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或死亡

自由或死亡

《自由或死亡》是其中一部代表作。書中的人物和故事,絕大部分是作者親身經歷,親眼所見。作品不僅讚美了克里特人對自由的追求,也無情鞭笞了英雄主義掩蓋下島民狹隘和偏執的一面,引起報界攻擊他是克里特島和希臘的叛徒。事實上,這樣的作品,正是在深沉的愛中才能寫作出來。

基本介紹

  • 書名:自由或死亡
  • 作者:(希臘)尼科斯·卡贊扎基斯 
  • 譯者王振基 
  • ISBN:9787544702461
  • 類別:希臘現當代文學精選
  • 頁數:396頁
  • 定價:28.50元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0/01
  • 裝幀:平裝
關於作者,作品賞析,

關於作者

“用鮮血覆蓋家鄉荒瘠的山頭!”
尼科斯·卡贊扎基?1883-1957? 是20世紀享有國際聲譽的希臘作家,代表作有《自由與死亡》《基督的最後誘惑》《奧德修記現代續篇》和《希臘奇人佐爾巴》等。他的作品廣為傳頌,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希臘人”這個詞,已經足以說明卡贊扎基一些不同於他人的個性魅力。他的作品被譽為復活了荷馬的精神,具有古代英雄史詩的氣概。確實,很少有當代作家能夠寫出這樣氣勢磅礴、充滿酒神精神,又洋溢著對理性的追求的作品,能夠用這樣博大的胸懷去審視人類的誘惑和苦難,把奔放和壓抑、偏執和對自由的追求結合得如此之好,如此殘酷又如此優美。
卡贊扎基出生在地中海克里特島的坎迪亞港。克里特島是希臘文明的發祥地,有著名的米諾斯王宮和數不盡的古蹟。當時,希臘在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下將近四百年後,已經獲得獨立,但這個獨立是不完整的,克里特島仍在土耳其人的鐵蹄之下呻吟。島上民族情緒強烈,瀰漫著爭取獨立和自由的英雄主義氣氛。“自由或死亡”,就是克里特島的一句格言,意即“不自由毋寧死”。這種成長環境對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影響。
1897年4月,希土戰爭爆發,戰爭持續了一個月,最後仍以土耳其勝利告終。19歲的卡贊扎基被家人送往諾克索斯島上法國人辦的天主教學校就讀,開始學習法文與義大利文,並接觸西歐哲學。其後,他進入雅典大學攻讀法律,後又前往巴黎追隨柏格森研讀哲學,受到其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接著,他潛心研究尼采的思想,從他後來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深受尼采超人哲學的影響。後來他更揚棄了尼采哲學,走向佛學;又放棄佛學,轉向共產主義。最後卻又拋棄了馬克思,重新回到基督的懷抱。但這個回歸,並不是回到一個虔誠教徒對上帝的頂禮膜拜,而是融合了他本人的經歷和哲學思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看法。正因為如此,《基督的最後誘惑》被看成異端邪說,在他死後,希臘大主教拒絕讓他的屍體停放在教堂中。甚至在他死後30年,該書被好萊塢拍成電影時,還受到廣大教徒的抗議和抵制。
五十年代前後,卡贊扎基以克里特島為背景創作的幾部小說相繼面世,轟動西方文壇。

