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由大橋
- 立廳設治:清嘉慶五年(1800年
- 康德三年:1936年
- 寬:10米
歷史,美容大橋,邁入美容程式,歐式橋揭開面紗,白天和夜晚呈現不同景觀,
歷史
長春自由大橋歷史:長春自清嘉慶五年(1800年)立廳設治,道光五年(1825年)治所由新立城北遷至寬城子(長春),至今已走過近200年的歷史。當年的伊通河水,煙波浩渺,豐盈宏富,可容舟楫。在今日的自由大橋址,當年辟有渡口,以船相通。後來,隨時間推移,日月飛梭,山河易貌,伊通河水也由肥到瘦,一些簡易木橋也相應出現了。然而,真正的像樣的橋樑出現,則是在日偽統治時期。
偽滿洲國康德三年(1936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加緊經濟掠奪,在這裡建造起自生大橋。自生大橋,為木結構,寬10米,長34米,橋面用方石塊鋪以魚鱗狀花紋,可容兩排車並行,並能通坦克車,比較牢固。然而,不久這座橋就易手了。偽康德六年(1939年)日本國內經濟蕭條,偽康德八年(1941年)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日本帝國主義為適應戰爭需要,籌集龐大軍費開支,竟將自生大橋強行賣給了長春玉茗魁綢緞莊。
玉茗魁綢緞莊,也叫玉茗魁百貨店,地址在長春市南大街。它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創始人為河北昌黎縣朱氏,為獨家經營買賣。由於經營有道,至民國年間,已成為長春屈指可數的大型商行了。但是,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於中國民族工商業的殘酷迫害,到日寇投降前夕,玉茗魁已是膏脂耗盡,奄奄一息,只剩一具空殼了。由於它被強行購橋,資金耗盡,很快敗落衰亡了。
原來的自生大橋,因1953年伊通河洪水泛濫,全部被沖毀。自由大橋,為1987年8月30日竣工。新建的自由大橋,寬66米,長266米,為鋼筋混凝土永久性橋樑。橋樑建造堅固耐用,宏闊壯觀。橋側有鐵欄桿,橋端兩翼有旋梯,橋面中心辟有花壇,兩排玉蘭華燈輝映天宇,四角處高大人物塑雕栩栩如生。每當清晨或黃昏,當你站在自由大橋上南北遠眺時,但見遠山如黛,近水似錦,細柳若煙,令人心曠神怡,好不快活。
美容大橋
邁入美容程式
昨日中午,記者在長春大橋的施工現場看到,幾名工人剛剛對橋體粉刷完,正在橋下拱橋處安裝彩燈。據介紹,長春大橋,舊稱南關大橋、全安橋。始建於百年前,是長春最古老的橋樑,初為木橋,曾經過多次的重建和翻修。在2004年重建後,目前長春大橋全長143.4米,主跨長126.72米,寬47米,為鋼筋混凝土拱橋。橋身全部都是大理石面。據相關工程的負責人介紹,因為橋身原來都是大理石面的,受到雨水的洗禮後,大理石變成黑顏色,影響橋身的整體效果。“對長春大橋的‘美容’從三個月前就開始了,做的主要是亮化工程,把橋身的顏色重新進行粉刷,因此施工對交通沒有任何影響。”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歐式橋揭開面紗
據介紹,對長春自由大橋的“美容”主要是在橋身粉刷金黃色的真石漆,目前大橋每側有47盞路燈,兩側一共94盞;此外橋中央原來的6個大圓形球狀等也將繼續保留。但拱橋拱底,即橋下的五個主橋洞、6個泄洪門都將安裝彩燈。現場工人表示,在施工過程中,通過裝飾線的勾勒,他們將把長春大橋橋身下的“歐式”拱門狀更立體地顯現出來。再有一周時間,長春大橋的外部裝飾將完工,月底前,長春大橋的新面貌也將揭開面紗。
白天和夜晚呈現不同景觀
“長春自由大橋的亮化工程完工後,市民可以看到與以往不一樣的大橋,白天和晚上呈現的景觀也是不一樣的。白天主要是橋身在陽光的照耀下,塗抹過金漆的突出位置將發出金燦燦的光芒;而夜晚再看長春大橋,通過拱燈的照耀,從橋下看,不但歐式風格凸現,還有拱燈射出的光芒照在伊通河的河面上,夜晚的長春大橋將更迷人。”負責人肯定地說。