抱團”正在被廣大的民眾所接受。也在國內有史以來所有的“抱抱團”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