作品賞析

《自由或死亡”意為“不自由,毋寧死”,是希臘克里特島人民反抗外國入侵和壓迫的一個戰鬥口號。克里特島擁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作者就是在那裡成長,與被壓迫者同呼吸、共命運。小說中的故事和人物,絕大多數是作者親身經歷和看到過的。書中通過席發卡斯三代人的經歷,生動地反映了克里特人民在幾百年殖民統治期間,進行的武裝起義,表現了人們對生命與自由的渴望。小說中不同階層和陣營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動自然。作品表現了希臘人民的世態風俗,且充滿了哲理。
人類的自由是卡贊扎基一生探索的重大主題,也是本書的主題。這個“自由”,不僅是民族的自由,也是人本身的自由。
故事描寫了一個克里特英雄家族幾代人前仆後繼的鬥爭。主人公米哈伊隊長是作品的靈魂人物。他過人的力量和勇氣讓人聯想到古希臘神話英雄赫拉克利斯。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尼采式的超人,憑藉意志的力量,超越了物質,超越了俗人眼中的勝負而達到更高的境界。他的靈與肉的鬥爭,是小說前半部分的主線。
在故事的後半部分,米哈伊隊長明知道戰爭沒有勝利的希望,仍然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為已經無望的事情而奮鬥,這似乎是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可是卻表達了作者的一個重要觀念: “人最壯麗的時刻不是獲得幸福,而是為獲得幸福而戰鬥。”
米哈伊隊長之父,百歲老人席發卡斯隊長則是一個寄託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他一生都在為自由而奮鬥,性格開朗,思想熱烈奔放,熱愛世界,熱愛克里特島。他對愛孫特拉薩基的這段話表達了克里特人視民族解放為己任的精神:
要比我們所有的人都強,特拉薩基,我們克里特人,並不像其他人,你要記住。我們擔負著雙重任務。世界上別處的人,一個牧人,只要看守好他的羊群就行了;一個莊稼漢只要想著他的牛、雨水、耕地就行了;一個商人只顧做買賣就行了。可是一個克里特人,除了他本身的工作以外還得想著克里特。
席發卡斯隊長的長孫柯斯馬斯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他遠赴西方求學,受到了西方思想的薰陶,眼界開闊,敢於違背傳統思想,娶一個從俄國逃亡出來的猶太女人。面對戰爭,他不像前輩那樣,以為單憑一腔熱血去戰鬥就可以解放克里特,而是把戰爭放在國際形勢下考慮,並無情地指出: “……克里特這一次還是注定要失敗的。它國弱,沒有財力,沒有海軍,尤其是沒有歐洲的支持。克里特是一塊肥肉,目前放在蘇丹的盤子裡對各大國都有好處。等到蘇丹完蛋,該分肥的時候,它們都有希望吃這塊肥肉的。而反過來,假如把克里特歸還希臘,那么,不管是上帝還是魔鬼,誰都無法再把它分割出來。” 但最後,他受到克里特人民,尤其是叔叔米哈伊隊長的旺盛鬥志的感召,毅然投入這場沒有希望的戰鬥,用鮮血鋪蓋了家鄉荒瘠的山頭。
卡贊扎基筆下的另一個重大主題就是“尊嚴”。書中的人物尊嚴地活著,尊嚴地死去。不僅是這些戰鬥英雄,所有意識到人類尊嚴的人皆是如此。克里特人,無論是老人、婦女、孩子,都會在侵略者面前昂起頭顱,平靜地面對屠刀。比如萬徒索斯,他是一個開酒店的小老闆,平常被認為是一個滑稽人物。但是他意識到自己的尊嚴,跑到山裡追隨米哈伊隊長戰死。又如伊多梅內,他是個不切實際的書呆子,一天到晚給英國女王、美國總統、俄國沙皇寫信,請求他們幫助克里特,也被大家所嘲笑。在土耳其屠殺者“嘴裡叼著刀,衝進院子”時,他“下了決心:‘我的位置就在這裡!’他用拳捶桌子,低聲說,‘我在這裡戰鬥,死在這裡!’他又坐下,拿起筆來。”
土耳其人一腳把房門踢倒。當他們看見伊多梅內泰然坐在染上血跡的一張大紙面前,一時目瞪口呆。
卡贊扎基描寫了土耳其人的暴行,但並沒有把土耳其人一概否定,醜化成一個可惡的、愚蠢的民族。和平時期,土耳其人的清真寺、咖啡館、歌聲悠揚的青年,也是克里特島的一幅迷人畫卷。卡贊扎基尤其讚揚了英俊的土耳其青年努里·貝,描寫了他和米哈伊隊長之間惺惺相惜的友情。國讎家恨導致了他們的決裂,也造成了努里·貝的死亡,這在作者筆下是一個深刻的悲劇。
曾經看到過卡贊扎基的照片,他長著一張希臘農民的滄桑面孔,眼神有如鷹隼,嘴角揚起不羈的笑容。這位偉大的作家心靈永不懈怠,對真理、對人生意義的探索永不停止。《自由或死亡》,和作家的其他作品一樣,是一部富有爭議性的、“烙印般的、高遠的、撼人的”小說。這部小說帶給讀者的不是閒適的快餐式閱讀,而是跌宕起伏的感受、激情和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